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M50上海当代艺术周将于2020年11月7日至15日举行。作为M50成立20年来主办的第一个当代艺术盛会,本次艺术周将集结M50内最具代表性的画廊和艺术机构,开放多位艺术家的工作室,并联合数家生活美学空间,集中展示多元化的上海当代艺术文化景象。
本届M50当代艺术周以蒙德里安的红黄蓝三原色,设计参观路线,红色代表画廊/艺术空间,黄色代表艺术家工作室,蓝色代表生活美学空间。M50现场将以红黄蓝三原色带为地面指引,观众可根据地面指引观展。同时,在艺术周期间,每日14:00、16:00、18:00会安排主题性导览,观众可于9号楼1楼进行现场报名,人数有限,先到先得。
开发时间表
「谷文达工作室」
▼
谷文达 | Gu Wenda
谷文达老师为国际知名的当代艺术家。工作室进驻M50园区已近20年,是园区较早的一批艺术家工作室。
谷老师1981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国美院,师从陆俨少老师,后留校任教。87年获加拿大国家外国访问艺术家奖并在多伦多约克大学举办了其首次在国外的个人展览。于同年移居美国纽约为职业艺术家至今。现在工作、生活于上海及纽约。
1981年以来,谷文达老师的个人展览、国际展和双年展览涉及的国家和地区有三十多个,并受邀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欧洲及国内众多知名大学及美术馆演讲。谷老师的艺术也在各国的国家电视台上播出介绍。
在一九八四年的武汉全国中国画邀请展和一九八六年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与陕西美术家协会联合在西安举办的《中国画历史讨论会》中的个人展览作品被美术史家认为是中国观念水墨艺术的起源。其大型伪、错、印刷体文字书法的系列水墨画与行为、装置等开了先例。世界著名美术史家,伯克莱大学教授彼 德·塞尔茨 peter selz 描述谷文达时写到:“中国自文化大革命以来谷文达是最有争议与最有独创性的艺术 家”(arts magazine, sep.1998, new york)。高名潞在他的著作 《中国当代美术史》写道:“在八五美术运动中只有谷文达作为个体艺术家能与众多群体抗衡。” 美国艺术专栏作家琳·麦可丽奇 lynn macritchie写到:“ 目前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当代艺术中的位置有待评定。而某些艺术家选择侨居国外比如谷文达, 他在世界当代艺术界的地位已明显地被确认了。” (art in america, march 1994, new york) 。纽约时报 萝伯塔·丝蜜斯 roberta smith 认为:“谷文达已加入有争议的艺术家的行列。其艺术被广泛地责问是否仍然是艺术但却得到了艺术界的支持。”(the new york times, jan. 19, 1996) 迈克尔· 沙利文michael sullivan 在他的著作中评到:“谷文达的作品所提出的具有象征意义地直接地向对保守派,权威和传统价值 挑战。在中国一九八五至八八年间,谷文达或许是最具胆略的严肃艺术家。”(art and artists of twentieth century chin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berkeley, 1996)。
「薛松工作室」
▼
薛松 | Xue Song
薛松1988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 舞台美术系。是当今中国艺术界一位著名的艺术家,其作品的展览和收藏范围遍及世界许多重要机构和个人。薛松的作品的灵感源于1990年宿舍的一场大火,“薛松是个爱书的人,他买的书比很多藏家都要多”,大伙将载着多年记忆的物品被严重破坏,火把身边的书本、画册、杂志、报纸及其他印刷品的原有形象全部或局部解体,这些材料的形神走出了框框,却点亮了很特殊的空间,隐含着大量原先根本看不见的信息。薛松成功地实现了西方波普艺术和超现实主义艺术的中国式转型,“解构”与“再造”是他的基本语法,通过剪切、烧灼和拼贴,把巨量的图像和文字残片重新组合,造就了观看与思考的全新方式。
薛松作品结合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传统,认真吸收西方优秀的艺术语言,以自己的方式创造了新的时尚。他令人信服地突破了中国传统,并成功地超越了西方波普。如今,正持续不断地穿越在历史与时尚之间,而这正是一个艺术家的最好状态。30多年来,这位以火焰、灰烬和印刷品为媒介的艺术家,营造了自己宏大的视觉帝国,在中国当代艺术众多的个人风格中独树一帜,为21世纪当代绘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价值坐标。
