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别人”创新、另类 高云原来是这样的人
文 | 薛小华
7月28日,由江苏省美术馆和德基美术馆联合主办的《云自在——高云作品展》在南京德基美术馆开幕,展期3个月。群贤毕至,专家、领导、同学、朋友,可谓全国书画界盛会。
不由想起,去年此时,网络上一则《什么样的友谊最长久?》短视频刷屏,片子讲述了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1978级同学40年后的大团聚会,同学们自费办的“庆祝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南京艺术学院1978级同学作品展 ——《四十·惑不——南京艺术学院78级美术系同学作品展》。
把两次事件联系起来,是因为都发生在盛夏时节,都是艺术家们初心绽放的盛会,都有相聚,都“以画说话”:今年的是高云从艺四十多年个人成果汇报;去年是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1978级的同学们大家各自拿出作品一起做汇报展。
在《什么样的友谊最长久?》一片中,老师对相聚在一起的美术系1978级的同学们寄语:“祝贺你们成就个性,成就风格,成就辉煌。”
77、78级确实是有着不一般经历的大学生,有人说这代大学生从2000多万被耽误了青春的人中突围而出的一个群体,相对于现在的大学生,他们的命运与经历颇有几分神奇的色彩。这群人人经历了物质与知识的双重匮乏后,通过高考成为“天子骄子”,在大学殿堂有着同样如饥似渴、争分夺秒的学习经历。
图为100岁高龄的毕颐生教授的到场致辞,言短情长,引发了全场多次的热烈掌声2018年
他们的经历和道路不可复制,但其经验和精神却可以传承。作为一个在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特殊群体,这一代人有着仰望星空、紧跟时代的格局与胸襟,也有坐“冷板凳”的耐力与能力,这是那一代大学生非常普遍的精气神。
片子里老照片回放,一位青年学生绰号“个别人”,酷且帅气,因崇拜李小龙,留着李小龙招牌式“三截头”发型,神情淡然而坚定,他是我们这次采访的主人公,他就是高云。
图为陈大羽教授与南艺国画班同学合影于玄武湖1980年
图为上大学前 在第四次江苏省美术创作班上 陈丹青为高云画像
“个别人”高云
从年轻时起,高云身上总有与众不同之处,很“个别”。如果缺乏一种抵御碎片化的自觉,人生就很容易在岁月的流逝中消磨了韶华。高云的“个别”,除了低调朴实的个性使然之外,他似乎一直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默默的韧性与静气,对当下的自律,对未来的笃定。
求学时代的高云,是抓紧一切时间,用功画画的人,放弃了一切与画无关的交往,显然在一群精力旺盛的年轻人中间有一些显得不合群了。同学给高云起了“个别人”的绰号不足为奇。事实上,高云不是不愿意“合群”,而是没有时间“合群”,舍不得时间,有太多的事情要做。“个别人”的绰号似乎也在预示高云是有定力的人,这一生在艺术追求上的另类、创新、坚守与笃定。
有人说,高云是怀有“火热的耐心”、又保持着“深沉的豪情”的那一类人。这个评价非常到位,再冷的板凳他也能坐热,再大的浪头他也能驭稳。做事热情如火、疾行如风,言行绅士风范,创新、另类,本质上的艺术家。从出道开始,坚持着自己的艺术价值和创新追求,坚守“另类”。这种不含糊、不随大流的秉性与作为,还有他的接地气,有人缘,另外在艺术创作与现实生活上关联度的把握,也许在某些时候、场合看上去不合群、“个别”了,但是锐意进取、沉潜蓄势的“个别”总是赢得社会最广泛认可。
