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艺术规律谈中国画创作
文/杨育才
中国艺术,邓福星先生提出艺术与人类的起源同步,远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艺术已经奠定了基础。从中国画的发展史看今人之创新,其实就是古人变法的延续,变是今人对古法的继承和发扬。中国画的创新变革,这是历史和时代的要求,也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必需。中国传统绘画的变革过程,是随着时代和人们思想、生活的步调而发展,从初级到高级,从雏形到具型,由稚拙到精美,由写实到写意,始终沿着意象造型的艺术规律深化。中国画的创新必需体现新时代之貌象,新时代之精神,要在深刻理解和掌握祖先文化遗产的脉胳,以及传统理法的艺术规律上去创新。继承和创新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是矛盾的又是辩证统一的。郑板桥说过“十分学七要抛三,各有灵妙各自探”。或者“学一半,撇一半”。这是前人的成熟经验,然而,我们的继承不仅仅是笔墨旨趣上的探讨、风格上的变异,更重要的必须是内容上、意境方面吸收新鲜的、有活力的成份加以融会贯通,才能使中国绘画创作具有生命力。石涛在论画语录中讲“古者识之具也。化者,识其具而勿为也。……尝憾其泥古不化者,是识抱之也。拘于似则不广,故君子惟借古以开今也。”由此看出,其精髓在于“借古以开今”。石涛又说:“古人未立法前,未知有法,故法自我立。”这就是说,要画家不受古人的成法所必须继承传统。在取材、构思和意境上标新立异出时代之新,求艺术境界之美,给赏画者以感人的艺术魅力。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到生活源泉中吸取创作原料,深入观察大自然,不断扩大生活视野,从生活的深度和广度撷取丰富营养,把生活升华为灿烂的艺术美和时代的艺术特征。创新不易,绘又新又美的艺术品更是不易。只求新而忽视美,是偏面的,其实,“创新、变革”是手段,给人以美的享受才是目的。做为一个中国画家来说,既要立意新,又要风格新,笔墨新、构图新、色彩新、绘画语言新。艺术家的个人风格是智慧、素质的反映。风格的形成凝结画家的思想、情趣、气质、个性、修养、经历等多方面的因素。然而,笔墨又是中国画的精髓和艺术语言,在中国画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审美定式,不单纯是一个技巧问题了。因此,笔墨必须会随着现代化审美意识的变化而变化。现在,当我们走进一个中国画的展厅,或是打开一本中国画画册,都会看到当今的笔墨形态已经与传统形态不同了,大多融进了国画家对其今后究意如何发展依然在不断地讨论和思考。正如邵大箴先生所说:“写实和笔墨的矛盾,在当今水墨画的讨论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不少人持这种观点:注意写实造型就会消弱笔墨情趣,保持和追求笔墨趣味,就要摆脱写实造型。我认为当今应运用传统笔墨与写实造型紧密结合,笔墨的价值应该从创作的成果中体现出来,尤其是画家们更注重笔墨创造力的价值,笔墨不应该只是笔墨,笔墨应该是画家内心感受,以至是人生,人间感受的体验结果。笔墨是即兴的也应该是严密的,是表达画家审美追求的,这样才能避免笔墨流为纯形式主义的东西。当代中国画则须时时创造全新的语言,不管是来自生活的还是来自主观创造的,画家们都要在寻求独特的艺术语言,以形成自我全新的有个性的造型绘画艺术语言。构图新,构图的创新也确实能够突出现代特点。当今绘画创新特点,一是大,尤其是一些大展的作品如果不是主办者限定作品尺寸,会愈画愈大。作品大确能在视觉上产生冲击力;二是满,原本中国画就是一种传统的满的构图,但自明清以降至清淡疏散,忌白避黑的画面效果占了重要地位,当代画家们则倾向于在“满”上作出各种尝试;三是“乱”,这种“乱”是指第一感觉上的乱,然而这种“乱”更有吸引力,有抓住观众的心,让观者去理其中之序。四是“浊”。“浊”而不污,“浊”中见真洁,“浊”中见拙朴,与清秀淡雅之作品相比更有一种强烈朴实拙壮之气。五是方,传统中的条幅,长方形、长卷等构图之框架,当今少见,以正方形多见,只是画面结构吸收现代构成因素。改变冲击传统构图模式;六是将西画的焦点透视和东拼西凑的拼接手法视为创新,作者为了吸引观众眼球,从不同材料和颜料上大作文章,完全失去了中国画的本质和基本原素,这是形而下的作品!七是求“重”,由于中国画是画在纸绢上,传统的水墨设色作品完成之后,比起油画乃至日本画等其他画种来说就感到不够厚重,而中国画的发展,目前还只能在现有的材料基础上做文章。在画面表层上求“厚”是有限的,因此只能求重,所以,构图框架中的重墨重色就多了起来;八是构境,在中国画的“平”之处理基础上,寻求纵向空间,求达境阔意远的画面效果。色彩新,中国画有自身的色彩体系和用色方法,当代画家们在追求色彩领域的变化时有两种相反的趋向:一是以传统绘画色彩结构为主体有选择地吸收西画少量色彩。二是只保留中国的墨之黑白,以其为框架再辅以西画的色彩方法。但是这后一种方法,大都较多地注意对象形体的色彩,与中国画的用色方法之间有一定反差。这是由于中国绘画自身规律具有的独特性、封闭性所致,做得过了就不是中国画了。过分依赖于中国画色彩,对于全面发展中国画艺术来说也是有局限性的,中国画的笔墨应在变化中发展,用新的表现方法去表现新的时代。总之笔墨当随时代变,人们审美概念不断改变,对笔墨技巧,精趣的理解也就不同了。应该借鉴于西方绘画早期写实主义的模式在写生中求生存、求创新、求变革。绘画作品应是自我感情的抒发,在写实中加上自我,我之情、我之意、我之修养、我之气质、我之人品,即其画如其人也。你画你的,我画我的,各自的修养、气质、人品皆不同,画出来的作品也不可能一样,自然而然的就造成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局面、新风格、新语言。由时代的发展规律看,昨天是今天的传统,今天将会是明天的传统。传统的概念也应有所改变,传统的内涵也就更新,也就是说艺术规律应随时代的发展,中国画的创新应与时代同步才更有生命力。1993年12月于恭王府
作品欣赏《天香玉兔明月圆》
《富贵高节》
《清节凌云》
为了进一步展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时期的美术代表人物的创作业绩和艺术成就,进一步弘扬中国美术文化,展示新中国60年中国美术家的艺术风采,也为后人研究这个时期的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