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柯里村村民毕国华正在刻画他的作品《彝族迎亲》
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同心镇那柯里村是一个彝族、哈尼族、傣族、汉族等多民族杂居的村落。作为一个旅游小镇,商业气息却没有那么的浓郁,如果选择一个地方养老,那柯里就很合适,小桥流水,沃土肥田,宜居宜业。
在那柯里,闲暇的时光占据了人们生活的一大半,敞亮的大路两旁,店铺半开半掩,家家户户的房门口或两侧,或阳台屋顶,都种满了绿植,随便找个位置坐下,聊聊天,看看风景,忙里偷闲的日子就像被人偷偷动了手脚,拨动了时针,时光慢了。
从那柯里村道进到古村,有一座古桥,这里可以看见以往马帮走过踩出来的马蹄印,台阶上被来来往往的人马磨得光滑锃亮。进到茶马古道,窄窄的小路顺着路旁一侧的渠道而下,路两边住着原著居民,家家户户都有个美人靠,廊檐上垂下的红灯笼,石板铺就的小路,只等一场小雨,渲染出一幅属于那柯里的水墨画。
这个古色古香的小镇,处处都呈现着历史的遗留,在悄无声息的岁月中,发展出了自己的新文化。上世纪80年代,绝版木刻发源于云南普洱,历经了30余年发展。
在那柯里村,十个人中就有一个可以画绝版木刻,这个村子成为了农民画家的培育基地,被誉为“中国农民绝版木刻第一村”。
进到那柯里村,一眼就能看见普洱绝版木刻农民版画培训中心,冷光冕是长期驻扎在这里教授农民绝版木刻的老师。
春夏时节,那柯里人人都带上了草帽防晒,穿着短袖短裤,进到培训中心的大厅,冷空气和艺术的氛围感扑面而来,不大的培训中心里,每面墙都挂满了学生来写生或者农民培训时所作的画,大门的左手边摆放着一张桌子,坐着几个脸晒得黝黑的附近村民,专心用笔在纸上画着什么。
“不是版画嘛?这里怎么一块木板都没有呢?”我不禁发出疑问,冷光冕带着善意笑了笑,“您跟我来。”说着,转身出了门,往左手边走去,在大厅旁边还有一个展厅,两处中间有一个类似亭子的地方,走过去一看,写满了绝版木刻的起源发展史。“郑旭,可以说是云南版画的第一人”,冷光冕指着墙上方的第一人说,他开启了云南版画创作的全面繁荣。
这面墙上估摸有20来个人,魏启聪、贺昆、张晓春等,都在全国美展中获得过大奖,印证了绝版木刻在学术领域的影响和成就。
往展厅里一边走着,冷光冕一边介绍着墙上的画,“绝版木刻展现给大家的不是那块木板,而是经由木板刻画、拓印在纸张上的画。”一块木版能够印出来的画最多不超过30张,每一次重复的过程都要精心把控,容不得半点疏忽。当最后一次印刷完成,这幅版画印好了,它的母版也就完成使命而报废了,无法再印出作品。
展厅中一幅版画的画面里,天空的晚霞印在了水稻田里,远处的房屋也染上了余晖的颜色,颜色丰富又精致,一眼就能让我想起小时候在老家看到的景色。“这幅画叫《孔雀屏》,是我画的。”冷光冕略显害羞地笑了笑。
版画家在纸张上创作,把乡间田野、稻米丰收、蛙叫鸟鸣这些生动的画面,加以丰富色彩,描绘在图纸上,再将其拓印到木板上,一幅绝版木刻才算是真正开始制作了,从制作模板到成品售卖,要耗费一至三个月的时间。制作技法是将一块木板进行多版雕刻,将第一个画面仔细用刻刀雕刻出凸版、上色,再将木板上的刻画拓印在纸张上,放至晾画架上晾干。在进行第二个画面的刻画时,需要将第一个版型的部分画面毁掉,以此类推,在最后一个颜色雕印结束后,其他版型自然损刻,如此就完成一幅层次感强烈、无法再次复刻的画作。
如此民族风格强烈、生活气息浓郁的绝版木刻,在最大限度凸显出云南艺术家鲜明风格的同时,更是在云南的土壤上撒下多元民族文化融合的艺术种子。
“这件作品的作者是这一批学习绝版木刻中,画得很不错的农民画家。”冷光冕指着一幅色彩很鲜艳的版画说。这幅画在众多画中很是显眼,因为生动、鲜活。虽然没有像一些名家大师一样可以1:1复刻场景,但是可以让人如身临其境一般,像是走过画里的泥巴路,摸过画里的稻谷,站在桥上或者田埂上看见过谁拉着牛耕地,一说画的名字,就更加显而易见了:《农村劳动暮归场景》,这幅画是作者李进昌现阶段的代表作。
“‘农民画家’与学习绘画的人群不一样,他们跳脱出了学生固有的框架。”冷光冕并没有刻意指出哪一些是学生所画,哪一些是农民画家所画,我并不懂画,可我很是准确地指出了农民画家的画,冷光冕肯定地点了点头。农民画家的画,用色都很大胆,很是艳丽,画出来的内容也很写实,大部分是他们的日常生活,画面没有框架,也没有结构,在他们的笔下,有星光点点,红灯笼处处可见,微风拂起时农家人肩扛锄头下田,逢年过节时三人两人舂着粑粑。
这些画起出来的名字也很贴近画面,李怡清创作的《农家小院》,院子里养着马匹、鸡鸭,主人家撒着包谷粒,嘴里咯咯咯地唤着鸡吃食,身后是普洱农户家里最常见的木屋瓦房。李绍湖创作的《远去的马帮》,成群结队的马匹井然有序地走在青石板铺就的道路上,马背上的包袱里可能是茶叶,也可能是咖啡。徐培英创作的《年味》,画面里呈现出浓郁的生活日常,临近春节,大家起了个大早,拉牛赶羊,准备宰了过个好年。
2015年,那柯里绝版木刻教学学生创业创新教学实践基地正式动工,建成后,便组织开展了5期共100名农民参加的普洱绝版木刻百名农民版画培训班,最后挑选百余幅农民画家作品出版《沃土芬芳——普洱农民版画》作品集,从那柯里培养出来的农民画家,集训完后,回到自己的家乡,教着相邻的兄弟姐妹,口手相传。
“不仅为钱这一方面,以往干完农活,我们就约着喝酒,玩牌,人的精神都被消磨殆尽了。”村民们三言两语地说着,如今他们利用农忙闲暇时间来基地创作作品,“我们差不多两个月完成1幅,一年可以完成6幅,一版印10张作品,也就是60张作品,每张作品卖200元钱左右,可以增加1.2万元收入”,村民们仔细地计算着版画带来的收入。
培训班成立后,农民们共完成作品上千件,其中更是有90幅优秀作品亮相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在传承绝版木刻技艺的同时,助推了乡村振兴,通过出售绝版木刻作品,拓宽了群众增收途径。
那柯里村的变化,正如那一幅幅生动鲜活的绝版木刻画作,呈现了新时代朝气蓬勃的山乡巨变。
(1 8)塔拉萨:海洋文明与希腊艺术(2 8)《塞壬—奥德修斯》,布面油画,扬尼斯·盖蒂斯,1980年(3 8)《渔夫 (1,2)》,摄影(双联),帕诺斯·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