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精品服务 >

衡正安||“众”到极致即文化——读《印记镇江—大众篆刻作品集》有感

2022-07-26 10:17:30

什么是文化?大约有上百种答案,我觉得有一种解释既简练、深刻,也具有普遍意义。文化,就是人类面对其生存环境,所产生的谋生行为的总和。由此可见,其生存行为越丰富、越多元、越普及、越复杂就越接近于文化。作为中国独特的审美现象篆刻,其普及面越大、受众面越广、传播力越强,就越接近于这门艺术,也更具有文化属性。因此,这本《印记镇江—大众篆刻作品集》,由于其立足点为大众,而且也确实做到了“众”,所以,我认为是最具文化的一种篆刻推广行为,是值得传播和推介的。

镇江的历史文化极为深厚而悠远,其书法篆刻文化更是博大精深,为中国书法史作出了很大的贡献。然而,难能可贵的是被人们看作是小众的篆刻艺术,其活动在镇江做的风生水起,引人瞩目。首先于十年前成立了篆刻艺术推广协会,先后创办了《大众篆刻》杂志,举办过具有相当规模和影响的系列全国篆刻大赛,在全市机关干部中推广篆刻艺术,在中小学中普及篆刻知识,甚至还别出心裁地开设了大众篆刻公交专线,这在全国也是极为罕见的,是创新之举,等等这些均归功于凝聚在“篆刻艺术推广协会”周围的一帮篆刻家和爱好者们,智慧的策划和辛勤的耕耘。今天,他们在多年工作的基础上,又推出了《印记镇江—大众篆刻作品集》(以下简称《作品集》),应该说又是一次新的尝试和创举,值得探究和推广。

该作品集的最大特色是一个“众”字,把我们之前对篆刻的作用和认知推向了一个极致,将小众的篆刻艺术推向了大众的文化之中。其篆刻的材料、手法、内容、形式等,都大大突展了现有的篆刻范畴,将丰富的内容融为一体,用200多方篆刻作品,以传统的篆刻形式将3000多年镇江的文化历史高度的融缩、独特的展现,编者的独具匠心,令人赞叹。

其新颖、独到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篆刻材料的丰富:作品集中的篆刻作品在保持传统石料篆刻的基础上,大量采用了木质、砖瓦、陶土、牛羊角,甚至还有高分子新型材料,大大地拓展了人们以为只有少数几种篆刻石材才能为印的概念,将篆刻用料延伸到我们周围随处可见的日常材料之中。

二是篆刻方式的多样:作品集在保持传统手工篆刻的前提下,将传统的篆刻手法运用于电脑技术,从设计印面到篆刻机制作,都由电脑完成,完全是一种全新的概念,甚至还采用了3D打印技术,将篆刻艺术的传统思维和现代技术相结合,产生了一种现代艺术创作思想,给篆刻的传承与创新带来了新的可能。

三是编排形式的多元。作品集不仅展示了篆刻的魅力,而且还图文并茂,古今同现,一方印章、一页边款,一段文字,一幅图画,形象、丰富、立体地呈现给读者,让我们在感性和理性中领略镇江数千年文化传统和当代镇江的文化符号,调动了作者最大的阅读热情和求知兴趣,是一种对篆刻从未有过的全新体验。

四是篆刻的内容全面。这本作品集最具“众”像的是篆刻的文字内容,也是最具有文化品性之处。编者别出心裁的将数千年没有中断的镇江文化历史,融入到小小的篆刻元素之中,真所谓“方寸之间,气象万千”。作品集分为历史篇、人文篇、风光篇、成就篇、今日篇,几乎将镇江所有的重要文化符号全部囊括其中。历史篇中有考古发现、古迹遗存、史籍典藏,人文篇中有巨著名述、动人传说、古刹高僧,风光篇中有城市山林、真山真水,成就篇中有沧桑巨变、成就卓著,今日篇中以谋篇“十四五”,再创新辉煌等内容与现代相接,完美收官,真是一门小小的篆刻艺术所能达到的丰富、“大众”之极限。

此外,在每一篇目之前还有扼要的历史、文化和内容的介绍,每一方印章也有详细的作品名称、姓名、边款的释文,以及所用的材料、作品的尺寸等说明,可谓应有尽有、丰富多彩。

在我们一般的认知中篆刻是曲高和寡的小众艺术,明清两季文人篆刻的兴起使它具有了艺术的灵魂和审美的深度,近现代以来,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和篆刻自身的特点,使它很难融入大众文化之中。不过,我们如果追述篆刻的源头和历史可以发现,篆刻本来就是一个大众文化,肇启殷商,历战国古玺、秦汉玺印和明清流派印之鼎盛,陶拍、戳子、符节、封泥、画押等历史上篆刻的大量使用,在我们数千年的文化中留下了广泛的印记,是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所以,可以这么说这本作品集从材料,方式、内容,手段、形式和文字等多方面,还原和推广了篆刻作为一种大众文化的作用,而且还将最先进的电脑技术运用到篆刻创作之中,真正实现了篆刻的小众欣赏走向了大众,而“大众”的极致就是文化。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在强调篆刻走向大众的同时,并没有否定和消减篆刻作为一门高深、精致的独特东方艺术精神的核心,其中所蕴含的中国美学思想和哲学精神是其走向深邃的主要原因。然而纵观历史可以发现,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始终指向两端,一是阳春白雪,一是下里巴人。阳春白雪是其具有民族文化特质的标志,而下里巴人则是文化生存和传播的主要手段,甚至在文化发展濒临中断的关键时刻,“大众文化”往往会起到挽狂澜于既倒的作用,无怪乎孔子发出:“礼失而求诸野”之叹。儒家文化一方面构建了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思想体系,一方面也成为每一个华夏子孙的行为规范;佛教的博大精深、经律浩瀚,并不影响人人口诵阿弥陀佛;道教晦涩难懂的“道可道非常道”的宇宙、伦理观,同时也告知我们道在瓦砾、道在蝼蚁,甚至日常的饭菜也有味道。所以文化的发展一方面在指向深奥之境,使其高深而精英;另一方面更要普及、通俗走向大众,唯此文化才能生生不息,永远充满活力。

作品集的问世使我们对篆刻的认识,从思想观念和形式方法上带来了不小的启发和冲击,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交融的成功范例,是篆刻作为小众艺术走向大众文化的成功之举,更是文化自信的最好诠释。

衡正安,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委宣传部首批紫金文化艺术英才。现工作于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一级美术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理事,中国高等书法教育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言恭达文化基金会秘书长。主要从事文艺评论、书法理论研究和书法创作。出版专著8部。发表论文150余篇。获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第九届中国文艺评论奖,第二届江苏文艺评论奖,首届江苏紫金文艺评论奖。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阅读

本周推荐

国心文化乡村专题:民间手工艺品——山东宁阳彩粽

前言宁阳彩粽及送彩粽习俗在宁阳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山东宁阳彩粽是传统的手工艺品,来源于“缠画”,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为宁阳吉祥彩粽。由于制作精美、寓意深刻,逐渐在社会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