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15日,东太行艺术 · 第1季 在东太行山美术馆隆重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四十多位艺术家参加。由朱学文、郭彦强担任总策划,吴以强担任执行策划,郭彦强执行制作,著名批评家贾方舟先生担任学术主持并主持学术座谈。本次活动由丛台酒业提供支持,山美术馆、东太行景区联合举办。
艺术现场制作是本次活动的最大亮点。艺术家们克服种种不便,十几天时间,电焊、抛光、打孔、喷漆,亲力亲为,变身为工人。一件件高艺术水准与自然语境相符的艺术作品散布在东太行山水之间,艺术边缘的武安有了与世界同步的观念实体作品。整个现场过程在东太行旅发大会的主场地工地,景区基建与艺术作品同步进行,所涉及的人和事本身就是一次有互动参与的社会活动。东太行为背景行为艺术力作“去锁”和古村落为现场的“收声”展现了现场的魅力,一次当代文明姿态的“打开”进行时。灵魂是作品的内涵,现场艺术活动的开放性自觉不自觉地展开了社会美育的功能。山美术馆的架上展出作品与散布在大自然中的装置景观作品联动,丰满了艺术季,丰富了艺术季的内容。
知名艺术家贾海泉介绍,本次活动是吴以强领衔“光谱”艺术团队提出的”艺术现场”概念的践行,也是恩来美术馆倡导并创立每年6月8日“当代艺术日”延伸展开。这使艺术走出了画廊,远离了都市空间及美术馆,贴近乡野,走进了大自然。
文/东太行艺术团队
东太行艺术·第一季是以处在东太行景区的“山美术馆”为中心展开的第一场当代艺术活动。这个为郭彦强的一己之力在家乡建造的美术馆,差点被以“违章建筑”拆除。经多方周折游说保留下来的这座美术馆,一开场便以当代艺术为坐标,以“打开”为主题,展开了他们富有开创性的艺术活动。参与这一活动的馆长、策展人和艺术家在及其有限的物质条件下,以他们对艺术的高度热忱创造性地完成各自的作品,使“东太行艺术?第一季”成功开幕!这些以“入侵”方式出现在山村、河畔和草地的艺术作品,必将对当代艺术一无所知的当地村民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乡村美术馆的意义也将在其不断展开的艺术季中显示出它不可磨灭的价值。
文/贾方舟
时逢中秋,东太行艺术.第1季
艺术的多元化离不开现场艺术的丰富性,因地制宜,就环境空间植入观念,强化个人表达,离不开工具的使用和技术性的把控,物质材料的借喻与转喻的实现不得不跨越习惯性的传统媒介使用的惰性去寻求工艺技术的支持,把常规的工艺技术的可能性引导到观念艺术的轨道。艺术家不得不应对空间的、物质材料的、工艺技术借用的反复推敲与协调的困扰,最终意志纵贯了“成品”达成自我表达。
不是人人可以执行障碍重重的现场艺术,习惯性和经验的固执阻碍了自我可能性的分析,阻断了自我更新的判断,结论:自由是危险的重生!冒险的人不多,自然有独立精神敢于否定自我的艺术家太少,以至于“艺术家是稀缺之物”被业界归于最大遗憾!
东太行艺术.第1季,是河北邯郸武安东太行的开端。但艺术现场的推崇和执行在这次现场艺术的主要成员中已经经过多年的实践,出于归零的状态,第1季为一的起点并无违和感。
全国各地文创、文旅项目众多,关键点是创造性的思维和想象能够另辟蹊径构建新的模式,锁定新格局,核心是人,尤其是当代艺术家,他(她)们本是视创新为生命的践行者!
