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由吴文化博物馆
吴中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联合主办的
“世间乐土——吴县文物数字展”特展正式开幕
本次展览以“吴县”整体作为舞台,以大规模的吴县文物田野调查和数字化记录作为基础,借助全景摄影、三维重建、无人机航拍等技术手段,力求真实还原散落在吴中的十余座历史名镇名村、数十座历史建筑的全貌,再现千百年来吴中地区的生活空间和日常风貌。
“世间乐土是吴中,中有阊门更擅雄。”这是明代诗人唐寅在诗中对吴中的描述。
吴中,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让唐寅如此偏爱,将其视为“乐土”?
此次展览就带你走进“世间乐土”——吴中,带你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展览分为四个部分带你领略吴中
“自得:我的厅堂”
吴县居住建筑的主流主要是以“堂”为名的中型宅院。仔细浏览这些明清吴地代表性建筑,不难发现其中吴地先民不铺张不外显的个人审美追求的体现。
凝德堂模型
吴地先民注重于追求更“舒适、宜居、调和”的生活状态,经常会不自觉地流露出吴地人民含蓄内敛的审美意趣。比如明善堂的雕砖门楼,中央的匾额并未刻字,做了留白处理,其实这是故意为之,有“白璧无瑕”的美好寓意,这种处理十分寻常,正体现了吴地人民含蓄内敛的追求理念。
明善堂砖雕门楼
“自适:我的宅院”
重点介绍了吴县建筑的基本单元——宅院,它往往以其正厅的堂名命名。我们常说“人如其名”,这些古建堂名不仅包含了对后代的美好期望,也隐喻了主人的高洁品行。
陆巷古村模型
院宅独具匠心的规划与设计,使四时之景各具异趣,又营造出明暗、宽狭、疏密、缓急不一的空间变化,进退得宜、不失分寸。如惠和堂“五进三路”的建筑结构,布局清晰,使其中众人互不干扰,自得其乐,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惠和堂模型
“自如:我的社区”
揭示了吴县规划布局的巧妙。我们可以看到吴县的路网、水网相叠,将一个个独立的乡镇串联起来,拉进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得吴地居民变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村镇的居民因此被连结在一起,互通有无,呈现出共同的社会生活特点。
明月湾古村模型
沿着河流缓缓走过桥畔的居民楼,入耳便是米贩菜商的叫卖声,河边居民浣衣洗菜,水井旁亦有热情的居民话闲,好不热闹。尤其是甪直镇内长达两公里的水道驳岸,既方便了往来船只卸货,又为居民生活提供便利,不少居民还利用驳岸为基临河建房,后称“枕河人家”,是江南水乡特有的景致。
甪直沙盘模型
杨湾更楼与明月湾更楼模型
“自在:我的吴县”
一张紧密的贸易网络已经在这片富饶、宜居的县域空间内形成,文化氛围也日益繁盛。正是自这个共同体中,诞生出了明清时代被誉为“世间乐土”的吴门文化。
吴县、吴中区位置关系示意图
现代人仍会从古吴地建筑中汲取灵感,获得历史的馈赠。如今商品贸易、手工业、建筑业、医疗等各行各业,亦不乏借鉴前人的智慧,吴县精神正是自古至今在一代代传承中,延续至今。
着力于“超越时空尺度”是展览的一大亮点,通过“数字化”完整记录文物的上下内外,放大看不见、被忽视的角落,以宏观的视角揭示吴门风土社会的“共生”;分解空间建筑结构,“凝固”建造瞬间,或将同一空间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进行微缩,直观地呈现空间功能、规模的历史“生长”肌理。
展览期间,吴文化博物馆将开展配套学术讲座、教育课程、悦读沙龙等丰富的社教活动,全方位带领大家探寻江南古镇中的「世间乐土」,重新领略江南之美。此外,“乐居长安——唐都长安人生活展”特展也将于9月中旬在吴文化博物馆展出。
世间乐土——吴县文物数字展
展览时间:9月4日-12月3日
展览地点:吴文化博物馆一楼第一特展厅
可在这里找到我们
小红书:苏州艺术志
知乎:苏州艺术志
新浪微博:@苏州艺术志
长按关注 苏州艺术志
为了进一步展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时期的美术代表人物的创作业绩和艺术成就,进一步弘扬中国美术文化,展示新中国60年中国美术家的艺术风采,也为后人研究这个时期的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