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遭“熊孩子”撕毁的任伯年作品
刊于《艺术市场》杂志2019年7月号
【 5月27日,有媒体曝光,原定于5月28日在佳士得香港拍卖的一件清末画作在预展期间被一“熊孩子”撕毁。据了解,被撕毁作品为佳士得春拍“中国近现代书画”专场上的任伯年四联屏之一,这组拍品估价150万至250万港元,是画家任伯年于1889年创作的立轴花鸟四屏,被撕毁的是第一幅《淡黄杨柳带栖鸦》。截至目前,佳士得香港虽向有关媒体证实,该拍品确实“在展览期间遭到意外损坏”,但损坏的具体原因并未说明,而该拍品最终也被临时撤拍。】
佳士得官网截图显示,该组拍品被撤拍
展品被损毁非个案
拍卖预展作品被损毁,在不少艺术圈的从业者看来“并非个案”,太和艺术空间董事长贾廷峰表示:“小孩出现在预展现场其实‘很可怕’,但这种情况出现在佳士得这一老牌拍卖行,实在不可思议。”据北京羽呈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于飞分析,这类情况涉及4个问题:一是观众的观展素质和规范;二是展品保护及布展的方式;三是相应法律条款的完善;四是艺术品的保险。
无独有偶,小孩损毁艺术品不只发生在拍卖预展现场,很多美术馆、博物馆展览现场也曾发生过类似的情况。2015年8月,一名小男孩在观看台北“真相达文西天才之作特展”中不小心跌倒,手压到距今超过300年的保罗·波尔波拉的油画作品《花》,令该作品出现了一个破洞。后来,这幅作品被紧急修复,小男孩也没有为这次意外而承担赔偿。2016年的国际博物馆日,上海玻璃博物馆展出了一件名为《天使在等待》的玻璃作品,该作品是艺术家为刚出生的女儿所创作,但遗憾的是这件作品在两个小男孩的摇晃和拉扯下掉了一部分,其父母全程在一旁帮孩子拍照,并未制止,最终艺术家只能决定将这件艺术品改名为《折》,并在一旁配上损坏时的监控视频,提醒大家文明看展。
事实上,对于预展现场异常珍贵的艺术品而言,前来观展的小孩如果没有正确引导,一旦发生损毁拍品的事情,后果不堪设想。有观点认为,出了这种事情家长难辞其咎,应该让家长负责,直接购买该作品;也有观点认为这是拍卖公司对拍品保护不够所导致。那么,出了这种意外究竟是谁的责任?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现当代艺术部总经理谭在江说:“拍卖公司肯定要对该事件、对委托方的标的物负主要责任,因为他有义务对委托方拍品的安全负责。”
中国嘉德古籍善本区域,部分珍贵拍品被锁在玻璃展柜中,如上手观看需联系工作人员
助艺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艺术品预防性保护专家李阳指出,拍品被小孩撕毁的情况虽是事实,但毕竟属于意外,该事件的主要责任应在场馆的维护方:一方面考虑拍卖公司是否有足够的阻止力量;另一方面,作为展览的场地方是否跟拍卖公司有签署与安保、现场相关提醒等责任的合同,如果跟拍卖公司有约定在先,那场地方也需要承担一定的追责。
在国外,不论是拍卖的预展还是美术机构的展览,有经验的团队会对整个展览过程中展品所遇到的风险进行预判,并采取充分的保护措施来避免意外的发生。在佳士得作品被损毁的事件中,李阳认为,场馆的保护措施偏弱,无论是对拍品的保护措施,还是儿童进入场馆后的提醒、引导都没有做得很充分,所以导致了这种遗憾的情况发生。
是否投保系理赔关键
拍品被损毁,除了涉及责任方的问题,拍品的保险以及如何理赔等问题也是很多人所关心的。谭在江告诉记者,不同的拍卖公司给拍品投保的情况不一,一些大型拍卖公司不光会给拍品投保,对于部分特殊或比较昂贵的拍品,还有更好的保障措施。
“理论上每件拍品都应该投保,应该按照《拍卖法》对作品交割之前的保存和保护负相应的责任,而保险是对展品负责任以及分担责任的一种有效方法。”李阳说,但是在预展现场存在隐患较多的情况下,一些拍卖公司即使想投保,保险公司也不肯承保。保险公司承保的风险是意外,是对一些不可预测的情况进行的一种补救或补偿,但如果自身的管理措施太薄弱,防范措施不严密,出风险的概率高,保险公司也会拒保。“真正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法,是加强风险管理方面的投入,根据实际的场景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才是杜绝这类问题的根本方法。这也是我做预防性保护和修复类公司的初衷所在。”李阳对记者说。
至于损坏拍品的赔偿问题,谭在江认为需要多方协商,有没有给拍品投保、保了多少金额、如何赔偿等,这其中有很多种方法,也相对弹性一些。一般情况下会按照委托方的底价进行赔偿,拍卖公司可以把委托方的作品买断,或是损害方把这件作品买断。
“虽不清楚佳士得被损毁作品的具体投保细节,但是观众意外损毁作品通常不属于艺术品保险所包含的部分。”李阳告诉记者,艺术品保险所承保的主要是艺术品在保管收藏、展览、运输、装卸等过程中因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直接损伤,而在展示过程中被人为或观众意外破坏的应属于观众意外险所包含的范畴,这一保险是需要额外投保的。所以没有额外投保观众意外险的,保险公司一般不会予以理赔,但就佳士得事件而言,各自是否有特殊考虑便不得而知。
参观拍卖预展应设门槛?