扎根生活、埋首画案,躬身事务……高云几乎干什么、成什么,简直就是个奇迹。下乡青年,18 岁出版画作;大学毕业后, 28 岁获全国美展金奖,之后连续在全国美展上获奖,并创下一届全国美展揽四项大奖的纪录;30出头就被列入“中国连环画十家”;继黄永玉、范曾之后成为了全国三位特邀邮票设计师之一;出任过江苏美术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江苏画刊》主编、江苏省美术馆馆长、江苏省文化厅副厅长、正厅级巡视员。
图为从艺40年首出画册 在新华书店“书堆”旁举行首发暨读者见面会 2014年
总结起来,高云似乎是这样的:意外出头,少年成名;低调获奖,得奖专业户;为坚持质量、放弃数量,画连环画家天天被逼债,又因连环画成了最早的一批“万元户”之一(注:万元户,顾名思义是指存款或者收入在10000元以上的家庭户。万元户这个词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产生的,一直到80、90年代万元户也都是相当了得的人家);做企业做管理,外企的弄潮儿,出版社改革的黑马;意外出仕,做了十年文化官员。
可以说,坚定的当好“个别人”的态度,是贯穿他一路走来从未丢掉的一种坚定的价值追求和文化坚守。高云重视展览实质,彼时尚在任职期间,为作表率,即使在受邀去中国美术馆办展的情况下,也坚持将自己的首次作品观摩展放在南京普通居民社区美术馆办,既没有在自己兼任馆长的江苏省美术馆办个展,也没有应邀去中国美术馆办个展;作为40岁不到就当美术出版社社长的人,出版个人画册实在太简单,但是高云在从艺40年才给自己出了第一本画册,还坚持以在书堆里与圈子朋友座谈,与普通读者交流的形式做画册首发式,首发式“不像样”,但却是真正回归出版的本质的;坚持在官员任期内,自己的画不出现在市场,甚至“矫枉过正”,有一次被自嘲为自我感觉良好的“打假”。如今,全身心沉静在绘画创作中的高云,成了归隐的“上班族”。“个别人”绰号再也没有机会离开他了。
去年的8月,我们开启探寻“个别人”的故事的采访。
01
初探“个别人”
紫金山麓高云画室2018.8
▼
八月,盛夏,正午的阳光晃得睁不开眼睛。绿树浓荫日头,鸣蝉枝头余音。好在紫金山麓绿荫蔽日,即使是三十七八度的高温,只要有那么一点儿风,树下就凉爽无比。林道中行进,不久就寻到了高云的画室。
敲开门,满面笑容的高云迎着我们走来,深色西裤,花色T恤,天气虽热,着装一丝不苟。“欢迎欢迎,到客厅吧。”高云的声音充满磁性,举止儒雅,言行中洋溢着对生活不加掩饰激情和热情,生机勃勃的气息。
客厅宽敞洁净,除沙发茶几、画作、花草外,并没有茶桌功夫茶具之类,极简、单纯,舒适、随意。一切细节提醒这是工作的地方。
“喝点什么?喝矿泉水还是可乐?”他的语速很快。
他喝矿泉水,我们喝可乐。
四壁悬着高云的中国画作品,也有两幅他收藏的小幅油画。
“这是欧洲文艺复兴后期油画,你看这些画有什么特点吗?”拿着可乐,大踏步地走了过来的高云,见我们在看画,一手递来可乐,一手指着油画问。
“看不出笔触。”我们怯生生地答。
“是。画得柔和圆润,用色很薄,暗部干净透明,明暗交界处,看不到明显交界线,体积感微妙而美好。” 在优秀作品面前,他难掩喜爱,看得出,在他的每一瞥中似乎都在解构画中语言与笔法,“这两幅肖像是夫妻两人,伊丽莎白家族的。”他说。
漂亮的器皿盛放可乐和矿泉水,我们开始了采访。
图为《还记得我们吗——纪念新四军建军70周年》195x115(CM)、纸本,2007年,获“十一届全国美展提名奖”,入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美术作品展览”,中国美术馆收藏
归隐的“上班族”绽放初心
▼
“这次是我‘隐退’之后第一次接受专访。” 落坐后,高云微笑着说。“隐退”一词,对于在山林中的画室里“上班”来说,真是非常恰当。
卸职后,高云每天早上八点半到画室,晚上九点半离开,有时甚至更晚。自己学着烧点饭,或者点外卖。生活很简单,只做思考与创作这两件事,归隐了,还是“上班族”。
记者:您现在可以把全部时间可以放在画画上了,这样的日子终于来了,您一定很欣喜吧?
