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恺之女史箴图(局部) 大英博物馆藏
南朝模印砖画 荣启期与七贤南京博物院藏
陈师曾读画图故宫博物馆院藏
陈师曾北平风俗图之一
徐悲鸿 泰戈尔像 1940年 徐悲鸿纪念馆藏
蒋兆和 流民图 1943年 中国美术馆藏
可以看出在这个时期的发展中所形成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并在形成体系化的发展中对后来的人物画发展以重要的和决定性的影响。一直到1949年之后,因为现实更加明确的要求绘画为社会服务的功用,所以,以教育的方式奠立的基础以及影响下的一代又一代的学生依然像他们的前辈那样,用造型,用素描以及等等新的方法去染天然水,并能够把人物的结构表现的更为精准,由明暗所带动的立体感更强,而色彩也更加丰富,不仅是原来的固有色,而且也有了冷暖的对比和变化。所以,从造型上来看,基于现实主义的种种努力都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画面状态,从中可以看到从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的融合与发展。这一时期社会已经开始把人物画逐渐集成为一个新中国的时代风格,而这个时代的风格以表现新的现实题材为主,却不强调其个人风格和个性特色。因此,在主流的绘画创作中,这些作品出现在全国美展和一些重要的展览之中,它们所反映的时代新风和时代新貌,表现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并形成了覆盖全局的新中国的时代风格。虽然,社会上同样还存在着另外一些个人风格显露的画法,如林风眠、丰子恺、关良等,但他们不在主流之列的种种表现,实际上只是彰显了个人风格而已,与整个社会和艺术的发展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对整个人物画发展的影响也非常有限。第十三全国美展作品局部
现代美术教育开拓了20世纪上半叶人物画的新的局面,现代美术教育加新中国传统则造就了20世纪下半叶人物画的格局。从本质上来看,这种变化实际上是一种新的模式替代了原有的旧的模式,这种历史性的置换发生在人物画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成了人物画走向现代化的一条道路,形成了人物画发展的主流,也造成了人物发展在当代的问题。无疑,在21世纪的今天,被置换掉的传统的人物画,包括传统的工笔人物画,基本上已经没有了踪影。而这样一种发展又直接造成了21世纪以来当代人物画所出现的更为同质化和套路化的局面,并通过全国美展一届又一届的发展,以及所导引的方向,使同质化、套路化在表现现实题材和主题创作中暴露出来。虽然现实题材和主题创作所要求的形式风格,没有明确的规定和说明,依然是在“百花齐放”大政方针下的前行,可是,现实中的各种评选和各种评选的结果在事实上造就了一种范式,并影响到在全局范围内的跟随和效仿,形成了一个名为创作、实际是生产的专业过程。这一过程非常有意思,耐人寻味——没有文件号令,也没有任何组织的命令,可是,就这么整齐划一进入到一个范式之中,像接到命令一样的听从。无疑,这与今天的社会现实有关。第十三全国美展作品局部
以西方教育体系为支撑的人物画的造型和表现方法,到了新的世纪并没有突破,也没有改观,而是变本加厉的走在一条独木桥上。在这座独木桥上,新一代的画家不断努力去表现时代所要求的新的题材,很多人在不断的“创作”中忘记了自己。精致的利己主义表现在群体性的艺术态度上,就是把艺术的真谛抛在一边,只要能入选,可以不顾一切的顺应和扭曲。当然,他们中的有些人也在努力把个人风格与现实题材结合起来,但个人语言的有限性已经表现出这种努力只是在有限的范围之内。所以,在今天的人物画表现中,很难看到像黄胄、程十发这些前辈所具有的突出的个人风格,很难看到像周思聪、卢沉那样具有坚实的造型和表现能力,也很难看到像杨之光、刘文西那样在表现新题材方面的创作能力。如此就造成了人物画现实发展中的尴尬。第十三全国美展作品局部
个性化的形式语言以及属于画家自己的个人风格,对于艺术非常重要,对于画家更为重要。然而,当下人物画创作中的去风格化的倾向,实际上是人物画创作中的一个潮流,或者是现实潮流中的一种反映。面对同质化和套路化,人物画如何发展就成为当下的一个难以回避的重要问题,而同样的问题也反映在山水画和花鸟画之中。今天的人物画不缺人物画画家,而是稀缺优秀的人物画画家。人物画的发展正走在一个崎岖的道路上,这条路上非常拥挤,一代人在这里前行,作品越来越多,作品越来越大,作品越来越工整、细腻、刻意;语言相似与板、刻、结,成了同质化、套路化的基本的表现。而反映现实题材、包括历史题材的创作在各种工程的刺激下显现出的繁荣,实际上是虚火。一场又一场的过后,人们并没有记住有哪些是能够打动人的作品,哪怕是一些形象。人物画毕竟不是靠题材、靠内容,而是要靠形象、靠风格、靠语言,失去了形式、风格、语言的创作,徒有其形象往往会发生以照片为依据的“创作”之中。而这样一种方法反映到画面中,实际上就是一种有目共睹的套路,凡此都是有迹可循。第十三全国美展作品局部
在今天人物画创作的主流中,种种问题的叠加反映到当代人物画创作的面貌中,实际上就是以全国美展为主导的当代人物画创作主流中所表现出的若干问题。基于此,如果我们不能从艺术的根本上,不能从中国水墨画的根本问题上来认识当代人物画的问题,这样一种导向极有可能形成对当代人物画发展的致命的伤害。那么,问题千万般的根本在哪里?根本在“创作”。陈师曾1917年画《读画图》,那就是画;而今天如果把“读画”上升到一个重要的主题去表现的话,那就是“创作”。如何让创作回归到画的情境之中,如何把人物的表现卸掉“创作”的沉重负担,以画的心态去画人物形状、情态、趣味等等,这是需要探讨的。为了进一步展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时期的美术代表人物的创作业绩和艺术成就,进一步弘扬中国美术文化,展示新中国60年中国美术家的艺术风采,也为后人研究这个时期的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