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精品服务 >

北京时代美术馆 :2010青年批评家对话系列—吴鸿

2022-05-03 14:05:57

吴鸿

吴鸿简历:

出生于1968年,先后接受汉语言文学专业、雕塑专业和美术学专业的教育。现为“艺术国际”网站主编,同时从事当代艺术评论及展览策划工作。

让生命的过程具有“形式感”——吴鸿与杨志超、易鹤达的对话

时间:2010年4月29日地点:“艺术国际”网站参加人:吴鸿、杨志超、易鹤达

吴鸿:首先我谈一下这个展览的背景。这个展览是杭春晓组织,名为“青年批评家提名展”,实际上,按照这个特定的年龄的界限,我实际上已经不能属于这个范畴里面了。但是春晓力邀我参与这个展览,也就不好推脱。那么,在“青年”和“批评家”的这两个定义下,我想有两个因素要衡量:其一,作为一个“批评家”的提名展,那么它怎样区别于“策划人”的提名展?我们知道,作为一个策划人,他首先需要去通过自己的工作发现、推介一些“新人”,以体现自己的价值;而作为“批评家”的角色,则更需要通过一些作品来体现自己的价值观和对艺术现状的看法。另外,展览给定的提名名额是4~5名,这也难以通过所提名的艺术家作品来反映你对于艺术界整体现状的看法。所以,我就索性提出一种“方法”,通过这个方法来体现我对于“艺术”终极意义以及艺术界现状的一种态度。针对这样的一个思考,所以我选择的这几位艺术家的作品都体现出了这么一种“方式”:就是把作品放在一定的“时间”界限里面,同时,给作品的制作过程设置一个规则。

杨志超:刚才你介绍了这几个艺术家的作品。我觉得“时间”在我们这几个人的作品里出现,都是非常自然的。不像有些作品,专门刻意地寻找时间。为了时间而去这样做实际上反而出问题了。

吴鸿:就是没有把它刻意作为“对象”去做。

杨志超:所以,在这几个人的作品中,“时间”是客观、自然存在的一个因素。

吴鸿:对!我们强调是一个“过程”艺术,而不是将“时间”作为对象的那种“点子”式的艺术。

杨志超:这种情况下,把它作为一种创作素材表现出来就显得特别朴素。作品的时间因素也变得有意思了。前面说到点子艺术,提的很准确。我们对这个都比较反感、也不喜欢这种“短平快”的方式。这种招法,你一天可以想出一千个、一万个来、没什么作用。

吴鸿:朱昱多年前在上海参加过一个展览,他的作品方案就是拿出了几百“点子”方案。他这个方案,实际上是对目前观念艺术语境下所流行的作品方式作出了一个反讽。

杨志超:点子式的方式最致命的伤是啥?其实是跟我们没有关系。它只是我们平时思维训练的一个“技术”,但真正的艺术是包括你的生命、你的生活、你自然流淌出来的东西,反而最有力量。

吴鸿:你说到这一点,我想起十年前和谢德庆做的一个访谈:谢德庆说他每天需要“画素描”。我当时觉得挺奇怪的,心想,你一个标榜观念的艺术家怎么还画素描呢?他说我“画素描”就是每天做坚持的一种观念训练。这个,也就是老杨刚才提到的“思维训练”。但是,如果我们简单地把这样的东西当做你的作品的话,就会陷入了一种“形式感”的观念中去了。这与传统艺术观中的形式主义又有什么区别呢?所以,我们看到现在有很多艺术家满足于在一种语义学意义上的“观念”之中,满足于在一种自说自话的方式中去反复阐述那些看似“智慧”的意义逻辑。说实话,在早年间,我们也曾经对这些东西很有兴趣,但是随着年龄的积累,你会发现,这些看似聪明的东西到底能给艺术本身带来什么呢?

杨志超:我曾经看过一个作品,艺术史上还挺有名的,他就是每天画一张当天的时间。这个作品你猛一听很苍白,好象没什么。后来慢慢地再看这个作品,你突然发现,对这个作品开始有感觉了。因为咱们这个年龄段,大部分时间都在无聊中度过了。这个时候,你发现这个时间对你来说好象产生了很多的意义。我当时做这个“爱情故事”的时候,开始也想不明白,但有一点我想到了,这就是我们平时一个最基本的生活状态呵,既然是一个生活状态,那一定跟我们的活着、我们的将来、包括我们是否死掉等等这些都有关系,所以把这个东西客观地记录下来、呈现出来时,它形成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时间”就在这种无意识中变化了。

易鹤达:现在很多观念的东西丧失了一种什么呢?丧失了一种自我观照的空间。你观照的空间小了,你的观念一定是空洞的。还有一个就是你说的人生存状态的无聊现象。其实中国有很多观念是缺乏中国本土文化的一种东西。禅宗在若干年之前就已经完成了无和聊、阴和阳、有和无、空间和无限这些东西了。现在我们是把“自己”丢了反而去找“外相”。现在很多观念的东西,是“关”在一个地方,“念”一个东西,而且这种“念”是没空间的。“念”是今天“今”加一个“心”字。心是宇宙,那空间应该是很大的。现在的观念是没出口,找不到出口,就真的给大家“关”在一个美术馆里了。

