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艺美学再出发”专题学术论坛暨新一届中华美学学会文艺美学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召开
中华美学学会文艺美学学术委员会、首都师范大学艺术与美育研究院主办的“‘中国文艺美学再出发’专题学术论坛暨新一届中华美学学会文艺美学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11月19日以直播形式举行。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的40余名专家学者,在论坛上做专题发言。
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首都师范大学艺术与美育研究院院长王德胜教授主持论坛开幕式,指出文艺美学自上世纪80年代初诞生以来,走过了40多年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体现了当代中国学者努力追踪世界美学发展方向、传承中国思想资源的特定理论情怀,以及推动实现美学中国化的理论雄心。本次论坛以“中国文艺美学再出发”为主题,主要有三层含义:一是文艺美学研究作为具有鲜明中国特征、中国风格的学术工作,今天仍有接续的必要和价值。二是随着社会转型、文化转型、人的生活转型和文艺转型,文艺美学研究的对象、内容、方法和形态等发生极大拓展甚至改变,中国文艺美学进入了一个新的理论时代,急需调整并重新确立自身的发展方向。三是中国文艺美学研究需要定位新的理论目标,形成新的理论突破,以便具体深化和实现中国文艺美学学科建构。
中华美学学会会长、深圳大学美学与文艺批评研究院院长高建平教授代表学会致开幕辞,指出“文艺美学”概念在中国的提出具有三方面意义:一、在学术上,意味着“美学”实现对文学和艺术研究的回归,纠正了由历史造成的学术指向上的偏差。二、在学科上,使众多文学和艺术系科的研究者从事美学研究有了依据。三、在政治上,使得美学研究从唯物与唯心的纠缠中解脱出来,减少了思辨的色彩,拥有了生机勃勃的现实活力。同时,他期望文艺美学的研究者能克服当前艺术学与美学研究分离的倾向,加强艺术与美学的结合,为推进新时代文艺的发展繁荣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本次论坛包括“文艺美学新语境、新契机与新思考”和“文艺美学研究的传统资源与新型力量”两大单元,共四场研讨。与会学者普遍肯定了“中国文艺美学再出发”的必要性和建设意义,认为当今社会急速变化的审美文化现实及日益丰富的文学艺术形态、新媒介技术作用下的主体审美感知结构重塑与审美经验扩充等,为深化和发展文艺美学研究提供了现实契机,赋予其新的方向与使命。学者们围绕中国文艺美学的发展历史和理论资源、新式语境、新型文艺资源与范式转换、当下处境与未来走向等问题,进行了充分的研讨交流,强调新时代中国文艺美学需要努力回应新的审美经验事实与理论挑战,在新的起点上再度出发,多方位拓展自身研究论域,充分凸显现实关怀品质,主动探求理论范式转换,积极提升中国话语建构能力,在中西理论融通中推进中国文艺美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创新与重构。
论坛上,以王德胜为主任,刘旭光、李健、张伟、张晶、张宝贵、宋生贵、陈剑澜、杨建刚、唐善林、寇鹏程为副主任,李雷为秘书长的新一届中华美学学会文艺美学学术委员会正式成立。委员会将面向中国文艺发展的新情势、新问题和新需求,进一步团结各方学术力量,积极开展文艺美学的理论研究工作。
图片由活动方提供
罗中立拥抱油画150×120cmRMB:4,000,000-4,800,000梦(桃畑。夫妇雏)黑泽明铅笔水彩38×54cm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