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读邓散木先生的《篆刻学》,读章法一章的第五节“屈伸”。之所以将篆法的“屈伸”归入章法一章,是因为屈伸的调整,必然影响法。
字之组织不一,有带圆势者,有带方势者,有冤(用冤字的“曲”义)曲者,有平直者,以之入印,往往嫌其突兀,则以屈伸之法救之。然字有可屈者,有不可屈者,有可伸者,有不可伸者,亦须体会六谊,不可任意取巧。
汉字来源于自然界事物的象形,因此,汉字有方有圆,如果保留字形原始状态入印,必然突兀不合,所以,要用改变笔画的屈伸来调节它们,使它们和谐统一。但篆书的笔画并不可以随意改变屈伸,不能任意取巧。比如:
(合适合理的屈伸)
这是合适、合理的屈曲,但是如果过度屈曲,就等于加入了过多的人工痕迹,过度的人工修饰,就失去了艺术趣味,比如:
(工艺化严重的屈曲)
(过度的屈曲引起的工艺化)
过度的盘曲,在九叠印、七叠印里经常见到,整齐划一,但落入“匠气”的窠臼,这是艺术家们不会采取的处理手法;另外,邓先生又举出“木”的篆法,“干”的篆法,“子”的篆法等字的错误屈伸之法,错误,是因为它影响了字法,字成了错别字。
一个原则: 篆法的美化,包括增损、屈伸,都要以保证字法正确为前提。字法优于篆法,再美的文字美化,一方印里如果出了错别字,这方印就全盘失败了。
接下来是举例:
(屈与伸举例之一)
例廿五方,“江少君”,印面三字,“江”字“工”部作了盘叠屈曲,像江流盘旋屈曲;例廿六方,“郝巳”,印面两字,“巳”字尾部作了盘叠屈曲,像蛇的长尾。这两个例子,字形屈曲完全不影响字法,盘曲合理。
(屈与伸举例二)
例廿七,“一窗晴 日”,印面四字,其中,“晴、窗、日”三字均字形方正,“日”字篆作圆形,这是为了避免全作方形带来的板滞,为了与“日”字中横的屈曲,“一”字作曲线,与“日”形成对角呼应。一字能这样调整,是因为“一”是用作记数,字无定形,如何变化篆法,它都表示“一”的计数。所以,这里的盘曲 是合理的。
例廿八,“高阳世家”印面四字,其中“阳”字的下部本是圆形,因为四个字中,“世”字已篆作圆形,所以,阳的下部篆成方形,因为“易”与“昜”在古文里是可以通用的,因此可以做这样的篆法调整,并借以形成“三方一圆”的章法格局。
我们附加一个例子,即邓石如“江流有声断岸千尺”一印章法的变化,如图:
(江字增加盘曲的效果对比)
“江”字增加盘曲之后,原来的对角疏密遭到破坏,章法效果大改,原本交错呼应的对角疏密章法,变成了曲尺型疏密章法,印面效果完全不同了。
篆刻本就是方寸艺术,任何一点细微的篆法改变,都会对章法形成影响,无论临摹创作,都应当细心体会。
(【细读《篆刻学》】之46,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春节期间,国画大师李可染所作《牧童牛背吹笛图轴》在辽宁省博物馆展出。李可染先生笔下的牛,和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黄胄的驴并称为20世纪“中国水墨四绝”。此次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