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心》系列
看了陈贵平几十年来在日本的画作之后,我对他发生在近期的转型有着深刻的印象。他从原来那种唯美靓丽抒怀,到对生命本原的追问,以及由这追问而形成的在题材上的大幅度的改进甚至变革,从带装饰性的女性形象描绘发展到对大花的刻画,以生长过程的探源,有了深刻的印象。严格来说,对于一个生活在东洋20年以上的华人艺术家,而且似乎已经在画廊站稳脚跟,不用忧虑经济收入这一点来说,陈贵平的转型和变迁都是需要胆量与勇气的,而隐藏在他之胆量也勇气背后的,却是一份对生命的执着,一种长久无法释怀的对生之绵延的质疑与喜悦,一种不甘心于平淡姣美之中虚度光阴的冲动,一种与生俱来的对生存本性的追问。对我来说,艺术家的创作风格可以千变万化,从传统的执于艺道到当代的离经叛道,追问从画法上的工整细致周到到逸笔草草、散漫潇洒,其本质都应该是一样的,都是艺术家对生命,对存在,对变异与繁衍,乃至对消失与衰亡的终极追问。正是这一份永不停歇的追问,才显示了艺术无尽的意义与永恒的价值。
有意思的是,陈贵平进入他的相当个人化的创作之域后,他所选择的母题是单一的,他画花,单独的大花,画花之发育的全过程,从开始的诞生到后来繁盛与烂漫。陈贵平少画勃勃生机于枝桠之上的花群,他只面对着花群中的一朵,孤独的一朵,他把这一朵视为整个花群的代表,视为生命的流程。一旦生命发育到了大花的阶段,所有与花有关的肌体,从花蕊到花瓣再到花心,都是他精心描绘的对象。严格来说,陈贵平所画的并不是花本身,而是一个过程,借着花来叙述的一种生存。他画开始,画中间,然后画结束,他笔下的花于是成为充满着意义的象征性符号。陈贵平所画的,是一种衍化,一种结果,并由此而构成完整的生的隐喻:生命体刚开始时的原初形态,纷争而奋勇的墨点,可以视为生命的另一极的侵入、袭扰与合围,以及两者结合后的变异,再变异,而每一变异又都意味着构形上的突破,象一条坚定不移充满着尖锐对峙与由衷喜悦相互交叉的河流,几经冲撞突围后,豁然开朗般地获得一份宁静,然后就是毫无羞愧地展开自己。生命以其绚烂,以其无畏,以其坦荡,彻底地张扬,从全身的湿润的构造到每一个细节的反复蠕动。显然,陈贵平所希图达成的,是一种通过视觉变异而直插生之本质的追问过程,他的作品,是这一无尽追问留痕而已。只是,这是何等的留痕!
陈贵平是一个强调多样化的艺术家,他善于广泛吸收,强调从大师的原作去体会艺术这样一种学习方式,这导致了他的没有门户之见的自由与洒脱,他依据自由心性原则,从自我的独特感受出发,来建构关于艺术的个人殿堂。有相当一段时间,他是一个艺术市场的成功者,成功之余,陈贵平漫游世界,进出各大博物馆,观摩人类的艺术杰作,体察创造的极致,寻找个人追问的思辨路径。他的艺术道路的独特性在于,他不是在学院,在课堂,在前人的严格规范中,而是在路上去完成对艺术的思考与创造。他是个在路上的艺术家,不停留在任何一处神圣之地。他的神圣之地就是他的自由的内心,那也是一个需要突围与变异的神秘所在。在这里,陈贵平一步一步地走着他的个人艺术之旅,他随时停下来,又随时重新开始,这仅仅取决于他的内心感受有了什么重大的冲动。
由于长年在日本从事艺术创作,致使陈贵平的绘画具有浓重的日本色彩,但他不甘心于日本的特质,他毕竟是一个中国人,血液里涌流着的是东方的情思。本来,陈贵平对于日本独有的岩彩画有深刻的体会,但他明确地意识到,仅仅有日本的这一手段,并不能达成其与生俱来的与中国血肉相联的观念。所以,在画法上,陈贵平是在中国原有的水墨的基础上,加上了日本的岩彩因素,从而构成了一种全新的面貌。他所创造的水墨岩彩画,让画面平添了一层神秘的效果,即有水墨的淋漓酣畅,又有岩彩的瑰丽丰富,不禁使人眼目为之一新。
显然,目前陈贵平所达到的,只是他艺术生命中的一段,其中一个高峰。之后我相信他仍然会继续其追问,对生命,对生之源泉,对存在的一切。只是,也许以后他又会以另一种样式。对此我们将会欣喜地期盼着。
2010年11月10日中大康乐园荣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