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主题:行进的灰色——李晓宇个展
策展人:闫平
学术支持:郭峰
艺术家:李晓宇
开幕时间:2019年5月25日16:00
展览时间:2019.5.25 — 2019.6.27
展览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706北一街
媒体支持: 雅昌艺术网 新浪当代艺术 在艺 绝对艺术 艺术汇 Hi艺术 艺美中国网 文化艺术网 一点资讯 艺厘米 ArtBanana 国际在线
The warm room 60x50cm 2018
行进的灰色
文/闫平
近十年以来,是中国社会变化极为迅速的时代,晓宇不断深入着关于“人”这一主题的思考和创作,在“人”的肖像中,注入时代的特征。晓宇的作品是个人的心路历程,他的为人处世与他对古典主义绘画的研究很契合,含蓄淳朴,有秩序,气息古雅安静,同时也反映着社会发展对人的生活及心理状态的改变,之前的系列作品大多是通过肖像本身的形象去观察感受,引发而来的创作冲动完成的肖像作品。
lingering warmth 100x100cm 2018
这次将要展岀的新作很有变化,少有以完美塑造写实的形象为目标的作品,作者开始更加呈现自我的意识和精神,有一种纯粹的自动和感受的自然流淌。画中那些认真推敲过的灰色,让我心生好奇。《消逝》、《美好旧时光》、《孤独的小鸟》《你为什么在这里》、《保持安静》、《余温》、《黑暗中将消逝的光》、《凝固的瞬间》、《寻找》...这些作品名称和作品本身具有着奇妙的联系,让我感觉得到画以外矗立的那个冷静的晓宇,一切都在悄悄的进行,壁炉里的火不动声色的燃烧,室内的温度丝丝的升高,一层一层悄无声息的撒在屋里的是冷灰的光。多个画面里出现孤单女性形象,尽管画面中有茶具,却没有茶香,那些久也不用的器具,让我担心某些事情的发生...
Rainy day 120x70cm2018
作品中室内的每一个家具,每一样的物件,以及微不足道的人,似乎安静到静止,却又都表露着关系,透露的伤感孤寂所引起的共鸣深邃且含蓄。极端、周到、有节制的推动着秩序,构图、造型、色调以及所有构成作品的因素,都被晓宇控制在不动声色的高灰之中。
晓宇以看似写实的方法,试图用境、物、人的背部,用不同的方式和角度反映出他心中不能言说的肖像,这里的人物其实不是再现,不是要凸显肖像本身的气质或者品格,而是强调她的在场或者不在场(或曾在场),实际上人物形象和画中的室内环境空间是融为一体的,共同营造出一种情绪或者感悟,期待这些作品能慢慢的打动相互心境有共鸣的人。
阴天,细雨,喜欢一个人安静的独处,古典主义的研究给予他的是从文化层面感受典雅和高贵的能力,也给了他特别克制和安静的生活态度,安静的一丝不苟的努力。这个系列的作品,反映了他对现实主义的关注的同时,画面利用现实客观载体,运用“隐喻”的方法,甚至在往超现实主义延伸。超现实主义曾经宣言:‘梦想与现实的统一,才是绝对的真实’, 他的这次展出的最大的作品《逆流而上 》,已经很有超现实的味道。让我感到有意思的是,晓宇并不急于把梦幻的部分呈现,而布下天罗地网,让观者每个人自投,好戏开始了。那些行进中的灰色,坚挺,完整,淡淡的,充满精神,一切皆有可能。
《Old chair》60x50cm 2018
可感的细节
文/郭峰
李晓宇近两年的作品中,所透露出的,大概有两种细节。
一种是可读的,遵循着某种模仿的程式,有准确的体量和大小比例,凭借线条、明暗确立起来的轮廓或褶皱,它总是清晰可辨的,总依照着某个先在的现实物,总属于一个可度量的空间,总是发出一种略显热情的苛刻邀约——“不要只是看,近前来,仔细看清”。
这一“看清”的邀约暗含着分辨、切割、罗列的意味,它希冀着观者的某种侦探品质:一名恰到好处的观者,应在画面近前长期停留,做近乎严格的探查工作,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并从中读取出某种确切的所指,某个“底细”,某种隐秘的心理,甚或某个弗洛伊德式的答案。或许也正是因此,每一件作品的标题便成了整件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换句话说,在艺术家这里,可读的细节具有两种形态,它们是两种线条,两种褶皱,两种轮廓,一种在画面中,一种在画面外围。对一名恰到好处的观者来说,两者皆不可或缺。无论是标题,还是衣饰,无论是眉眼、嘴角,还是酒杯、椅子、烛台,都在竭力勾画某些轮廓,都在竭力建立起与其密切相关的可读性。于是,可读的细节展现出了一种不可取代的描写价值:在准确限定被表现对象的同时,它持续地声明“这里有……”甚或“这里曾有……”。
《upstream》(逆流而上)200x160cm2016
“这里(曾)有一把椅子(一把提琴、几个酒杯、一个身体,甚至一个事件……)”。面对《旧椅子》《午后》《在老房子中》等,对于一名恰到好处的观者而言,可读的细节便意味着一个持续叙事的可能。然而,当观者在《午后》《在老房子中》《消逝》等画面中极其轻易地指认出“这里有一个身体”时,这种叙事又是极为奇特的,因为此时,画面中的人体被置于床上、椅上、桌前,犹如酒杯置于桌上、提琴立于墙边、椅子置于桌旁,似乎原本那些宁芙般的女性肖像顷刻间被抽去了生机,不受时间之流的侵袭,不受生命之力的束缚,变得如此坚牢,如此永恒地占据着某处,如此静止,如同静物一般。