高云:这个状态是期盼已久,不是到“点”才有的。
我从来就是“下棋看几步”。今天干什么,明天干什么,后天干什么,未来干什么,都要想想好。
所以别人看我,会奇怪我为什么总是精神饱满,却又平平静静。这是有窍门的,越是等不起的、越要坐得住,越是慢不得的、越得沉住气,“人向静中忙”,才能保持动静相宜。
纷繁至简,回归初心,完全沉浸在创作状态中的高云,谈吐间的笃定与从容令人印象颇深。
艺术家是“孤寂”的职业。艺术创作的过程是一个人在艺海上的搏击,必定是孤军奋战,因为谁也无法帮助一个执意以画追逐自己梦想的人。只要守得住内心的“静”、耐得住寂寞,无论干哪行也不会丢掉自己的专业,而是身怀绝技,还能做到藏而不露。
高云有典型的延迟满足的个性,每做一件事都是专注的、耐心的,充满热情、非常自信,无论是画画,还是做企业管理、为官,都稳扎稳打。这样的人,如果没有今天的成就,反而会让人很奇怪。
图为《江南好》238×129(cm)、纸本,2011年,入选”中国国家画院30周年庆典大展“、“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第四届全国中国画展“、”中国画展”等
画画不是雕虫小技,我的本质是画家
▼
记者:画家、编辑、出版人、学者、官员,您都做得非常出色。您自己是怎么看这些经历呢?
高云:中国的传统文化偏好以官职大小来评价一个人的高下,盲目地对权力崇拜和敬畏,这些我不认同。有些人还很惊讶于我画画。他们把画画当做雕虫小技,把当领导看作是很大的事情。我认为,公职是一时的,画画与做人才是一辈子的。十年时间,我在文化厅岗位上做了些工作而已,一时的工作职务,我的本质是画家,专职属性是“画画的”。
回过头来看,因为从没有放下画笔,专业因而只进没退。从年轻时候到现在,对画画的事儿,“飙着劲儿”的状态从来没丢过。记得上大学时,每个同学都在心里暗自较劲,“飙着劲儿不睡”,比赛谁学得时间长。学得多睡得少,是赚到了;反之,就是吃了大亏。以至于学校晚上停电时,大家一阵欢呼,其实大家都困得不行了,这样所有的人都可以心安理得睡个好觉了;同样,在任时,工作之余都在画画上,“飙着劲儿”下功夫。这下好了,卸任了,可以专注于画画,心无旁骛了。
图为《永乐修典》(与安玉民、李强、詹勇合作,管峻题跋)274.5cm×440.5cm,纸本,2016年
座右铭:顺其自然 尽力而为随遇而安
▼
交谈间,高云淡定的姿态、稳定的状态、镇定的心态令人非常放松、心生亲近感。艺术创作也好、为官从政也好,动静自如、收放自如、进退自如。尤其在专业上,自信与笃定,如同古诗句中所言“我心匪石,不可转也”“任尔东西南北风”“乱云飞渡仍从容”。面对名利,面对诱惑,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迎风长啸、倚水清歌,如此“自如”的心境是如何而来的?
记者:从事管理、当领导,画画的时间会少很多,当时您可以选择吗,比如专门画画?
高云:我的座右铭有12个字:顺其自然,尽力而为,随遇而安。
你刚刚问我的问题,恰恰是我的“顺其自然”。在我看来,对于任何事情,既不要强行争夺,也不要强行拒绝,顺其自然比较好。我现在的结果,基本上都不是我自己挑选的,而是别人选择我的结果。
不过,对于机会可以顺其自然,但一旦选择了,则必须尽力而为,把事情干好。不管这件事是爱干的,还是不爱干的,选择了,就兑现承诺,一定要干好。尽力而为是我对做事过程的执念。
对于结果,我抱持的是随遇而安的心态,只要尽力了,就行了。
我特别喜欢苏轼《留侯论》的观点,人分大勇和小勇,小勇是匹夫之勇。为眼前得失,拔刀相向,一争高低。大勇不是这样。苏轼说:“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宠辱不惊,得失不乱,这才是大勇。
至于时间问题。前几年有一篇文章《没有当过官的画家成不了大画家》引起过争论。古今功成名就的大画家中,确实大部分还真的有官职,有赵佶那样业余当皇帝的专业画家,也有苏轼那样业余雅好丹青的职业官僚。当然不当官的大画家也大有人在,不是因为当官了,才画得好。但是,画好中国画,需要画家有很高的品格、很好的修养,这是一定的。