东太行艺术.第1季正在方案“物化”的过程,几天后一件件与环境发生关系的作品就在东太行文旅酒店的场域展开。酒店环境设计施工与艺术品的安装置放将同步进行,所有一切都在协调中进行,这正是中国当代艺术实践中极有价值的部分~协商。
文/吴以强
吴以强: 景观雕塑装置 《打开》
一个密封桶被开启,以线条的方式实现流淌的视觉感受。打开的液态流淌瞬间凝固,打开的意象让他者经历一次意外,思维被启发。
“取舍、坚守、实验与艺术精神”
——东太行艺术·第一季后记
在“看起来”日趋多样化的当下艺术界,或许并不如表面看起来那么多样,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轻松”内容与“装饰”风格,究其原因,无非是“容易被接受”。这种容易接受,大抵来自两方面,一是容易被急于短期内获利的商业性空间接受,二是容易被尚未脱离传统审美趣味的初级买家接受。这种“与利为邻”的操作模式,无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多数人都难以抵抗。这种商业化的艺术(美术)行为,当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从内在看,它已经脱离艺术史的线索,远离了艺术精神的独立性,越来越更像商品。
虽然对艺术精神探索的空间越来越狭窄,但也总有一些艺术家选择了相对枯燥与孤独的路,他们清楚在“取与舍”之间存在着不一样的人生与艺术观,对实验过程的体验、对独立性思考的坚持、对创造力的追寻……他们清楚,这种对未知可能性的探求,才是最重要的艺术状态。
吴以强从2017年4月份发起“光谱·实验艺术现场”活动以来,这个流动性的团队做了大小十几次“实验艺术现场”活动,从林州太行山到峰峰张家楼,从浚县大伾山到临汾漳泽湖水库,从宋庄十平方艺术空间到三河蒋福山……这些活动的显著特征是创作空间的陌生感与创作材料的在地性,与之匹配的是创作手法的多样化。没有商业性的物质诉求,也没有面对工作室的惯性流程,场域的疏离与开阔、材料的局限与在地、思维的陌生与流动,加上工具的稀缺与时间的紧迫,这些不同于工作室的所有因素都促使每一个人必须短时间内投入状态并身体力行地去工作。方案可能会因为材料的限制而不得不修改,也可能会因为放置位置的变动而在形态与色彩上进行变更,所有的都处在流动之中,这种流动性,或许正是实验艺术现场的魅力所在。
“东太行艺术·第一季”的促成,有两个有意思的层面,一是“光谱实验艺术现场”从自发组织与随机选取场地变成了有目的的安排和有限制的区域;二是与东太行“山美术馆”的对接,拓展了美术馆的传统功能,把“场馆式”的展览、陈列、收藏延伸到馆外,把架上绘画、雕塑、装置的完整性延展为现场的不确定性。我认为这种结合本身就带有实验艺术的特质,对于“光谱实验艺术现场”和“山美术馆”来说,都是一个新的尝试与探索。我想,所谓艺术精神,大约就隐藏在这种尝试与探索之中!
这种实验艺术现场与美术馆的合作,相信只是一个开始,未来一定会具有更多的可能性发生。
文/郭志锋
“重新绽放”——郭志锋
车毂、刹车片、轴承以及电机芯组合成一棵绽放的大花树,带有生命的勃发意向。花蕊拟人化处理,右手一指向天,向遥远的柏拉图致敬。头部用的是随机打碎的玻璃块,幽蓝纯净,象征人类的智慧之源。
庞永杰雕塑作品
东太行艺术第一季————打开
从现代主义为艺术而艺术的纯粹性中跳出来,被解构后的艺术失去了它的主体性,艺术进入到当代语境下——一切皆有可能,怎样都行!但到底该如何进行,如何理解,只能一边实践一边总结,摸索着为当代艺术填充内容,最终由历史来择取所需。从而,当代艺术本身就是一种突破规定性的打开形态,性质与边界不再明确,方向与维度不再清晰,既可以人人都是艺术家,也同时消解了“艺术家”这一在现代主义历史时期形成的词汇的所指。艺术只能以在场的形态来证明自身的重要性,同时处在一种不确定的,由种种异质性因素相融合后的向着未知生成的过程,这个过程体现为力的聚集、扰动、碰撞与融合,并不会有一个最终的结果,而只呈现为程度的强弱。
东太行的山美术馆,作为这次活动的策划和实施方,能够把现场艺术这样具有非常鲜明的当代性和实验性的理念引入到美术馆的功能建构中来,作为一个建立在乡村山野中的私人美术馆来说,具有明确的前瞻性和开拓意义,场馆建设与艺术活动同步进行,在开幕前的几分钟才让加班加点的工人收工并把地打扫干净,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挑战。山美术馆打破了既往单纯的只做一些架上作品展示展览的旧模式,而把美术馆场所之外的更广大的自然山水作为艺术现场,把艺术创造的过程和不可预知的因素同时纳入到艺术展示的概念中来,这对于艺术欣赏与观看形式也是一种——打开!
