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 爱痕湖 1968
张少侠、李小山在《中国现代绘画史》中批评“张大千的泼彩愈接近抽象,就愈削弱他作为杰出画家的力量……张大千最后以西方的抽象画法,结合中国画工具的特点,作了勉强的凑合,其实际的后果就是把中国画降低到水彩画的地位,这是他所作的不成功的开拓”。两位学者对张大千泼彩的批评是站得住脚的。如果单就画面本身的经营而言,张大千的泼彩确实属于上乘,今天的艺术市场也给予了它高度的认可,但泼彩无限接近水彩的话,水墨无疑将处于危险的位置,诚如张大千自己所担心的:“一个人能将西画的长处溶化到中国画里面来,要看起来完全是中国画的神韵,不留丝毫西画的外观,这是需要有绝顶聪明的天才,再加非常勤苦的功夫,才能有此成就。否则,稍一不慎,就会变成不中不西,不伦不类。”张大千泼彩的不伦不类不幸被自己言中,此事可作为贾海泉的前车之鉴,因为中西融合论稍不留神也可能沦为不中不西。
李禹焕 东风 1993年
2000年以后,贾海泉已经越过风景写生、摆脱程式这两大摸索阶段,现今正进入综合、融汇的时期,可出成果。贾海泉最近创作了一批水墨画——《陨石XL》,直观看来,画面的制作较从前更为考究,整体的冲击力与丰富的局部细节相得益彰。贾海泉几乎在《陨石XL》的每一张画里面都会依靠大面积的墨块衬托出一道光线,这道光线总是首先跃入眼帘,而且很容易让人想起纽约抽象画家纽曼(Barneett Newman,1905-1970)大约于1946年在作品中创造的“光带”。纽曼把他的光带称作“ZIP”,象征造物者与被造者同体、上帝最初的姿态、唯一直立行走的人。贾海泉水墨里的光线不会像纽曼“色域绘画”中的光带如此笔直硬朗,贾海泉的光线于笔直中有婉转,于蜿蜒中有细节。不同于纽曼光带中强烈的宗教指向,贾海泉的光线更多的是天、云、气等东方哲学对象的象征,既可视为破坏、断裂、分割的痕迹,也可看作打开、点亮、拨云见日的结果。
贾海泉 陨石XL·疏松幽岫图
值得注意的是,贾海泉作品中构成光线的小点,多由石头对宣纸的砸击而成,如同陨石高速降落地面后所撞出的地坑,所以称作《陨石XL》。陨石系列延续贾海泉过去的创作逻辑,通过外力对画面基本对象(传统山水画)的破坏,暗示现代化对古自然以及古文化的破坏。贾海泉试图说明:由人所制造的对象(比如山水画)往往容易被破坏,真正应得到关注的是自然,是自然中的真山水。工业革命以来,人对自然世界的主导地位过于强烈,现代中国人与古代中国人的生存观念逐渐背道而驰,现代人往往把自然人格化,却绝少将人自然化。贾海泉反其道而行之,意欲追寻自然,其水墨更近于中国传统道家思想,简而言之,道家思想的最高境界在于将人自己与整个自然宇宙同一起来。
贾海泉 陨石XL.空林积雨图
古代中国的“天人感应论”,虽然含有迷信的成分,但把它拿到当代社会,还是能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天人感应论”认为人类世界和自然世界是互相关联的,人类的恶行将导致自然界异常现象的频繁出现。最近数年,中国以及全世界出现无数起异常的自然灾害,正好说明人类的恶行开始遭到“报应”。当然更科学的说法应当是:全宇宙(包括自然界与人类世界)是一体的,它的一部分出现毛病,其它部分也必然会出现毛病。基于世界恶化的现实,贾海泉对自然的担忧是有道理的,其实也是对人类的担忧。
2010年在河北省武安市举办的《贾海泉艺术研讨会》上,作家安秋生先生说:“单看这些画,我们这些‘门外汉’确实也看不懂,对这个抽象艺术不怎么懂。但是看了画,看了海泉为这些画取的名字——‘异化山水’、‘云雾’、‘秋山’等等,好像撕开了一角,好像脑子里面有点感觉,——原来,现在的山水,现在的自然,在贾海泉这个画家眼睛里,在他的心灵里面,在他的艺术里面已经变成了这样的东西。”安先生恰当地描述了他看画的感受,准确地谈出贾海泉的眼睛和心灵里面所看到景象。如果贾海泉绘制出的景象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客观真实,世界将是骇人的。
从作品的技术层面讲,我并不是很重视贾海泉在画面中对现代构成方式的引入,因为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水墨画已经在构成方面探索良久。我更看重的还是贾海泉用石头在宣纸上砸击出来的点以及由点所组成的线,画面的各类制作并没有停留在肌理层面,它真正涉及到的是现代水墨的绘画方法及其哲学。石头砸击出点,属于典型的东方艺术哲学,石头本身在东方哲学中就属于重要的物质,尤其是禅宗常将石头作为参禅悟道的对象,石头宗甚至与洪州宗成为唐代禅宗两大派系。贾海泉找到了很好的物质,石头与宣纸的撞击、坚性与柔性的物质磕碰,其产物即阴阳交接的结果——开放的点。1956年迁居日本的韩国艺术家李禹焕(Lee Ufan,1936-)曾说:万物都是点与线的聚合与散落,存在是点,生存是线,因此我既是点又是线。贾海泉是聪敏好学之士,如果继续在东方哲学的方向下发展,并促使东方哲学发生更彻底的现代革命,他的点和线将会与东方人的存在与生存产生更为恰当的关系,艺术上的成绩也会更大。
按下贾海泉的艺术不表,仅是他为了艺术的追求而背井离乡数年,已令人钦佩,相信这也是受与他属亦师亦友关系的李向明先生的感染,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虽然背井离乡的付出并不等于艺术上的必然成功,但至少是对世俗享乐的克服,以贾海泉自己的话说最好不过:人只有打破了一切的世俗心,用你自己的本初的愿望,去遇合世界,你才能够体会到世界的真意。
时装上有撞衫之窘状,香水界亦有撞香之尴尬,遭遇同款ItBag或同款Perfume的滋味只有当事人知。于是,每一个人都需要一种独立的气味,即是所谓的sign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