行政工作给我带来的阅历与见识,让我在创作过程中的视野更加开阔和多元化,比如走近新疆和都市行者,都具有很深的人文关怀,这些是我的工作经历给我带来的。如果没有这些经历,不一定会有这样的心境,一般只会着重自己感兴趣的创作点,这或许是我与其他画家不太一样的地方,也是工作给我带来的益处。
对于我个人来说,做行政工作损失的是时间,得到的是历练。“磨刀不误砍柴工”,一方面我一直没有放下过画笔,工作之余都在画画,阅历、修养都体现在画上;另外,对已经成熟的画家来说,技巧不是最重要的,观点和胸襟才更重要,高水平、高境界,才能画好画。
图为《都市行者之越野车族》130x200(cm)。纸本,入选”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中国国家画院年展《写意中国》、“第五届全国画院联展”、庆祝香港回归20周年全球水墨大展,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图为《魂系马嵬》(与何家英合作),纸本 165cm x 195cm,获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银奖、新人奖,1989年
02
意外出头——大学的“个别人”
▼
1974年,第一次参加全省美术创作班的高云,创作第一张独幅作品《小小神枪手》,1975年春节前作为年画出版发行;
1975年,国画《时时刻刻》入选江苏省青年美展,第二次参加省美术创作班,创作《夜校迎新春》,作为1976年春节年画出版发行;
1976年,第三次参加省美术创作班,创作《心连心》作为1977年年画出版发行,并应邀创作组画六幅在《新华日报》刊发;
1977年,第四次参加省美术创作班,创作《新年好》,作为1978年出版发行;
1978年,22岁,考入南京艺术学院,攻读中国画专业,成为南京艺术学院恢复高考的第一批学子。
艺术境界打开人生境界
记者:您从事绘画,有家学的原因吗?
高云:我出生在一个教师家庭,父亲爱收藏,对艺术有很高的鉴赏力。当时有一张齐白石的画,南博专家鉴定说是假的,父亲就寄给齐白石,附上一封信,说如果是假画就撕掉,不用回寄。结果齐白石确认后,加题了字寄了回来。
父亲待人也宽厚,当时有朋友喜欢画画就向父亲借名家字画回去临摹,临完还回再换一张借走。有一次,一位画家借了一张四尺整张的黄宾虹画去临摹,却再也没还回来。后来听说是因病筹钱被卖掉了,父亲并没追究过。
家里墙壁上挂的书画时有更换,还有各类书籍可看,自幼熏陶烙印很深。记得小时候每天最幸福的事情就是放学回到家里,安静地坐在沙发上,听广播,看杂志。
源于父母的言传身教,听话懂事,勤快吃苦,是我的长处。初中毕业下放,在宿迁农村插队。收割、翻地、打河堤,干得很苦,我居然把农活也做得也很好,第一年就当上了劳动模范。
所以,我的画画,是受小时候的成长氛围影响的。不过,老老实实地说,我学画是为了改变命运。除了干农活,我便开始了学画画。当时正好有一本契斯恰科夫撰写的《业余大学绘画教材》。早上6点基干民兵训练,接着上工。那我就每天四点起床,一盏油灯照着静物,一盏油灯照着画板,亦步亦趋地按《业余大学绘画教材》自学。
在机会恰当时 有人帮你说话很重要
高云:不久,县里有了展览,我送“作品”去参展,不想反响很好。跟着机遇就来了,被县里抽调去协助画宣传画。
上世纪70年代,出版社为满足老百姓过年家里贴招贴画的需要,恢复出版年画,在扬州办一个江苏省美术创作学习班,本意是把当时江苏最知名的画家集中起来进行创作,画得好的选出来出版发行。淮阴地区,有两个名额,一开始没有我,当时地区文教局专员陈万年先生推荐了我,他说:“高云小伙子画得好,我们推荐他去学习。”
他其实是误会了那次办班的意图,认为办班就是培养人才。“已经很有名气的人,还要学什么,让年轻人学。”陈万年先生当年是这么说的,我也因为他的这么一句话,有了后来的成绩。我是那一届学习班中年龄最小的之一,17岁。
人啊,在机会恰当的时候,有人帮你说话很重要!