当代艺术家们,首先是一群勇敢的自我否定与自我超越的人,他们能够否定艺术家这个标签对自身的钳制,而把自我投入到一个更大的场域中去,打开工作室的大门走向生活的现场中来,既勇于面对时代的冲击和挑战,也敢于直面生命的虚无和荒诞,更不在乎社会利益与身份的那种虚荣,艺术是他们脚下创造自我圆满的铺路砖,虽然脚下是通往死亡的虚空,但他们通过艺术实践为自己铺就基石。
现场艺术作为吴以强提出的概念,经过这几年的实践与思考,被不断得到深入认识,同时被更多人的认可与理解。这一次“东太行艺术第一季——打开”,应该是现场艺术一次新的开始和尝试,超越了既往单纯的艺术活动,而与商业、旅游、乡村文化建设、地方文化生态构建紧密结合到一起,这是对现场艺术这个概念,也是对当代艺术的发展趋势的一次新的开启与探索,是艺术进入生活的具体体现,是艺术介入社会的切实行动和探索,既为艺术自身打开了一扇门,同时也为这个社会打通了一种可能性。
艺术家们把自我置身于一个敞开的,未知的,充满不确定的环境中,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经费和不确定的场地中,伴随着工地的杂乱,人员不足,工具不齐,材料匮乏的种种困难的情况下,每个人都充分发挥出个体积极的能动性,极力把自己要创作的作品在被制约的情况下做到最好。这是一群纯粹又激情,智慧又勇敢的人,身在其中会被深深的感染,从他们身上能够体认到生命的美好,世界的可爱。
艺术在这里,以不再是一种被对象化的事物,而就是一种生命态度,一种精神状态,一种心与物,心与心的碰撞与融合。作为当代艺术新的探索与实践行动,这次的艺术活动虽然已经结束,但并不会作为一个事件而剧终,而只是作为未来一系列的实践与探索的序幕才刚刚被打开。
文/邵其兵
《艺术入侵了东太行,这是个什么?》
艺术入侵了东太行。在短短的十多天,艺术家从勘察现场,构思,选材,再到制作安装,一气呵成,每一件作品都很接地气,它是现场量身定制;与环境气质结合;用当地材料和由当地人协助完成等制造的结果。它打上了现场烙印,那么多的偶然和生动性! 你想它不鲜活都难,这也是策展人吴以强先生提出"现场艺术"的魅力所在。
这还不是我主要想说的,我要说的是艺术入侵了东太行,在这么偏僻的山村里,人们看到了这些奇奇怪怪的艺术,他们有的惊讶、疑惑、不解,这是个什么?没关系,问的好,艺术的认知就是从不懂不知质疑到理解接纳欣赏以致爱不释手的过程。不是一、二、三、四、五、六线等大中城市需要美育,基层的孩子和大众也需要美的启蒙教育,他们更没条件到美术馆去,但艺术可以到他们中去。
王非非《大合唱》装置雕塑 316*158*148*cm 2019.9
近五百年来,中国人鲜有发明创造的贡献,因为创造需要思想自由驰骋,需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需要个性化发展。而统一发声,统一思想,统一行为,钳制了思维,是奴化,是平均主义,是大锅饭,是对竞争力最大的损害。
作品《大合唱》通过拟人化的寓意手法,以抽象的形式,对统一化管理,步调一致的模式,提出质疑和批判。
王非非
1964 出生于内蒙古
1992 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92年~2006年深圳,设计师。现居北京,独立艺术家,强调艺术与时代关联,主要从事当代艺术创作。
吴冠中先生说:美盲比文盲更可怕;木心先生说:审美不好是绝症,知识也救不了。看看我们的官员审美导致下的各地现实景观,岂止是视觉污染,活脱脱就是精神毒害和摧残! 不想这种污染继续下去艺术启蒙教育必须上来,东太行这次艺术践行好! 是在乡野疑惑中的催醒,为千年的古村注入了文化艺术强行针,你难以视而不见,不见也得见,它就在那儿了。在整个艺术家抵达、走动、接洽、采买、用工、协商、争取、完成等全过程当中已经传播了观念和艺术,艺术触及了这个乡村山野,与现实发生关联的艺术是非常有意义的艺术,你不知道哪一天受这次艺术活动启蒙的村童,在二十年后影响世界的原点是从这儿开始的。毕竟毕加索、齐白石也不是一天长成的。
