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精品服务 >

「Hi空间」唐炬 从“独狼”到“野鹤”,唐园之新

2019-10-13 21:05:58


文丨郑啸川
摄影丨董林

2019年春节以后,唐炬的朋友圈跟之前换了一个风格。原先是满世界的游山玩水和三句话不离“华人实力架上绘画”,现在是装修日常和一系列许多人不曾见过的年轻艺术家作品上墙照。这令很多人好奇,以收藏“50、60后”实力派架上艺术家而出名的唐炬还有这么朝气蓬勃的一面。一个周三的上午,我们作为首家造访重装后唐园的媒体,如约前往一探究竟。

延伸阅读:「Hi话题」唐炬 齐心收藏梳理华人艺术,不必仰视欧美


资深藏家 唐炬,身边的猫叫伊莱文,左墙上是美国手工制车大师Rob English(设计手工制造)与世界艺术家Geoff Mcfetridge(涂装手绘)合作的Project Right第二版

悠然自得的退休生活

唐园有五条狗,因为狗的领地意识很强,聚一起难免会打架,唐炬不得已将它们分散在不同的区域,五分天下。问及房子是否有什么高端的安保设备,他努努嘴,意思有它们还不够吗?他的院子堪称一个生态园区,除了狗之外还有两只猫,一头羊,十几只鹅和鸡。小鹅们被他称为“行走的除草机”,不断地挪地盘换食新的草地。鸡是广西的黑羽绿壳鸡,顾名思义下的蛋呈青色,个头不大,营养价值很高。唐炬每天吃着自家的鸡下的蛋,采着院子里的山楂、核桃、茄子、青椒等瓜果蔬菜,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退休”生活。

远眺唐园


院子中的五条狗各有特色


沉睡的猫与雕塑,唐炬供图

进门时还在草坪中央吃草的羊一个钟头后就跑到了山坡上


院子里的大灰雁鹅是唐炬和儿子从农贸市场解救后带回家的,同园中放养的家鹅混血产下一窝宝宝

说是退休,除了因为唐炬早就不再管之前的一些事业之外,也是因为,在当代艺术收藏领域被称为“独狼”的他,日益完善了自己“50、60后”实力艺术家架上绘画的收藏版图后,也逐渐从这个板块“隐退”。无论是数量还是结构,他都很满意于家中现有的包括冷军、陈逸飞、陈丹青、周春芽、曹力、艾轩、王沂东、闫平、毛焰等实力艺术家绘画作品的收藏。但这并非他唯一的收藏标准,20年间出于各种机缘无心插柳也收了不少年轻艺术家作品。

玄关处是尹朝阳的《迎客松》与吴为山的雕塑《老子出关》


客厅一览,右侧是室内恒温泳池


冷军的《水龙头》,左下是丹麦的设计师款垃圾箱,当年被唐炬一眼相中,4000元购入。旁边一组音响也是丹麦的产物,多年前购入现在看着仍十分时髦。唐炬平时并不怎么听歌,只是因为好看就一掷千金当雕塑收而藏之


墙上是闫平的《母与子》,从左至右分别为魔鬼椅、邵帆的不锈钢圈椅和魏小明的雕塑《笛声》

过往的20年间,唐炬在收藏的事业上很拼。2000年,他带着创业累积的一千万可调动资金北上,自此开始收藏中国当代艺术。虽然家大业大,但在中国实力派艺术家架上绘画的收藏领域,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唐炬说过很多次,自己并非有钱人,遇到心仪的作品总是缺钱。虽然乍一听令普通人咋舌,但也从侧面反映了收藏是个无底洞。他是以藏养藏的模式,尽管坐拥众多天价作品却总是舍不得卖,好不容易从天南海北搜集实力绘画作品成为一条相对结实完整的线索真心舍不得拆散。他常常先拍下价值不菲的心头好,再破釜沉舟一样各种“东拼西凑”,逼着自己将相较之下不那么重要的藏品转手,各种腾挪拾遗补缺才得以一步步完整自己的收藏版图。