哪有不流汗的天才
高云:我是幸运的,没有陈万年的推荐,也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画出来呢。
上学习班之前,我还没有画过一幅严格意义上的完整的画,不用说大画,小画也没有画完整过。学习班那些天,每天埋头画画,扬州是什么样子我一点不知道,完全不出去逛,每天熬夜,每天画画,哪儿都没去,就是画画。从不怎么会画,到画出一张作品,和江苏的名家们在一起,跟他们学。印象很深的是吃得好,有肉吃,对于17岁的我,像汽车加了油一样来劲,精力旺盛,经得起天天的熬夜。哪有不流汗的天才?
短短的25天学习班,没想到我创作出了我这一辈子第一幅画——《小小神枪手》。以为自己能完成一张完整的画,画出来了就画出来了,没想到《小小神枪手》还就出版了!极为意外!因为一个学习班能选上出版的可能四分之一都不到。
这要感谢陈汝勤老师,她是江苏人民出版社美术编辑室的,代表出版社负责学习班。我年龄小,她就像母亲一样关心我,关心我吃喝、关心我休息、关心我创作。我想,我的画能够出版,一方面是画得说得过去,另外可能是为了鼓励我。陈汝勤老师知道我是一名知青,下放在苏北,所以尤其关心我。
图为年画《小小神枪手》
要经得起推荐 经得起磨炼
高云: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各种人的帮助,离不开机遇。机遇来了后,一定要努力,不努力,再有人帮助,也会是看走眼了的结局。如果陈万年专员推荐了我,我画得不好,灰溜溜地回来,那就是推荐错了,以后再没有参加学习班的机会了。有人帮助很重要,自己的努力更重要。一定要拿出过硬的作品。
那次学习班之后,每年培训班都喊我去,每年我都能出版1张,连续上4届学习班,连续出版了4张画。我的命中率很高,以至于每次学习班结束的座谈总结经验时,都会说“向高云学习。”
那时我已经开始有了一些小名气。
有这样的经历,后来的我也经常主动去帮助别人,推荐人,一个好苗子,少不了别人的帮助。但是能不能起来,最重要的是经得起推荐,经得起磨炼,出得了好作品,不能让推荐人失望。
在大学里的精气神
记者:“个别人”绰号,是在您读大学的时候被叫开的?有什么故事吗?
高云:是,“个别人”这个外号比较特别,但一听就明白,就是不合群呗,低调、专注、有个性。
原因有三:一是做人不张扬,特别小心。因为我上学前就出名了。记得,上学的第一天,老师在课堂上说:“不要以为在外面出名了,就怎么着了,到了这里就是学生,从头学起。”我一听就知道说我呢,所以特别小心、低调、夹着尾巴做人,怕张扬。
第二个原因,专注。我认为,在学校只有四年时间,不要忙其他事情,没有必要,毕业后有的是时间做自己的事。四年大学,就是老老实实学画,一般不参加活动,心无旁骛。喝酒、打球、唱歌、看电影、抱团去玩,我都不参与,觉得太浪费时间了。
第三个原因,是个性使然。我自小学就是班长,崇尚以功课成绩说话。也从来不主动发言,但只要说都还不错。不张扬,性格使然。
“个别人”就是想要画好画,其他活动不参与,所以他们给我起了这么个外号。也记不起来谁起的了。
高云的大学时光确实没有虚度,除了一年级在《南艺学报》发表素描课作品外,国画作品《午憩图》、《品牛图》入选第二届江苏省青年画展。二年级时,高云出版了第一本连环画《灯花》。《灯花》的出版,高云得到了两个意外的惊喜:一是得到了一笔“巨款”——稿费475元;二是想不到自己的画得到出版社极高的评价,说如果早些送来完全可以代表江苏参加全国的连环画评奖,甚至获奖。三年级时,高云的作品获得了江苏省连环画评奖的一等奖。大学毕业的时候,高云已经出版了很多本连环画。不久,高云创作出了连环画《罗伦赶考》获得第六届全国美展金奖,后来被收录进《中国美术七千年图鉴》,实现了高云自少年时就许下的心愿——在中国美术史上留下一笔。
03
低调获奖者得奖专业户
▼
不难看出,高云身上既有严肃缜密的思维习惯,又有丰富细腻的艺术家气质。低调、内敛、理性,又浪漫、时尚、大气,严谨与浪漫,常常是两极化的状态为什么在高云身上被修炼得如此完美相融?他经历过怎样的人生历练?