「陈墙工作室」
▼
陈墙 | Chen Qiang
著名现代抽象艺术家,1960年生于中国湖南,89年毕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系,现工作和居住于上海。陈强的作品用一种纯粹的方式去作画,画面里,他利用好看的点、线、面唤起眼睛的知觉,也可以是说在他的画面里,那些点、线、面,那些色与块都在按照它们自身的愿望规律地、自主地生长着。他所致力的,是把原初的视觉找回来。
陈墙在学院训练时期就已获得了相当扎实的写实功底,毕业后,他放弃了那条已有太多人走过的路,开始了很长一段旨在探测自身极限的实验。
陈墙的作品是前卫且精致高雅,色彩沉静而不失明丽,图案是民族性的,但那种随意性的铺张又具有很强的装饰性,细看画面中每个“细胞”的组成和联接,会发觉他每一笔画的非常用心,小笔触是积蓄着饱满的情绪的。在他的线条中,看似如几何形,但是于一顿一挫中、一扬一抑中、一合一并中,勃发出生命的节律和对生命的感知,还有对世界的体验,他始终与人文环境和艺术理想保持着共同的呼吸。上海抽象艺术邀请展上,专家对陈墙作品的评价是:画家努力地在一英寸的空间里表现美,然后引领你走向心灵的故乡。
「韩峰工作室」
▼
韩峰 | Han Feng
韩峰老师是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的教授。他于2002年进驻M50,是第一批将工作室设在M50的艺术家。
韩峰老师一直致力于中国传统绘画精神进入当代艺术的实践探索。他的作品既是当代人对于传统的体悟,也是对传统在当下境遇的思考和解读。
主要介绍作品系列:
系列1---《美好时光》2008-2015
《美好时光》反映的是韩峰老师在这一阶段对于商业社会、消费文化的观察和思考。他借“芭比娃娃”和诸多品牌“符号”来传达他的感受。光鲜、靓丽的国际化商业符号的产品渗透到当代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大众文化盖过了精英文化,娱乐成了绝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
系列2---《远方的盛开》2015-2017
《美好时光》系列之后开启的《远方的盛开》系列体现了韩峰老师对中国传统精神的追溯和期待。
与《美好时光》的闪亮鲜艳相反,《远方的盛开》系列作品皆为深沉的黑色,就像墨色构成了中国文人画的基调一样,这个系列的画作所呈现了各种深浅变化极为微妙的黑。菊花和飞机被荒诞地放在一起,一柔一刚,一静一动,在宁穆的黑色中悬停、沉淀,使作品洋溢着神秘而静默的气息。
系列3---《画谱》2016-至今
《画谱》系列反映了韩峰老师对传统绘画精神在当下社会文化环境中的价值判断,也体现了他对于中国画教学、传承方式的思考。
《画谱》系列,每件作品以水钻贴出《芥子园画谱》中的一页,马远的松、刘松年的松、倪瓒的树等等。临摹画谱是古人学习中国画的重要方式之一。画谱可谓中国画经典样式的浓缩,承载着古人对中国画的总结。画谱的传承象征着中国画传统精神的传递。画谱中的经典样式无论放在古代还是当代去理解都一样完美、无懈可击,象征着中国画传统永恒的魅力。而韩峰老师以富有现代时尚感的水钻粘贴出放大版的画谱,既是对传统经典的致敬也是在当代消费文化下对经典新诠释。
「曲丰国工作室」
▼
曲丰国 | Qu Fengguo
曲丰国,1966年生于辽宁,1988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现为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教师 。他的作品主要探讨当代社会事物更为暧昧易变的表象下,是否潜藏着人类意识情感中更为稳定的内核。艺术家在疫情期对艺术和生活有了新的审视,关于“疫情”和“症状”的思考,在更广泛的语境中对人类症状作出了回应。曲丰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来自德国表现主义的影响,后来走向抽象则完全是不自觉的。曲丰国认为:绘画应该是种自由的状态,表达自身的生存语境或与周边的关系以及艺术家个体的价值观应该更有价值。
曲丰国大学读书的记忆都是图书馆,他抽象创作土壤有来自美术史中现代主义之后的物派“刺激”(“物派”是兴于二十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期的日本艺术 流派,强调以物质为基础的反形式主义 ,作品具体以装置的形式表现事物的过程、阶段或状态)。曲丰国很推崇日本艺术家对时间性的把握。
