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精品服务 >

大运河文化节开幕 考古成果集中展示

2020-11-09 15:09:57
北京大运河文化节开幕,将举办8大板块39项主题活动;大运河北京段“网红打卡地”评选启动

大运河文化节开幕 考古成果集中展示

昨日,2020北京大运河文化节开幕。此次大运河文化节主题为“行走运河,赋能小康”,将举办8大板块39项主题活动。一批以大运河为主题的文艺作品,将在文化节期间展演。多场大运河主题的展览、讲座等活动,将陆续面向公众举办。此外,大运河北京段“网红打卡地”评选启动,最终评选结果将在闭幕式上进行公布。

新京报讯 昨日,2020北京大运河文化节开幕。文化节期间将举行多种线上征集、评选、文艺创作展示和系列非遗展示活动,并举行首届大运河非遗论坛。

据悉,纵贯千年、横跨七区的大运河北京段,将全面实施遗产保护、环境整治、水系治理、文化挖掘、旅游提升和跨区域合作工程。北京已明确了至2025年、2035年和2050年三个阶段对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中长期目标,并进行了安排。

大运河主题音乐会、话剧等陆续上演

此次大运河文化节主题为“行走运河,赋能小康”,将举办8大板块39项主题活动,包括文艺创作、公众参与、文体融合、非遗活动、专题展览、云端展示、学术讲座及延展活动等。

一批以大运河为主题的文艺作品,将在文化节期间展演。其中,《大运河·京剧》北京交响乐团专场音乐会以徽班进京230年为契机,将演奏第七交响曲《京杭大运河》及《京剧交响曲》。《流淌的旋律——大运河随想》民族音乐会,将精选大运河沿线八个省市的特色音乐进行展示。舞剧《曹雪芹》、舞台剧《九歌》、话剧《白鹭归来》、历史评剧《守敬龙泉》也将陆续上演。

此外,“一城三带”优秀剧目展演将组织北方昆曲剧院、北京交响乐团、北京市曲剧团等9家北京文艺表演团体演出12台优秀剧目;“帆影弦歌万千重 运河非遗器乐剧”将展示典型的非遗音乐、非遗舞蹈、非遗戏剧。

大运河文化节期间还将推出“律动运河”系列公众体育活动,设置文化遗产线路(三庙一塔至八里桥线路、东便门至庆丰闸线路、长河线路、昌平东关至白浮泉线路、什刹海线路、玉河故道线路、顺义潮白河线路),通过徒步、骑行、马拉松等运动项目串联大运河沿线重要文化遗产。

大运河主题展览、讲座集中开幕

多场大运河主题的展览、讲座等活动,近期陆续面向公众举办。

“大运河——玉河故道的前世今生”“碧水悠悠大运河”“北京大运河文化带及其文化遗产”等主题学术讲座,邀请专家学者从专业角度将大运河起源、变迁的过程及大运河在中国历史上发挥的重要作用娓娓道来。

“舟楫千里——大运河文化展”全面展示大运河在维护国家统一、繁荣社会经济、推动民族融合、促进文化交流、兴盛沿线城市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大运河文化带考古成果展”展示了白浮泉、玉河、西板桥、大运河故道、路县故城周边、张家湾古城等大运河北京段沿线遗址考古工作成果。“萧太后河主题展”将充分展示漕运文化,展示萧太后河河道治理成绩和萧太后河作为“运粮河”的发展沿革。

此次文化节还聚焦大运河沿线非遗传承。“融汇贯通 南北对话——首届大运河非遗论坛”将搭建南北非遗融合创新发展平台,聚集大运河非遗智力资源,积极探索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传承与传播。“非遗绝活儿·百姓擂台”评选将在线上征集大运河沿线各区“非遗”绝活儿,并举办民间非遗艺术绝活儿擂台评选,邀请民间非遗传承人同场竞技并进行线上直播。

将推出大运河北京段“网红打卡地”

此次文化节还将推出一批大运河北京段“网红打卡地”,凸显大运河的文化活力和旅游魅力,为市民出行提供更多品质化、个性化的选择。文化节开幕式上,大运河北京段沿线各区代表上台推荐了本区值得一去的“网红打卡地”,同时“云上运河”系列活动也将征集、展示相关内容。最终评选结果将在闭幕式上进行公布。

多种形式的线上征集活动将邀请公众参与分享。大运河主题视频创作大赛将带领公众走进南锣鼓巷、南新仓、大通滨河公园等大运河东城段重要点位,通过制作短视频多角度展现大运河风貌;“云游什刹海,品味四九城”活动将邀请专家学者面对面讲述什刹海的变迁,鼓励公众拍摄什刹海风景,举办线上摄影作品评选;大运河文化创新创意设计大赛将汇聚设计力量,为非遗传承人和非遗品牌、文化企业和文化品牌、博物馆、文旅景区进行定制化设计,并进行市场转化。

■ 亮点

路县故城遗址周边首次发现大规模冶炼遗存

2020北京大运河文化节昨日开幕,大运河文化带考古成果在本次活动上集中展示。

记者从北京市文物局了解到,近年来,北京市加大大运河(北京段)沿线文物保护力度,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先后在白浮泉、玉河故道、路县故城等9处遗址点取得重要考古成果,遗址类型包括闸、堤、桥、码头等运河水工遗存和城址等。

大运河北京段探源考古工作目前初见成效,2018年,考古人员对白浮泉遗址周边、戏台、都龙王庙等遗址开展了考古工作,考古勘探面积12000平方米,发现了白浮泉九龙池的出水口,基本确定了九龙池的范围以及古代白浮泉的流向。

考古成果展示了大运河与北京老城的渊源,考古人员对通惠河、玉河遗址、西板桥及河道遗址等进行考古发掘,发掘出元代通惠河、明清玉河、东不压桥及澄清中闸、澄清下闸、二道桥、玉河庵等重要遗迹,清理出明代西板桥桥址及河道,进一步丰富了大运河文化带与老城的内在联系和文化内涵。

配合北京城市副中心工程建设开展的考古调查、勘探与发掘工作中,也产生了与大运河有关的新发现。考古人员发现了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以前的大运河故道,对中国古代漕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元、明、清三朝大运河漕运兴衰的见证;发现乾隆《通州志》中记载的小圣庙遗址,是大运河北京段首次考古发现的祭祀河神的庙宇遗址,对研究漕运文化具有重要价值;在张家湾发现善人桥遗址,有“大明万历三十三年建,陈进儒监造”的题刻,与相距仅1.4公里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运河的构成——通运桥题刻内容完全一致。

同时,在大运河沿岸的汉代路县故城,发掘了局部城墙、城壕和城内道路,以及城墙外西南、南部和东南部遗址区,面积约36000平方米,初步掌握了路县故城城址的范围、形制、构成、始建年代和废弃年代等情况。

2020年,路县故城城外西南部,较为集中地出土了一定数量的炼渣、炉壁残块、石(沙)范残块等冶铸相关遗物。这是首次在路县故城遗址周边发现大规模的冶炼相关手工业遗存,为研究汉代路城地区手工业发展、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料,也为初步判断和继续探寻两汉时期路县故城的冶铸区提供了重要线索和依据。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