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能”的角度看潘喜良的画
文/陈履生
看画、论画都有不同的角度。唐代的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中用“神、妙、能、逸”这样的标准来衡量当时的画家和作品,并影响到后世的绘画品评。到了宋初,黄休复在其《益州名画录》中则将朱景玄的次序做了调整,变成了“逸、神、妙、能”,突出了时代潮流中文人画所特别重视的“逸品”。这就是看画、论画的角度发生了变化。然而,到了宋徽宗的画院时代,这一排序又变成了“神、逸、妙、能”。显然,时代的影响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看画、论画的角度。
《归隐图》136cmx 69cm 纸本水墨 2019
不管处于何种角度来看画、论画,也不管在同一角度如何认识和如何看待,都有其合理的成分。而在当下,与今天这个时代都显得不合时宜。因为今天的状况与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都有很大的不同,首先是那个“逸”在当下不仅已经在主流之外,甚至很难为业内人所理解和认同,更难以为公众所接受。人们也很难理解“逸”的具体内容,因为“逸”有与之相应的那个时代和文化的背景。
《高原行》70cmx 138cm 纸本水墨 2016
“神”“妙”是一种极度的评价,也可以认为是一个形容词。何以“神”?何为“妙”?难以说清楚;能说的都有许多个人的色彩,基本上是各说各的。至于“能”虽然也有个人认识上的不同,但是,何为“能”大家都是心知肚明。从朱景玄到宋徽宗,尽管在“神、妙、能、逸”的排序上有所变化,但“能”都是靠后,或者是垫底。而在宋以后,文人的圈中还有几人再论“能”呢?鲁迅曾批评说“两点是眼,不知是鹰是燕”——这就是越来越“逸”的结果。经过了20世纪初期以来的现实主义的回归,加上现代艺术教育的推动,时代中的画家们表现出了很“能”。可是,20世纪末期以来,中国画坛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时至今日,很多画家在许多方面都已经显现出了不“能”。拿基本的造型来说,或者从基本的笔墨方面来看,都能够看到在艺术创作方面显现出的“能”的问题不是一般的下降,而是很成问题。“能”已经很不容易,遑论“神”“妙”。
《马尔洋驮队》145cm x387cm纸本水墨 2021
潘喜良的画给我的第一感觉是有很好的基本功,有很强的创作欲和表现力。他的画不管是入选全国美展的作品,还是普通的小品;不管是煌煌巨制,如2021年创作的宽6米的横卷《深圳往事》,还是一般的熟悉或喜好题材的创作,都能显现出超能的水平。这样的“能”显现出来的造型,包括语言上的突破和创新,都在“能”的基本规范的范围之内,表现出了所具有的特别的创造力。可是,如今也像过去那样,人们往往忽视了“能品”这样一个基本的价值判断,因为苏东坡说过“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当我们今天看到一些以观念来论优劣的作品,往往难以被人们去理解,至少在认同方面会发生分歧,就会自然联想到“能”的问题。显然,在“能”的范围之内的表现,人们有基本的标准来判断它的好坏。显然,这个“能”并不是简单的画得像与不像的判断,也不仅仅是一般性的技术问题。
《深圳往事》96cm × 604cm 纸本水墨 2021
基于当下美术创作的实际状况来看潘喜良的作品,审视他在当代的作为,能够看到这一代画家的为难之处。因为他既不能恪守传统,而在新的探索方面又只能在一定的项目范围之内。突破这个范围所表现出许多当代特征的一些艺术方式,并不是每一位画家都能够身体力行。毕竟在他那里还有水墨画的中国属性,或许还有“中国画”的基本归类。像潘喜良这样几十年如一日在一个范围之内显现出创作上的特点,以及在题材方面所表现出的特色,实际上已经表现出了“恪守”的基本立场。因此,他的作品所显现出的不管是对于现实生活的反映,对于过往历史的表现,还是对于自己所喜好题材的不断探索,在很多领域中都显现出他创作上的个人的特色。这种个人的特色就是“能”的表现之一。
《晚餐》180cmx86cm 纸本水墨 2020
如果缺少这样的能力,他就不可能形成自己的风格,也不可能有在当下的影响力。对于今天的画家来说,如何能够表现出自己的影响力,其艺术语言和艺术风格是主要,但“能”是关键;如果不“能”,或“能”有欠缺,那么,连基本的造型和笔墨都把握不住,何以创造自己的风格,何以表现自己的特色?只能是“逸笔草草”,而今天又有谁还能认同这草草的“逸笔”?所以,“能”更为重要。
《牧羊女》178cmx 86cm 纸本水墨 2020
像潘喜良这样从遥远的北方来到了深圳,跨越了文化的不同时区,有了南北的融合,其中有他在求学和发展阶段的诸多努力所打下的基础,也有在深圳这样一个改革开放的窗口以及对外交流的前沿,所把握艺术发展格局的重新起步。所以,从一个历史发展过程来看潘喜良的画,同样能够获得对他成就的特别的认可,这就是“能”所表现出的在时间上的累积。
《摩洛哥系列》137cmx 35cm 纸本水墨 2018
显然,这正是今天看潘喜良这次展览中诸多作品的一个重要的看点。如果没有这样一个看点,徒有题材内容,或者是徒有大的篇幅,或多的数量,就难以获得观众的好感,也不能引起同业的琢磨。在当代中国画的格局中,潘喜良的艺术语言和艺术风格所展现出来的独特的魅力,以及他在造型上所显现出来的个人特色,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绘画在表现上的独特性,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水墨画艺术在21世纪前行的可能性。
2021年10月8日于北京
深圳美术馆本土名家系列
Shenzhen Art Museum Local Artist Series Exhibition Project
思与境偕 墨语写心——潘喜良绘画作品展
Life Thinking & Artistic Expression ——Pan Xiliang Art Exhibition
主办Organizer
深圳美术馆
Shenzhen Art Museum
协办Co-organized
深圳市美术家协会
Shenzhen Artists Association
华影艺术馆
Shenzhen Huaying Art Museum
学术主持Art Director
陈履生Chen Lyusheng
策展人Curator
游江You Jiang
策展助理Exhibition Assistant
邓丽君 张腾
Deng Lijun Zhang Teng
设计Designer
邓正杰Deng Zhengjie
摄影Photographer
张腾Zhang Teng
展期Duration
2021年10月13日至10月26日
October 13 - October 26, 2021
开幕式Opening
2021年10月13日下午4时
4:00 p.m., October13th, 2021
地点
深圳美术馆
Shenzhen Art Museum
(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为了进一步展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时期的美术代表人物的创作业绩和艺术成就,进一步弘扬中国美术文化,展示新中国60年中国美术家的艺术风采,也为后人研究这个时期的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