刘天怜的《我脑子里的世界》和魏小明的雕塑《人体》,右墙是设计师合作款滑雪板

魏小明雕塑《苹果舞》与国外设计师合作款滑雪板

唐炬收藏的自行车之一


王伟的雕塑《马》

前20年,先下手为强

在与这些“老家伙”朝夕相处了十几年以后,借着翻新扩建宅子的机会,唐炬把家里的库存梳理了一番,将“50、60后”的作品悉心收入库中,让很多“70、80后”艺术家作品透透气、重见天日,家里也因此显得朝气蓬勃了许多。之前一门心思扑在“50、60后”,他对于“70、80后”艺术家作品的收藏并没有系统性的计划,本着“看眼缘”的机会主义不知不觉竟也收了几十件。这一块的收藏延续了“50、60后”的影响,依然沉浸在以架上绘画和雕塑为主的线索中。

唐炬对如今的观念艺术并不感冒,觉得大部分都过于肤浅。他曾在朋友圈发过一组家中装修凿碎地砖和铺设管道的照片,讽刺道“看五花八门的所谓艺术看多了,满眼都像艺术”。如今大热的潮流艺术他也兴致缺缺,觉得“都是别人玩过的东西”,书架上一件KAWS的玩偶只是朋友艺品店开业捧场买给儿子把玩而已。但他对潮流艺术的运作方式很感兴趣,觉得中国艺术家也应该借鉴,陈飞的作品便是绝佳的资源。陈飞是他“70、80后”艺术家中收藏作品较多的一位了。说到《目露凶光》,唐炬总是兴致盎然。当时他并没有看到原作,只是在杂志上看到照片就凭着喜欢果断45万下手。后来画作在今日美术馆展出后反响空前,不断有人高价求售,唐炬不为所动。

酒柜上是魏小明的雕塑《拥》,墙上是陈文骥的《塑料雨衣》,原先放在大厅,现在移到客厅的吧台边上。吧台椅是当年与艾未未一起设计制作的,只此一件


唐炬好酒,但不抽烟,酒柜上摆满了用来喝不同种类酒的各色杯子,平时来朋友品酒也便于区分


魏东的纸上重彩作品


曹力的油画作品

如此“先下手为强”的收藏并非《目露凶光》一例,金罡的《空林》也是唐炬颇为得意的收藏之一。当时同样没有看到原作,他只是在展览前提前收到图录就一眼锁定下单。在上海hiart space开展时,龙美术馆馆长王薇也相中了这幅作品,托人找唐炬求购但未能如愿。

“快狠准”如他也有错过的,在“70、80后”艺术家作品收藏之路上的随缘让他错过了很多。一些在展览现场看到的心仪画作已是他人的囊中之物,他翻看微信记录,发现自己早就收到的图录因为没有及时查看已然过期,不免也有懊恼。但这也说明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氛围越来越好了,对此唐炬感到欣慰。当年他收藏“50、60后”具象绘画的出发点之一就是为国内油画家打抱不平,觉得他们的付出和得到不成正比。他笑称自己是天使投资人,曾经赞助了不少实力派具象艺术家的创作。刘向东就是其中一位。当时唐炬在雅昌的群里面看中他的作品,特意跑到刘向东在东北四平和辽阳之间一个小镇的工作室拜访。

陈飞的《目露凶光》(左下)换了一面墙,仍是C位


从左至右分别为闫博的《指点江山》与郝朗的《小丑》

如今,唐炬不再深入到艺术家工作室,“市场做得规范了,有才的艺术家都能出头,不再需要我们特别去关心了。”现在他连展览现场都去得很少。大多是在微信图录和朋友圈看看作品,偶尔去朋友的画廊和艺博会逛逛以示支持。“友情支持”是他在收藏“70、80后”艺术家作品时很常遇到的情况,支持画廊主朋友或是艺术家朋友,其中一些作品日后升值,自己也得到了收益,可谓共赢。还有一些作品他甚至记不清艺术家的名字,这次拿出来一一品味,倒也有不少爱不释手的挂上了墙。

从左至右分别为谢郴安的《坐在角落的W小姐》、两幅唐炬始终记不起名字的年轻艺术家作品、江上越的《时空扭曲系列—身体的韵律》

书房里的KAWS玩偶是唐炬买给儿子的,他对潮流艺术并无热情

杨东鹰的雕塑《梦里华山》

下一个20年,艺术融入生活

2003年,唐炬用360万的靳尚谊作品《小提琴手》从王中军手中换来道格拉斯路上的一块荒地,花了几年的时间亲手改造建筑,成为京城较有名气的文化沙龙。翻新唐园的契机是因为2019年年初唐炬续签了园子的租约,又可以踏实地再用20年。过完春节没多久,他就开始忙活上了翻新与扩建的工程,事必躬亲。每一张画的上墙都是自己选地方、钉钉子。他觉得之前家里作品挂得太多,密不透风,这次则用心取舍,缜密计划。一进门的玄关处挂着尹朝阳的《迎客松》,面前摆放的是吴为山的雕塑,凌厉的质感与油画摧枯拉朽的笔触十分呼应。

