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柳 图/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
时大彬制圆壶明代底款:万历己酉时大彬制高:8.9cm 口径:5cm出版:《荆溪紫砂器》封面,黄健亮、黄怡嘉著,唐人工艺出版社,台北,1999年。(此为2010西泠秋拍拍品)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古往今来,文人羽客闲坐清谈,澄怀滤俗之际,无不以茗香为伴,遥发幽古之情。一把佳壶陈于几案,光是静观其形,就足以发人闲远之思。正如李渔在《闲情偶寄》所云:“茗注莫妙于砂壶,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阳羡即宜兴古称,宜兴紫砂史上被一致推崇的大家,当以时大彬为典范。四百余年来,历经离乱流传至今的大彬壶,更是被后人珍如拱璧。
时大彬,号少山,为宋尚书时彦嫡孙,晚明紫砂“四大家”之一时朋之子。明人周高起在《阳羡茗壶系》中称其作品“不务妍媚而朴雅坚栗,妙不可思”,赞大彬“于陶人标大雅之遗,擅空群之目矣”,《阳羡砂壶图考》更是将其推为“壶艺正宗”。大彬对紫砂陶的泥料配制、成型技法、造型设计与铭刻,都极有研究,确立了至今仍为紫砂业沿袭的用泥片和镶接凭空成型的高难度技术体系,创紫砂陶艺文化之先河。
目前,存世的大彬壶多为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香港茶具文物馆等各大文博机构所藏,见于著述的不过数十件而已,流传于民间且有纪年可考的,更是罕见。因此,这把将于西泠印社2010秋季艺术品拍卖会“碧沉香泛·典藏普洱茶及茶具专场”中亮相的时大彬制圆壶,定将成为藏界之焦点。此壶曾刊载于台湾唐人工艺出版的《荆溪紫砂器》封面,可见其精贵之至。
该壶泥色栗红,泥质细润,黄色砂点隐现,抚之光洁。素面无饰。直嘴,耳状把儿;圈状的提子上有孔与壶贯通;压盖,短颈平肩;鼓腹平底。底刻“万历己酉时大彬制”八字楷书,工整闲雅。整器虽小但力度十足,古朴的泥色,大气的造型,彰显晚明文人的朴雅风格。据《阳羡茗壶系》载,大彬初自仿供春得手,喜作大壶,后游娄东,闻陈眉公与琅琊、太原诸公品茶施茶之论,乃作小壶。由此可知,大彬的早期作品以大壶为主,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一把特大高执壶(高270mm,万历五年作)即为其早年佳品,而依据现有可靠的出版材料,其他有纪年款的大彬壶,均为他中晚年所作,通高在100mm以下。将于西泠秋拍中亮相的这把大彬壶,制于万历己酉(1609)年,虽无相同纪年的作品为参照,但制壶时间当在陈眉公移居东佘山,与三吴名士往来之时,与《阳羡茗壶系》的记述相符,且无论从其泥质、式度、做工、刻款等各方面来看,都可与博物馆藏品媲美。大彬改大壶为小壶这一变化过程,是为了适应晚明文人饮清茶的风尚之需,从中可见文人雅客的审美意趣之于能工巧匠乃至一个时代风尚的影响,及至清代中晚期“曼生壶”的诞生,杨彭年、陈曼生、朱石楳、瞿子冶等人的合作,更是标志着文人清趣与紫砂壶艺的融合臻至顶峰。正是这种文人情韵的滋养和延续,赋予了紫砂壶独特的审美韵味和人文、历史价值。
书名:现代主义和抽象艺术图书编号:479112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定价:36 8ISBN:756333886作者:米兰达·麦克柯林迪克出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