文/王非非2019.9.19
向村(周相春): 景观雕塑装置 《天界?人》直径三米,钢架钢片焊接喷漆
作品《天眼》利用东太行群山环绕的自然景观,将作品置于大的环境背景之中,使之与周围的群峰峡谷产生对话,并在对话的艺术语境中产生延展性思考。
作品整体以银色圆形球体呈现在大的环境之中。正圆的,非常规则的球体在自然环境中似乎显得突兀。但透过天空浩瀚宇宙,哪一颗星辰不是以圆形面貌呈现呢?球体是自然背后的理性的“自然”,是更加接近真实的自然。
近观球体,两个规则的三角形以7:20方位在球体上面排列,三角形是理性与智慧的象征。古希腊柏拉图学园曾有规定:不懂几何者不得入内。可见,理性在人类文明的过程中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
另外,两个三角一正一反。正三角代表着男性,倒三角代表着女性,这种排布也同样强调着人与人,人与自然多角度关系的问题。
朱新战: 景观雕塑装置 《架上》——高九米,钢架结构
“架上”
由当初行为艺术的装置道具延伸为景区的景观装置,这不得不说,艺术的外延和功能性是可以多维度切换的。对于艺术业内人生来说,架上一词的所指再明确不过,当初的行为作品也加以解读过,不再赘述。倒是这个作品由行为艺术的一部分成为今天独立的景观装置,这种形式转换和功能改变,恰恰是艺术家应该深思和加以发展的方面,打开思路,艺术就将会有更多不一样的精彩。
新战: 景观雕塑装置《去锁》
“去锁”
汉字,汉语的诗性特质,既有它模糊性的缺陷,也有它包容性的优点。“去锁”这个行为作品有着完全相反的两层意涵,既有把某物去掉锁的意思,也有针对特定事物而加以锁定,锁牢的把人的主观意志施加与对象的动词情态。整个行为艺术过程,是借用一些自然元素:水、火、金、木、石,和巫术的形式语言而把人的精神与锁同构,也寓意着人的精神如锁所呈现的打开、锁上的开合状态,而钥匙只在你自己手中,意念决定生命形态。
在名词到动词的转变之间,是人的主观能动性施加于某种事物或规则之上的积极行为,体现出对既定世界施以干预力量,从而达到转变事物的运动轨迹的目的。锁从一个工具到国人生活中的:同心锁,长命锁,被赋予了更多生活的寓意和情感色彩。一个事物因为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其外延被不断拓展,从而丰富着人们眼中的世界。朱新战运用他的艺术想象力在不断制造新的图景和丰富着词汇的内涵,他把锁的外延从世俗生活范式拓展到艺术表达的边界之内,这比他所要表达的具体语言更加有价值和意义,因为他以自己的独到之视角,不只是丰富了艺术的形式,也拓展了思维与认知的疆界。给残破的山河上锁,给定格在艺术史上的经典画面上锁,也给人心与人性上锁。以批判的,建设性的力量去终结一些现象,实在为这个世界开创新的可能性。以重估一切价值的勇气,不断颠覆旧世界,打破既有的框架与格局,内在的力量才会流动起来,新的可能性才会有生成的机会。激荡的不只是头脑中的风暴,更是灵魂深处的激情和勇气,生命力穿透岩石的缝隙,向着光与热生长。“锁”,因为艺术家的行为而使其语境从一种消极,退守的状态转变成向着生成情状展开的创造性情境,不破不立,名为锁上,实为打开。
文/邵其兵
写给朱新战老师作品的几句话。
去锁,锁去,锁去山雾和天地灵气,凝成枚石头来,琴音还是音琴?还是阴、阳的琴,它不出声,但它演奏出优美的曲调,两把琴融为一体,在火光烈烈中燃烧着什么不可说的事物,很快便变为灰烬,在琴声落下的同一时刻。在水中给火安葬,被无数枚肮脏脚印无情践踏的、却又圣洁的白布覆在颤抖的琴弦——天光亮了起来,铁锁,镜锁,照着它面对的一切,光线在折射中落下又反弹。一场祭礼有声的进行,本不属于此时的曲子奏起,诡谲且意外的恰当。水泼灭的,不甘的灵魂再次飘出,阵阵白烟挟裹着火的碎片愿能在另一维度重组。每个人都湿淋淋,音符也湿淋淋,在沉默和无声中结束一场以沉默和无声开始的行为。
