关于齐白石作品的讨论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如今很多的国画学者提出质疑,声称齐白石的作品之所以价格高,不是因为艺术品本身的价值性高,而是在于齐老自己国画大师的身份与名气所决定。
到底这一个说法有没有获得过证实,如果深入到齐白石的作品之中,会不会找到可以依据的原因呢?
齐白石去世之后,国家对其生前的一系列作品做了汇总,而且当时也展出了一个纪念他的画册。简单一点来讲,出于老人家的名气与作品的影响力,他的这一本画册就可以看成是他老人家最后的遗作了。
在这一本画作之中,有一张《葫芦图》就显得非常的特别,而且这一张作品似乎是对齐白石国来作品打了一个问号,因为这一个作品是他最后的晚年之作,而且因为写错了字,再加上绘画的排版乱而无章。
很多人看到了这一张作品表示毛病比较多,说其艺术性,这完全是达不到大师最高的水准。但巧的是这一张作品在后面的40年左右进行拍卖,当时就直接拍出了近3000万人民币。
既然作品是受到了质疑,而且也找到了一些所谓的毛病存在,但为什么这价格却是只涨不跌呢?讲到底还是因为齐白石这三个字太重了,这三个字的含金量转移到了他的作品之中。
但光说作品的话,这一张《葫芦图》,不仅仅是字写错,而且毫无艺术性!带着疑问与分析的看法,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一张如今价值炒到上亿元的作品。
首先这一张作品不假,的确是齐白石晚年93岁时候的作品,而作品的落款也是有白石二字,章子落款也有。
作品上面的98岁,这是老人家自加上了5岁,而且是属于当时的一种民俗民风,这里其实并没有问题。
可问题就是出在了这一个岁字上,其实不是齐老写的字不好看,反倒是他写的字错了,不是他不会写,只是人到了晚年,提笔的机会少了,老人家意识模糊了,所以才实写错了这个岁字。
再来看这一张作品,还是齐派的大线条田园风格,只是这作品显得乱糊了,画的是葫芦,可是这葫芦的模样与形态并不是过于细致,而且粗线条的藤蔓也是杂乱无章。
因此有人质疑齐白石晚年的绘画水准,就这样子的作品,怎么就成了好作品,用墨的层次也很简单,浓墨与淡墨的分离足够明显,但作品的意境其实并不太强烈。
其实齐白石也画过不少的葫芦题材作品,但这一张晚年的作品不算太好,甚至有一些糊涂的成分在里面。可当时就这样子的作品,只要是齐白石的真迹,就算是手稿纸也是价值上千万!
回到问题的本身,这样子的作品真的值这个价格吗?如今这一些葫芦图每一张都可以说是上亿元,这中间的泡沫成分有多大?大家认为齐白石的作品是真值这个钱,还是虚高了太多?
为了进一步展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时期的美术代表人物的创作业绩和艺术成就,进一步弘扬中国美术文化,展示新中国60年中国美术家的艺术风采,也为后人研究这个时期的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