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波提切利以西蒙奈塔·维斯普奇为原型创作的文艺复兴时代的美女肖像
(2/2)拉菲尔在《椅中圣母》中画尽了女性之美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十五世纪,拜占庭陷落,中世纪结束,欧洲的有识之士发起了一场文艺复兴的运动,他们从希腊的文献中挖掘古典主义思想,从而诞生了人文主义的哲学、文学、音乐、建筑、雕塑和绘画。
他们从数的比例上受到启发,并运用到现实和艺术中去。不仅发明了许多科技,提高了生产力,还把医学的解剖和建筑的透视运用到造型艺术上。
文艺复兴的大师们都是虔诚的基督教徒,他们的很多作品都留存在教堂中,或者是为宗教服务的。中世纪时,神是高踞于天界的,只具有形而不具有情。文艺复兴的巨匠以古希腊的“人神同形”为圭臬,把神从神坛上请了下来,用最强健的人形作为他们造型艺术的典范,使干瘪变为丰满,冷漠变为温柔,苍白变为红润。他们是最理想的超人,最漂亮最强健的人,他们有血有肉,从天界降生到人间,让人感受得到他们的呼吸、触摸得到他们的温度和弹性。乔托、提香、乔尔乔内、波提切利、拉菲尔、达·芬奇、米开朗琪罗、贝利尼,无数的天才以他们的光芒照亮了欧洲黑暗的天穹,他们都是文艺复兴的大师。
天才的复生,使人性得到了回归。
于是,我们看到了他们为后人留下的无数杰作。
现在很多耳熟能详的世界杰作,其实有很多都是壁画,而不是架上绘画。它们原先都是为了建筑而作的纪念或装饰作品。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是他在1495年应米兰的圣玛丽亚·德烈·格拉齐圣母修道院之约而绘制的一幅湿壁画,是用油彩和蛋彩两种材料画在修道院餐厅的墙壁上的。按理说,这幅画是宗教的重大题材,但却是没有被画在教堂正厅上,而是在餐厅这种众人吃饭的地方。虽然其功能和内容很契合,但毕竟不是最神圣而隆重的场所。但达·芬奇却是运用了透视关系,画的上部还有天花和墙壁,以与画外的拱和拱廊实景相接,使画和环境有了一个有机的组成,信徒们在此吃饭时也能想象得到当年耶稣最后晚餐的场景,从精神上与主共餐。
中世纪教堂里的圣母,大都是动作僵硬、脸形瘦削、面色苍白、毫无笑容的形象,直直地抱着圣婴或坐或站,高踞于神坛之上,冷冰冰地接受着信徒的膜拜。尽管她们的衣袍华丽,地位至尊,但却只是神坛上的一具没有生命的偶像,没有感情,没有温度,没有与信徒产生交流,甚至有的不可爱。她们只是要显示自己是神,而不是人,这一点是和神权主宰的时代相匹配的。
文艺复兴时代把人性注入了圣像当中,首先把她们画成人,画成一个漂亮、温柔、慈爱的母亲,她温情地怀抱着可爱的圣婴,含情脉脉地抚爱着他,必定也会以同样的温情来对待信徒。拉菲尔的壁画《西斯廷圣母》和米开朗琪罗的雕塑《哀悼基督》的圣母都是丰满、端庄、温存的女性,都是具有母爱的女性,也是可以从尘世中找得到的人间美女,她们成了日后圣母的标准像。除了壁画,拉菲尔还创作过《椅中圣母》《草地上的圣母》等油画,画尽了女性之美。
拉菲尔为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的“哲学厅”创作了巨型壁画《雅典学院》。这幅场面宏大、形象众多的杰作在艺术上固然无可挑剔,重要意义在于一代艺术家对于久逝的古希腊思想的致敬和尊崇,对湮没于中世纪一千年的古典精神的拨乱反正,等于是他们的宣言。
同样在圣彼得大教堂留下了鸿篇巨制的还有米开朗琪罗,当年他是带着情绪来为教皇服务的,然而却是本着他的敬业精神完成了这一惊世杰作。他所作的天顶画《创世纪》和壁画《末日审判》,是可以和教堂建筑本身媲美的艺术作品。他创作的上帝形象,是一位身体强健、活力敏捷的男子,其他圣徒也都是强壮健美的人。但是,在高高的脚手架上仰着头作画好几年,即使是大师也未免会有牢骚,他也会开开玩笑,比如把自己不喜欢的男人画成犹大,把丑陋的妇女画成巫婆,把飞翔的上帝画成光腚,艺术家有性格,从而使他笔下的人物也有了性格。
罗中立拥抱油画150×120cmRMB:4,000,000-4,800,000梦(桃畑。夫妇雏)黑泽明铅笔水彩38×54cm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