文/高山流水
朱新战: 景观雕塑装置 《心相》
刘城荣: 景观雕塑装置《蓝线计划之二》
创作说明:景观雕塑或装置是一个大的泛指,其真正的内容其实是"场",每个人的内心也有一个"场",当这两个"场"有通感便产生不同频率的共振,作为蓝线计划的第二次艺术实验,其过程与最终呈现是一个"场"由动态到静态的"布道"行为,透过痕迹依然能感受到"场"的酝酿依旧在眼前,这是再造与丧的二重奏,也是对生如草木的咏叹,对时光的咏叹!或悲微或孤寂,繁华落尽凄美自持。艺术接通了当代人的心境与场域的气息,让人沉浸其中。
《移石》——方浩
丛台酒店人造景观湖里错落摆放着的几块原石,静谧折叠出倒影,在水面映像出石体的虚幻。作品用铁笼(部分铁丝缠绕白色绳子)敲打勾勒出原石的身躯,网格状的铁线通过力的转移,摸索出原石的经脉,改变了原石的重量平移到湖面的另一端,妄图制造出原石水面倒影般空的虚幻。
《光/线》——方浩
一束光从水底射向湖边,用白色绳子的射线状密集排列出另一个维度空间,用直拉的线条去感知隐于背后光的真实。
王少帅: 景观雕塑装置 《花骨朵》装置,综合材质,可变尺寸
作品试图通过点线这一极简元素来探讨自然材质在空间中的美学表达以及人的意识与所处环境之间的关系。《空气结出的花朵》亦是思想结出的花朵,它是意识的直接反应。我们的思想决定我们看到什么看不到什么。一个内心纯净的灵魂,其所到之处便可随处开出美丽的花朵,他也便可以看到别人所看不到的美好事物。
杨中伟: 行为《收声》
我一直在关注西方的情境主义艺术,时间长了,开始留意身边的哪些艺术家可以归到这一类当中。情境主义的概念出世八十多年了,再往前推,也有类似情境主义的作品,但是作为一个美术概念是伴随着激浪派的普及来推广的。情境主义不同于行为艺术,虽然它可以用行为的方式来呈现,但是并不一定需要观众的参与和解读;情境主义艺术主要创作引擎是偶发的、不是事先规划的;情境主义是批判的,没有批判力度的作品不应该归到情景艺术中去,最终情境主义从激浪派脱离出来,影响至今。
我们因为各种原因对情境主义了解不多,当我到了东太行第一季现场,看到吴以强、朱新战、邵其兵等人的作品,突然想发表一下基于个人的“情境主义”宣言。为了应景,我将车内的吸尘器取来,在吴以强他们实验艺术的场地——废弃的小学校园,在残破的断壁前,在老旧的课桌上发表了一通“情境主义宣言”。自己起草宣言到用吸尘器宣读宣言完毕用了大概十五分钟。吸尘器将我的“宣言”当做垃圾给吸走了,留下只言片语,一旁记录声音的软件将“宣言”转译为汉字,大多是乱码,呈现个别字词依稀可以辨认。
发声,为这些情境主义艺术家发声,可以视作我的壮举;“收声”,吸尘器充当了我发生的渠道,但呈现出的是转译后的信息,我的“发声”以一个尴尬又唐突的形式呈现,呜呜啦啦的宣言现场让我的斯文扫地,我自以为的“壮举”甘愿认怂。
杨中伟 2019年 东太行艺术第一季 武安
#高松垒石#本次名称:《三.山》——高松
说明:用自然之太行石与工业遗物琉璃垒起三身,探寻自然之中物与物之间隐藏的重心线、平衡点、地心引力边界。
关键词搜索#高松垒石# #中国垒石#了解更多内容。
刘冰行为装置《针刺?太行》在自己穿过的衣物上,用中国女性传统的针线表现现场。地域空间随时可变。针刺的对象物是有隐喻性的物像或是文化的,历史和自然的场所,具有场所精神的呈现。针的刺疼感,线色彩,走向的连接与借用,都具有有指向性,物像心像与场所三者建立了特定的关系。
写在东太行艺术第一季!#东太行艺术季
关键词:艺术本质,身份感知,人与自然,材料技艺,创想实践,真知灼见,价值体现!