吴鸿:所以,我们再看这几个艺术家的作品,实际上就是把生命的过程或者生命的意义体现出来,让生命的过程产生了某种“形式感”。

易鹤达:现在的艺术是什么呢?是观看。是“观看”的时代,而不是“观心”的时代。很多的艺术都是观看而无法观心,无法观照自己心灵的一种东西。那这种观看就会导致一种视觉的商业泛滥,完全都是在看,太苍白了,把自我丢了,把看的东西说出来了。

吴鸿:实际上,我觉得你们刚才所说的问题也说明了当前艺术界较为普遍的一个现象。这就是我们部分地被这种这种模式化的“观念”所左右,把这个作为艺术的目的,而恰恰忘了这应该是一种方式、一种“工具”。

易鹤达:其实我画的这个“圆”,就是这么多年最终找到了一个“活着”的方式。就像你还能呼吸,那么你在这一呼一吸中,找到了“活着”这个概念下真正美的东西、快乐的东西和自在的东西。

杨志超:就是那个道理,现实生活中,人们被生活左右的太厉害了,做起艺术也如此。这个现状大伙看的都很明白。就像吴鸿说的,完全把这个当成目的。而且这种形式都是瞬间形成的,当然瞬间不代表这个作品没有意义,但是它缺乏依附于他自己生活的根基,这就有了问题。

吴鸿:对,在“商业化”和“经典化”的过程中,“当代艺术”已经变成了一种新的传统,它已经越来越没有活力了。

杨志超:这种情况下,它一旦形成规模、形成规律、就代表着有些东西的停滞或缺乏那种冲撞性。所以这里面有一个基本点就是说,不管艺术的规律怎么变化,围绕你自己的生命本身、围绕你的生活轨迹、围绕你自己最深刻的体验,就像宗教,在天和地之间、在生与死之间、这些基本素材才是永恒的。因为每个人体会都不会相同,对于生对于死、对于活着、对于快乐、每一个人都会不一样。把这个因素和自己结合起来呢,那么作品才有了根。有了根以后其实无所谓观念不观念、也无所谓意境不意境。当你这么做的时候,这个作品本身就具有了说服力。这和我们见到的有些瞬间形成的、浮华的作品有很大的不同。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功利性。功利性每个人都会有。但正常的功利性完全是存在于你自己的生命本身这个状态之外的,在这个基础下,功利性是可控的、是正常的。但现在把这个功利性无限放大了,作品再怎么隐藏和掩盖都没有办法。我有时看一些功成名就的艺术家的作品,就有这个问题,你不论请多少批评家、多少收藏家、多少策划人反复写文章,甚至动用考古学的方法,很严格地按学术理论分析,我仍然觉得很苍白。但它却产生了一个悖论,什么呢?不停地这么搞下去,那么这个假的东西就变成真的东西了。因为它被记载了,它就变成一段历史了。久而久之,我们这一代人已经死了,下一代、再下一代人出来的时候,拿的就是这个东西。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所以这个问题应该引起重视。

吴鸿:老杨说的这个问题挺重要,现在整个艺术界已经不再看重“艺术”本身的价值,它不再从作品或艺术家出发,这个主体性的东西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什么呢?是需要不断地去“阐释”。现在,艺术的价值似乎仅仅存在于这种通过语言反复去阐述的“过程”中了。

杨志超:所以,艺术有时候也是有一定欺骗性的。欺骗性有时候连自己的眼睛也会蒙蔽,我觉得做艺术真有点像修炼宗教,需要不停地反省、反思,才能进步。

易鹤达:艺术其实就是宗教。艺术就是一“界”,所有的艺术家是在这一“界”里的生存状态。大家在这一界里呈现出来的对另外一界的一种认识,我觉得才好玩,有一种交叉的东西,就不会单一了。

吴鸿:所以,在我们的这个小单元里体现出来的就是如何“让生命的过程具有形式感”……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阅读

  • 北京时代美术馆 :2010青年批评家对话系列—吴鸿
    吴鸿吴鸿简历:出生于1968年,先后接受汉语言文学专业、雕塑专业和美术学专业的教育。现为“艺术国际”网站主编,同时从事当代艺术评论及展览策划工作。让生命的过程具
    2022-05-03
  • 当明星拿起画笔
    霍普金斯的绘画安东尼·霍普金斯,著名英国演员,曾在电影《沉默的羔羊》中成功饰演连环杀手而获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这位今年72岁的奥斯卡影帝还有着
    2022-05-03
  • 毛利艺术团来到创意街
    主题为“世博走进创意街”系列之“体验新西兰”活动在天津创意街举行,来自上海世博会新西兰馆的毛利艺术团应邀来到创意街,为观众们献上了一场极具异国风情的表演。热力四
    2022-05-03
  • CIGE2010 纪实与回顾
    CIGE2010现场奚建军装置作品《安迪沃霍尔》CIGE作为国内博览会资历最长、最具影响力的亚洲现当代艺术博览会之一,凭借自身的国际性、专业性和前瞻性,自创
    2022-05-03
  • 北京寓舍酒店最新艺术项目:被暂停的瑜舍时间
    日本著名建筑师隈研吾操刀设计的北京瑜舍酒店,触角更涉及绘画、雕塑、音乐等多个领域从新浪潮经典之作《去年在马伦巴》,到当代细腻小品《迷失东京》,酒店经常会被用作一
    2022-05-03
  • 意大利最出色的当代艺术家将联手亮相上海
    昨天下午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由意大利特尔纳奖组委会、意大利加鲁佐视觉艺术协会、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主办的《意大利风姿—&mdas
    2022-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