新扩建的直热式泳池,长约17米,寒冬也可以下水


餐厅外的树木郁郁葱葱,仿佛置身森林


吊灯是唐炬特别要求定制的


从左至右分别为刘向东的《秋韵》、魏小明的雕塑《贝拉》和乔晓光的当代水墨作品。拜访刘向东工作室的时候唐炬觉得对方的创作条件太艰难了,便约好一年资助一笔钱,收他几幅作品,但并不规定创作的主题和数量,一切顺其自然。此后,刘向东在具象写实的路上愈加精进,唐炬则不断增加赞助的资金,并介绍冷军与其相识。再后来,唐炬觉得刘向东的技艺已经臻入化境,在市场上也得到了应有的认可,便解除了原有的合作关系,给对方更大的自由空间。这里的桌椅是唐炬曾经与艾未未在装修住邦2000的空间时设计制作的,用料是普通的欧松板,却呈现出大理石一般的效果。唐炬家很多家具、包括画框都是他用欧松板自制而成,低廉的材料呈现了不俗的质感令他颇为得意

泳池移到到一楼的旁厅,密封向外扩了不少,如此一来冬天也可以下水游泳。唐炬对上个月在良壤酒店揭幕的“十示”泳池赞不绝口,如果早一点看到如此合适的当代艺术介入生活的绝佳范例,自己一定找丁乙定制合作瓷砖铺陈。他在泳池边上放着魏小明的雕塑和蒙德里安的红蓝椅,墙上挂着国外艺术家合作的滑雪板。唐炬正琢磨着如何将艺术更好地融入生活。他委托了一位艺术家将自己收藏的自行车加以手绘。除此之外还从国外订购了一批打气筒,原本是与国外艺术家合作的款式,但他要求裸装,希望之后与国内艺术家合作手绘。这与他在收藏上的态度一脉相传,“支持中国当代艺术,不必仰西方鼻息”。

中庭全部换为“70、80后”艺术家作品,雕塑也收起了一些,空间更具透气感

从左至右分别为闫博的《大黑猫》、徐青峰的《天空》、杨黎明的抽象作品、马轲的《马上封侯》、邱炯炯的《访友图》和陈飞的《北方》


中庭打造成美术馆的样子,左墙上分别为陈飞的《拾荒者》、谢郴安的《自画像》、金罡的《空林》


张大力的雕塑《广场》,唐炬在上海博览会购藏,一组为九件,因为空间有限只陈列出一件。放在角落以挡住裸露的电缆,我们一眼看去还以为是新潮的装置

中庭重新铺设了地砖,灯光设备焕然一新,四面都挂上了“70、80后”的作品,摆放着几张长凳,看着与美术馆如出一辙。我问唐炬是否会静坐在中庭内欣赏自己的收藏,他笑言,刚刚布置好,还没那么矫情呢。他的确有着美术馆的梦想,之前懵懵懂懂地朝着自建美术馆的方向梳理纳入藏品,但现在看来并不那么简单,耗资巨大,遥遥无期,坦言非个人能力可以解决。他仍想办个人收藏展,琢磨着可以用怎样合理的方式将藏品社会化,也许以艺术资产基金会的形式永久存续下去。

原先的仓库之一收拾了出来,左墙上是张晓刚的《失忆与记忆8》,右墙上是陈逸飞的大尺幅素描

魏小明的雕塑和蒋雨的油画

收藏,回归生活本身

如今的“独狼”更像是闲云野鹤,每天雷打不动地五点多起床游泳、运动、打扫院子。唐炬笑称自己每天微信计数的一万步都是干活走出来的。院子里有一帮嗷嗷待哺的小动物,秋天来了每天都浸淫着丰收的喜悦。尽管在拍场、在展览现场现身少了,但社交网络的便捷仍让他受益。年轻艺术家的作品不会动辄上百万,下单买画比以前更从容了,收藏于唐炬而言不再是拼搏,也并非调剂,而是生活本身。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