在尚未形成系统或成熟的见地的曲丰国,索性本能地记日记般创作《手迹》系列。2003年,按下暂停键。《无题》系列作品创作到2008年左右,有意识地在创作中加入时间性,画面上标记工作的起止时间,那是一段段流失的碎片与日常,他为之感动。镜头向外拉伸,曲丰国选择以鲜明的四季表达对时间的感受。《四季》系列唯美的表面是残酷的自我审视,他一年画四张,将个体投入到对时空、自然界的冷暖、生命的循环与轮回的感知中。2006年直到2010年,在每一年重画四季的时候,前一年的回忆必定碰撞冲刷着每一个更新着的此刻。
曲丰国原想放弃作品中的绘画感,即便不使用画笔,画面中的绘画感依然在,他在夹缝中寻找新的表达方式,后来刻意增加画面的可控性与不可控性。绘画意味着什么?不是技法的学习、接近逼真的描绘物象,所有艺术家都会经历并艰难地逾越这一阶段,蜕变中寻觅真正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这或许需要长达几十年甚至毕生的探索,一路困难重重,持续不断地思考、实践,能够真正坚持下来都是出于偶然。曲丰国很善于哲学思辨。他保持着敏锐与警觉,一直在做出改变,在未来,或是寻求另外一种可能性,或是新的方法或是绘画工具,也许是画面做出加、减法,也许是由内而外的鲜活人生感悟的流露吧。
有人说曲丰国的抽象绘画风格属于冷抽象。他回应说,并不认为绘画中有冷与热的抽象概念,艺术家表达情感、对生命的理解是共通的。抽象绘画没有叙事,着实会造成解读上的障碍与误读,或许这正是抽象绘画的魅力吧,它不需要懂。亦如时间,也不需要懂,它与我们同在,放轻松,感受就好。
「严培明工作室」
▼
严培明 | Yan Pei-Ming
严培明1960年出生于上海,现定居和工作在第戎。19岁时,严培明孤身来到法国。从法国第戎国立美术学院毕业后,他创作的肖像画很快引起公众的关注。1993-1994年间,他驻留于罗马法兰西学院美第奇别墅。2003年,他参展威尼斯双年展的作品取得了国际艺术界的认同。六年后,应卢浮宫博物馆邀请,他创作了与《蒙娜丽莎》形成冲突的系列组画《蒙娜丽莎的葬礼》。近期,严培明展览在纽约、巴黎、伦敦、北京、马拉加、萨尔茨堡、罗马、香港和维也纳举行。
严培明以其大尺幅的、几乎都是单色调的肖像创作享誉国际艺术界。这些肖像画主人公,从历史人物到政治领袖,从上层名流到无名士兵,从连环杀手到孤儿,及至艺术家本人,融合了中国文化史和西方肖像画的传统。严培明以脸部特写的构图,与挥洒自如、极具表现力的笔触,描绘这些肖像;其流畅而精确的绘画技法与平面绘画空间的结合运用创造出偶像性、纪念性、直指人心的作品。
「孙逊工作室」
▼
孙逊 | SUN Xun
孙逊,1980年出生在中国辽宁阜新。2005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2006年,创立丌格动画工作室。
孙逊的主要作品都是由一系列带有疑惑的且令人印象深刻的动画短片组成,通常为手绘,几乎总是在黑白中呈现。在这些作品中,他探索着历史是如何被构建和叙述的。
作为一位年轻艺术家,短短数年,孙逊在影像艺术领域的成果令人瞩目。2010年,孙逊陆续获得中国当代艺术奖“最佳年轻艺术家奖”;台湾当代艺术连线新潮赏奖和意大利CIVITELLA RANIERI 基金2011/2012年度奖学金。 同时,动画中饱含隐喻的画面细节、暗黑张力的手绘风格、梦幻跳跃的情节设计是孙逊颇具个人特色的视觉语言。近年来,孙逊以新媒体艺术为原点,在更为广阔的视觉艺术领域做出了诸多尝试:探索在报纸、书籍、木刻版画、水墨、色粉等不同创作媒介中的叙事效果,探讨如何展现非线性的时间与空间观念,并结合自身对于社会与社会学理论的理解,探究现实与幻想的表现形式。
M50上海当代艺术周2020.11.07-11.15|空间单元
天线空间|ARTMENG|亚洲艺术中心 ASIA ART CENTER|上海市文社艺术基金会|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创+空间|LIANG PROJECT|泥轩空间|八大画廊|赛森艺术空间|香格纳画廊|醍醐艺术|VANGUARD画廊|雅巢画廊|艺博画廊|五五 55|陈墙工作室|谷文达工作室|韩峰工作室|曲丰国工作室|孙逊项目空间STOP SPACE|薛松工作室|严培明工作室|凹凸库|半度音乐.半度雨棚|BLANK|BROWNIE PROJECT|JUDYHUA STUDIO|多少 MoreLess|廷泰茶空间|M 艺术空间|
更多活动详情请关注公众号
为了进一步展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时期的美术代表人物的创作业绩和艺术成就,进一步弘扬中国美术文化,展示新中国60年中国美术家的艺术风采,也为后人研究这个时期的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