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观众带着惊讶的表情静静看完品牌宣传视频,而在普通影像展览中,难以看到这样的景象。”一位业内人士感慨。
如今,在美术馆举办艺术展览的商业品牌越来越多,且展览人气不低。这些展览无一不在输出品牌价值观,艺术性却往往要打折扣,尽管一些观众乐意为其埋单,但作为艺术殿堂的美术馆,是否应该为这些品牌展提供场地却值得探讨。这些商业品牌展览能否为美术馆、博物馆带来正面效益?美术馆、博物馆做品牌展览是自降身价吗?
品牌和美术馆都有利益诉求
本来应该出现在各大商场的品牌,近来频频出现在美术馆、博物馆中。9月23日,上海复星艺术中心将举办“匠心妙艺——蒂芙尼180年创新艺术与钻石珍品展”,展出逾300件珠宝。由于该品牌是着名影星奥黛丽·赫本1961年电影《蒂芙尼的早餐》中的重要场景,展览中也专设了与电影同名的展区,展出赫本亲笔书写注释的剧本,以及电影幕后花絮等。
上海当代艺术馆的《迪奥小姐:爱与玫瑰》展刚刚落幕,这已不是该馆与商业品牌的第一次合作,此前曾先后举办过《文化香奈儿》《梵克雅宝·美之传承》《迪奥精神》等一系列品牌展览。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则曾经举办过卡地亚、爱马仕等品牌展览。故宫博物院也举办了《有界之外: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更早些时候的2009年,故宫博物院还举办了该品牌珍宝艺术展。除了展览外,也有美术馆出租场地给品牌做内部活动或时装秀。
品牌办艺术展,和明星去时装周一样,成了一种提升自己格调的必要方式。“品牌非常愿意和美术馆合作,一旦进入美术馆,品牌的调性就上去了。”PhiloArt文化传播工作室创始人金怡认为,品牌进入美术馆是看中其文化艺术附加值。
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副馆长傅军认为,品牌和美术馆两方都有利益诉求。美术馆作为非营利机构,需要解决生存问题,尤其对于没有地产支持的民营美术馆而言,靠卖门票来自负盈亏很难。通过出租场地收取费用,用于支持美术馆事业发展无可厚非。另一方面,通常达到一定影响力和口碑的美术馆才会有一线品牌前来合作。“如果展览能够达到好的美誉度,对于美术馆和品牌而言,是双赢的局面。”
不过,美术馆和品牌的合作方式值得探讨。金怡介绍,在国外有比较成熟的赞助法规,品牌可以通过赞助美术馆来获取税收减免,许多品牌愿意支持美术馆发展。但在国内,这方面还比较模糊。
美术馆要为自身形象负责
品牌展览通常有明星站台,再加上一些品牌自身的“带货”能力,这样的展览不缺观众。此前,上海当代艺术馆的《迪奥精神》展创下两个月22万人次的观展纪录,曾在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举办的古琦“已然/未然”展览也一度刷屏朋友圈。这些展览从展陈方式到传播方式,都启迪了后来的“网红”艺术展,也引发了业界对美术馆展览形态的思考。
“品牌影响力真的可以号召很多年轻人关注。”金怡认为,品牌展览通常有着较好的参观体验,在展陈方式上利于大众接受,连排队体验都有特殊设计。比如前不久在西岸艺术中心的一品牌展览中,工作人员将队伍不断引导向不同的地方,中间还发放小礼品,让观众可以一直边走、边看、边领礼品,甚至意识不到自己已经排了那么久。
傅军认为,国际品牌在展览的经费上投入较多,对展览的设计、制作等方面都十分考究,且对观众心理需求有研究,不是一般美术馆临展可以做到的。
一位博物馆工作人员参观某品牌《飞行、航行、旅行》展览后,对其展陈方式表示欣赏。“大众喜闻乐见的展览是不需要很累的。许多博物馆以往的展览大多‘端着’,从本质上并不是好的体验。”有一定的展览内容,再加上良好的体验设置,这是许多品牌展能够成为网红展览的原因。从体验上迎合观众,正是把观众摆在“消费者”的角度思考问题。
不过,金怡也指出:“展陈形式可以考虑观众需求,但内容上应该从文化层面引导,而不只是品牌价值输出。”金怡认为,对于美术馆而言,应该有自己的使命和愿景。“美术馆是一种比较高级的机构,引导观众提升艺术修养是其主要任务,而且这种引导应是长期性的。”
上海当代艺术馆执行馆长孙文倩介绍,如今越来越多的品牌在做艺术跨界,但展览背后的学术梳理、如何讲故事等都是需要长时间学习的专业课题,未来时尚策展人将会有很大需求,而目前中国还缺乏相关人才。
傅军认为,对于放在美术馆空间内展出的品牌展览,应该和商业空间的有所区别。美术馆应该发挥策划能力,使展览更加适合美术馆,“美术馆要对自己的形象负责任。”
为了进一步展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时期的美术代表人物的创作业绩和艺术成就,进一步弘扬中国美术文化,展示新中国60年中国美术家的艺术风采,也为后人研究这个时期的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