据观察,很多拍卖公司的预展现场多布置在各大酒店或展览馆,除了进出的正常安检之外,其实对前来观展的公众几乎不设立门槛,对于价格高昂的艺术品而言无疑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尤其在“佳士得作品损毁事件”以后,一些观点认为,拍卖预展现场应该设置一定的门槛或是以门票、邀请函等方式。
对此,谭在江不支持设立门槛。他说:“这毕竟是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拍卖会,如果设立门槛,可能会将一些普通艺术爱好者或是刚进入艺术市场的参与者拒之门外,反而会造成不好的情绪和现象。我们既然做的是实体拍卖,而且是高昂的艺术品,就更需要现场去观看,对于一些器物类拍品甚至需要上手观察。隐患是避免不了的,我们只能加强管理,把风险降到最低,买足保险。”
于飞也认为不应该设立门槛,拍卖预展的属性是给拍卖公司的客户所提供的拍品展示,供客人鉴赏和选择藏品,在预展现场,为了让他们更近距离地观察展品,部分展品是可以通过工作人员的辅助而上手鉴赏。观众多为专业人士,所以预展上展品被损毁的几率很小。但是为了避免此类事故的再次发生,于飞建议作为买家的家长不要带没有行为责任能力的孩子去拍卖预展,而拍卖行也可以釆取一定措施来谨慎对待小孩观展。对于愿意让孩子接受艺术熏陶的家长,更加建议他们带孩子去博物馆和美术馆,那里更适合学习。
随着近年来艺术品市场的教育普及,于飞还观察到,前往拍卖预展现场的非专业人士逐步增多,他认为这是一个好的信号——艺术品市场不断有新人加入,有更多人愿意到拍卖预展上欣赏艺术品,也愿意了解和参与艺术品的收藏与投资。
建立规范,避免“意外”
很多拍卖公司经手的艺术品价值难以估量,而拍卖预展通常只有2至3天,受时间、场地等多方面的限制,展品无法得到全方位的保护,特别是传统立轴形式的作品,几乎没有保护措施,极易发生意外。为了有效避免预展现场的意外,除了拍卖公司要加强安保和防护,设立安全线、玻璃罩等措施。于飞还指出,买家在观展方面应该对艺术品保持尊重,提高观展素质。从这方面而言,不只是拍卖预展的观展规范的问题,整体国民的素质都应该得到提升。
对此,贾廷峰谈到自己亲临中国嘉德春拍“大观”夜场时所见到的一幅景象:拍卖现场被很多观众围得水泄不通,嘈杂声甚至掩盖了现场拍卖师的声音。他指出,很多人对艺术品本身的认识不够。把艺术品看作一种投资或投机的生意、商品的买卖,虽无可厚非,但是艺术品市场发展至今已经三四十年了,应该对艺术有最起码的尊重。在拍卖场上,不能把注意力过分地放在某一件拍品的拍卖价格上,唯数字为标准,更应该关心艺术品背后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
此外,在艺术品保险方面,虽然很多人已经开始意识到它的重要性,但就目前国内的情况而言,很多机构做得还不够充分。李阳告诉记者,在国内的艺术品行业中,保险主要针对展览领域,尤其在一些大型美术馆或展览机构展期较长的活动中,对展品从起运到展览期间再到作品的交割回去进行投保。
整个过程中,艺术品保险主要承保火灾、水灾、爆炸等意外事故,以及搬运过程中发生的包装破裂、装卸疏忽损坏、碰撞等人为意外,而空气污染、温度不适宜、紫外光照导致的褪色变色等自然劣化则不在投保范围中。就艺术品保险而言,国内一些正规的机构有在做,但在拍卖领域,这种临时的预展虽然发生意外的几率偏小,所以还是建议专业机构在艺术品保险方面予以重视。
于飞指出,在拍卖预展中,艺术品保险通常是为整场展览提供保险,而非单独拍品。这种现象归根结底是艺术品评估体系的不完善所造成的,也是保险业、金融业难以与艺术品深度融合的最大障碍。目前我们看到区块链、大数据的发展都开始进入艺术品领域做应用落地,结合具有公信力的专家机构,将会是逐步解决这个评估问题的可能性。
为了进一步展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时期的美术代表人物的创作业绩和艺术成就,进一步弘扬中国美术文化,展示新中国60年中国美术家的艺术风采,也为后人研究这个时期的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