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在亚元府祖宅守岁,八、九点光景步出亚元府大门时看到这眼前的一幕,让我心中微微一惊,好久违的游子心中的风景。
在我半辈子游历生涯中这风景总象是港湾灯塔之类的造型抑或符号在梦中向我轻轻地呼唤……
六年军旅生涯,五所艺术院校的辗转学习,客座西安美院,入驻深圳观澜版画村,两度北漂无数次的来来回回,这“图画”这“心象”总是俯瞰、见证了游子我的扬帆启航与蹒跚归来或载欣载奔一个甲子岁月的梦想。
这一道剪影的轨迹在冥冥中仿佛界定了我画幅中的韵律,这石板街的节奏往往是我人生步履的沿洄,这两侧明清的古建筑群培养了我最初的审美观念,这仄仄窄幅的通向遥远的“留白”总勾起我的诗和远方的憧憬……
那时节母亲的“摊头”在亚元府大门的斜对面,正好是这一幕俯瞰下的方位,在凉扁中 呀呀学语的我总时常情不自禁地与“她”对视,“她”每每是虎视眈眈时而诙谐幽默的一灿,于是乎我的小脸荡漾着笑意盈盈。
启蒙恩师景黄先生的刻字店也在“她”的视域中,我在恩师膝下研墨、写大仿、读唐诗宋词。“她”的目光炯炯如炬,滋润了我美妙的童年。
那时祖母拎着我的小手从乡下夜归我有点惊耸地看过眼前这一幕风景。
上识字班、明道小学、五七中学,背着书包,总在抬头不经意间看见它的身影。
后来逢雨雪天我去东头东风饭店接爷爷夜归,祖孙俩深一脚浅一脚,又一次次回望过这道风景。
在“她的”俯瞰下,舅舅给穿上新军服打着背包即将开拔的我10元大钞,这是那时我平生第一次拿过的最大的钱。
在这风景的俯瞰下,即席赋诗一首送我的恩师付景黄先生倚闾而望,向着去诗和远方的我挥手致意……
还有这我们小时候走过无数次的麻黄石板路面,浸透着岁月的沧桑,重叠着无数的脚印,这条西大街陪伴着我们由小到少,由青及壮,一直走到花甲之年。
这耸立的风景多象一位历史老人啊!默默地看惯了多少人的生离死别与漫漫变迁。这石板上不知上演了多少幕生命的浪潮、承载着千家万户的悲欢离合……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我们啊!是一茬接一茬 潺潺的流水。
为了进一步展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时期的美术代表人物的创作业绩和艺术成就,进一步弘扬中国美术文化,展示新中国60年中国美术家的艺术风采,也为后人研究这个时期的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