少年成名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您年轻时就获了全国美术大奖。1985年,只有29岁时,就当选为第四届全国美术家代表大会的主席团成员,与比您年长很多的艺术大家们同作为江苏美术界的代表坐在主席台上。少年成名,为什么又是“低调的获奖者”和“得奖专业户”?
高云:成名早的人很多,但是成名后能持之以恒的很少,所谓“昙花一现”。一旦成名早,少年得志便猖狂。少年,缺乏社会经验,很容易狂。社会上也会有羡慕嫉妒恨,一狂,那就会很快夭折了。历史上很多这样的教训,要汲取。
29岁,我毕业不久,就给了这么高的荣誉,与亚明先生等神一样的前辈画家一起坐在台上,很多老先生的座位在台下。当时亚明先生很好,语重心长对我说:“你要小心哦,出名了,别人会对你不客气的,别怕,有问题找我,我支持你。”这话,我一听就明白,但哪能依靠他呢。低调,我要注意了,忌名利心,把心沉下来,博收众长,冶炉自铸,老老实实学画,保持单纯。
拒绝拍专题片
高云:美术家大会回来,开座谈会,谈体会。但是,让我发言时,我说:“我是碰巧了。有很多画得比我好的人没有获奖,我是运气好。”
我这样说是对的,不能说我就是从小努力,一直刻苦,我就是强,那就是狂妄了。第二天,电视台要给我拍专题,我拒绝了。我的父母,都希望我去拍专题片,“儿子牛啊,获金奖,又出名了,多好。”但是我认为不能拍。
我就是说我是“碰巧了”,拒绝各种“扬名”和“吹捧”。年纪轻轻会受成名之累,很可能这次能获金奖,也许下次作品连送都送不出去,在江苏初选就被拿下了。让大家认可,不是靠到处露脸作秀。画家就是要埋头把画好画。太多的年少出名,辉煌一时,名满天下,后来都不了了之,湮没无闻了。
图为《罗伦赶考》节选 纸本 13.2cm x 19.3cm x 13 1983获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金奖藏于中国美术馆
“以画说话”是硬道理
艺术家的成长,需要沉得下去、耐得住寂寞的,需要全身都长满敏感的触角,去触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高云是一位少年成名的艺术家,常人看来,少年成名是一种幸运。但是少年成名远非外人所见的风光和得意,对今后人生的发展甚至很可能会是一种禁锢。这种“禁锢”来源于社会环境,也源于获奖者自身浮躁与狂妄。但是高云的严格自律、低调做人,让自己避开了一个个“坑”。与大学时代的绰号“个别人”一脉相承,大学毕业后高云又多了两个称呼——“低调的获奖者”和“得奖专业户”。
高云:埋头画画,不出名作秀。一个画家要低调,靠实力说话,不要吹,没有用的。以画说话是最硬的,低调点好,尤其年轻人,不能狂。
“获奖专业户”是后来的事。89年,第七届全国美展,我一次获四个大奖,是一届美展上获得奖项最多的,至今还是这个纪录的保持者。
第六届美展金奖,第七届美展接着四个奖,新华日报报道,标题上“封”了我一个“得奖专业户”。
后来想想,自己也是“愣头青”——第六届获金奖,第七届又敢拿作品参赛,万一评不上,前面获奖真是“碰巧”了。也是我自信吧。而且为什么会有四个奖呢?因为每一个省送展数量是有限的,在江苏我能送上一件作品就很好了。因此,我和天津何家英合作一幅,由天津美协送展;和北京画家合作,从北京美协送展。我多送二件,没想到都获奖了。“得奖专业户”是在得了这么多奖之后被“封”出来的。那时候有养鸡专业户、养猪专业户,新华日报给封了“得奖专业户”。(说起“专业户”一词的时代特色,高先生呵呵地笑起来)
未完待续 敬请期待
《探访“个别人”》
高云
原来是这样的人
……
正在展出:云自在——高云作品展
主办单位:江苏省美术馆 德基美术馆
展览时间:2019年7月26日- 2019年10月31日
展览地点:德基美术馆(南京市玄武区中山路18号德基广场二期8F)
为了进一步展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时期的美术代表人物的创作业绩和艺术成就,进一步弘扬中国美术文化,展示新中国60年中国美术家的艺术风采,也为后人研究这个时期的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