《where am I》200x160cm 2018
与此同时,还是在这一可能的叙事中,在可读的细节对“这里有”或“这里曾有”的描写中,那些原本轮廓清晰可辨的、永恒的静物却被再次投入到时间之流中,变得不再那么清晰了:静物原本坚固的、现实的存在感被更为强烈的流逝感所取代了(艺术家也在标题中不停地使用“老”“旧”这样的线条),甚至物的轮廓也突然变得模糊了起来(画面中不再有单独的、独一的物,有的是物的系列,物的装配,物的结构和组织,甚至一个物的社会),它们在过去与现在之间流转,甚至具有了某种类人的节奏,逐渐取代了画面中的人,开始审视起观者,变成了整个画面的主宰。
《Good old time》50x50cm 2019
换句话说,在“这里(曾)有……”的描写中,人物与背景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的颠倒,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发生了一种彻底置换,于是,肖像与静物也以某种奇特的方式并置了起来。这意味着,作为背景的诸物具有了某种整体的品格(character),它们在高灰的色彩处理中,生成了一个整体的色彩区域,甚至具有了某种无限的、无法度量的扩张能力,它汹涌在画面之上,不再是线条和明暗的细节,而更像是完全自主的整体节奏,甚至就是时间之流本身。与此相反,人体则仿佛陡然闯入整个区域中的他者,她如此静止,如此永恒,牢牢地占据着空间,带着其独特的色彩和光沉积在画面之上,并深深嵌入其中。
事实上,当画面之上的诸物在汹涌地诉说而嵌入画面之中的人开始静静地沉默之时,可读的细节已经开始转向其背面——可感的细节。
李晓宇 1979年7月12日生于辽宁,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国肖像画协会会员。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绘画系油画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1998年毕业于中央美院附中。
2001年参加英国格拉斯哥艺术学院院长—琼斯教授素描训练班。
2002年毕业于中央美院油画系第一画室,获学士学位。
2005年于中央美院油画系第一画室攻读硕士研究生,获硕士学位。
2013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造型艺术研究所,获博士学位。
李晓宇 个人年表:
2019 “行进的灰色”个展。(北京798作者画廊)
2018 《午后》等参加第四届“经典与传承”全国中青年写实绘画名家作品邀请展。(宁波美术馆)
2017 《This moment》参加“文化部全国优秀青年艺术家作品展”。(北京炎黄美术馆)
2017 《明眸》等第三届“经典与传承”全国中青年写实绘画名家作品邀请展。获优秀奖(宁波美术馆)
2017 “小宁芙”个展。(北京798作者画廊)
2017 “绘画本体研究展”(重庆)
2016 《弗拉门戈》系列参加“内省与外拓“学院版画邀请展。(北京)
2016 《This moment》“北京,北京”中国当代青年写实油画名家作品邀请展。(北京)
2016 《思》美国肖像画协会第十八届国际大奖赛优秀奖。(美国 华盛顿)
2016 《红妆》《红头绳》第二届“经典与传承”全国中青年写实绘画名家作品邀请展。
2016 “原绘”-绘画本体研究展。(北京)
2014 《迷失》(lost)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油画)”(杭州)
2013 油画《这一刻》参加“Chinese Now"Contemporary Portraits(美国密歇根)
2011 油画《对望》入选第四届全国青年美展(油画),北京中国美术馆
2009 油画《花样年华》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油画)”,武汉
2008 油画《花样年华》入选“数风流人物”2008中国百家金陵画展(油画)中国美术馆
2008 油画《咖啡馆》入选第二届“时代精神”-全国油画作品展, 获优秀奖 北京
2008 油画《战地黄花》入选第3届全国青年美展,中国美术馆
2007 油画《虔诚》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时代精神-全国人物肖像油画作品展,北京。
2005 《小z肖像》第三届中韩国际现代美术交流展获佳作奖(韩国.大邱)。
为了进一步展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时期的美术代表人物的创作业绩和艺术成就,进一步弘扬中国美术文化,展示新中国60年中国美术家的艺术风采,也为后人研究这个时期的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