在全国如火如荼的特色小镇建设浪潮中,文旅项目、艺术乡建是最具引爆点的。站在高处看的更远,迎面的风也更大!本次东太行艺术季就是在这样背景下展开!
在策划、组织、参与、主办的各方努力下东太行艺术季定会有别开生面的面貌,愿更多的实验性作品面世!祝福艺术家们!
这是一群业界表示遗憾又急需的“稀缺”群体,他们是普通人,又有别于普通人,思想新奇,身怀绝技!身体力行,敢于实践,化腐朽为神奇!
突破时空概念,打破空间的限制,寻求人与自然的最佳平衡点。通过材质的转换,思想的转喻,艺术本质在自然环境中得到升华与展现!
艺术家需突破各种关系综合各种因素,合理的运用材料与技艺,最终呈现各种表达,清晰或模糊!
思维逻辑关系的突破,打破传统常规的思维方式,给浸染于红色的传统古村落带来新的思考方式,或者新文明,或者新价值!
当代艺术在中国当下社会形态下的一种实践,突破工作室、空间、美术馆的限制,在天地之间,山水当中,当代艺术家们实现自我的表达,自我价值,或许不是最大化的,但在有限的条件下已经难能可贵!
文/之之
之之《太行之眼》装置雕塑 直径470cm 厚钢板喷漆 2019.9
突破时空概念,打破空间的限制,寻求人与自然的最佳平衡点。通过材质的转换,思想的转喻,艺术本质在自然环境中得到升华与展现!艺术家需突破各种关系综合各种因素,合理的运用材料与技艺,最终呈现各种表达,清晰或模糊!思维逻辑关系的突破,打破传统常规的思维方式,给浸染于红色的传统古村落带来新的思考方式,或者新文明,或者新价值!
之之与高山流水行为艺术现场
山美术馆开幕嘉宾
学术主持贾方舟开幕致辞
贾方舟老师充分肯定了现场艺术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在开幕及座谈会上的讲话都很重要。艺术家有机会要多参加有学术含量的座谈会,每次得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也便于艺术家正确看待自己的工作。
总策划之一郭彦强主持了开幕式
执行策划吴以强座谈会上作了发言
座谈会现场
这次山美术馆的座谈会,座谈的核心都围绕着艺术本身的话题展开,尤其是贾老师对当代艺术的阐述和定义在学界是有指导性的。
泛义的艺术和狭指的艺术是有着天壤之别的,厘清概念除了多阅读思考以外,有必要听坚持不同评价系统的批评家和理论人的观点,自我肯定的强大来自于对艺术边界的认知。
文/吴以强
山美术馆开幕现场
本次零零后艺术家高山流水小提琴开幕演奏
窦付坤雕塑作品
开幕大合影
东太行艺术·第1季
总策划:朱学文 郭彦强
执行策划:吴以强
制作执行:郭彦强
学术主持:贾方舟
批评:郭志锋 邵其兵
现场指导:郭维 贾海泉
现场统筹:赵天顺
媒体统筹:柳彦 野丽君
媒体:张瑜洋 之之
独立影像:丹宁酸
顾问:苏丹 王春辰 陈庆庆
技术支持:刘城荣
I 雕塑装置艺术家 I
周相春 吴以强 朱新战 张彬 杨中伟 方浩 郭志锋 庞永杰 刘城荣 李显军 王少帅 王非非 窦付坤 张占占 徐光宇 董斌 陈翔 高松 刘冰 高山流水 之之
I 架上绘画艺术家 I
刘国义 贾海泉 BOUN(法国) FRANCIS(法国) 王家涛 王星星 林剑峰 于丹 沈亦然 吴佳芮 舒僮 张秀杰 陈湘鹏 李鹏飞 朐振龙 莊大康 王金杰 弘正 宫玉蕾 贺俊玲
主办:河北省武安市东太行文旅酒店
承办:山美术馆、东太行景区
活动时间:2019年9月15-30日
地点:河北邯郸市武安市东太行西城子沟村口
协办:
武安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武安市文联
武安市报社
武安市广播电视台
九堤设计
恩来美术馆
张家楼艺术公社
徐州 万隆集团
武安市明芳钢铁有限公司
武安市腾骏马术俱乐部
山美术馆外景
为了进一步展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时期的美术代表人物的创作业绩和艺术成就,进一步弘扬中国美术文化,展示新中国60年中国美术家的艺术风采,也为后人研究这个时期的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