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艺术家 >

传承经典 为时代抒怀

2022-12-15 20:44:34

(1/3)单者易折 众则难摧(连环画) 王首麟

(2/3)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连环画) 李晨

(3/3)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连环画)冯远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学习用典——中国优秀经典故事全国连环画作品展”日前在北京上方美术馆举办。该展于2019年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了首场展览,之后陆续在全国多个省市进行了巡展。为了该展览,中国美协连环画艺委会汇集了全国近百位优秀的连环画画家进行创作。整个展览从酝酿到筹备再到作品完成用时将近两年。其间还邀请了作家编撰脚本,文史专家审核内容,力求达到历史、文学和绘画的珠联璧合,更好地传达呈现中华文明的思想精粹。

展览作品的主题来自于从春秋到清末民初的众多典籍,它们凝结了中华民族的智慧,萃取了中华文化之精华。参与本次创作活动的画家涵盖了老、中、青各个年龄段,有着不同的教育背景和创作经历,对艺术有各自的理解和不同的表达方式,也因此较为全面地呈现了当下中国连环画多元的面貌。

冯远的《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描绘的是春秋时期晋国大臣魏绛劝诫晋悼公居安思危的故事,兼工带写的表现手法使这套作品充满张力,富于形式感的构图既保留了传统中国画特有的气势贯通,又有现代构成的秩序美。侯国良的三套作品因题材不同而风格迥异。《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画的是东汉的故事,作品是汉画像砖风格。人物造型和画面构成借鉴了画像砖的样式;《取法于上,仅为其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画的是唐代故事,融入了民间美术元素;《理者,物之固然,事之所以然也》画的是大禹治水的故事,因为故事发生在三皇五帝时期,绘画语言更加率真朴拙,既有岩画的粗犷,也有民间剪纸的单纯。胡博综的《盖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则保持了他一贯的恬淡从容,有清雅的古意,又不似传统的线的构成。

从艺术发展规律来看,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只要符合时代的审美需求,就一定能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实现自我的存在价值。中国连环画从最初的木版画发展到今天,其语言形式一直在发生变化,但它的审美支点一直存在。  

李晨的素描连环画以鲜明的个人风格著称,虽然用的是西洋画材,却有着东方艺术的温润典雅。他笔下的林则徐和商汤,没有因为写实的表现手法而失去中国味道,相反,坚实的人物塑造和表现性的绘画语言打破了传统的古代题材表现模式,整套作品既有油画的厚重感,也有水墨的灵动通透。

青年连环画家大多受过系统的学院教育,开阔的视野让他们对继承传统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刘昌盛的《人之忠也,犹鱼之有渊》讲的是诸葛亮忠义复汉室的故事,画面的布局完全是按照古画的样式,用色用线也都是传统的方式,但造型设计上却多了稚拙的趣味。杜萌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讲的是东汉的故事,也是传统的表现手法,但用色用水上更加大胆,又借鉴了水彩的肌理效果。

连环画的优势在于只有形式上的限定,比如画幅之间的连续性,作品整体的情节性和叙事性,绘画语言的文学性表达等,对于所用画材和表现手段却并无严格的要求。也正因为如此,在这样一个以古代经典故事为表现题材的主题展览中,汇集了各个画种,表现形式极为丰富。单就国画而言,既有尤山的“点式”渲染,也有唐鼎华“小写意”式的勾勒,有叶雄的“海派”皴擦,也有曹雁楠澄澈的重彩。此外版画、油画等在本次展览中也有不俗的表现。

连环画的复兴,不但为自身的发展拓宽了道路,也推动和引领了中国本土图文读物的革新。本次展览打破了传统连环画的语言模式,将当代架上绘画的表现方式与古典文学的思想内核结合在一起,以新的图文形式再现经典,不崇洋、不泥古,旨在打造独具特色的中国本土图文读物的新样式。这是在6届架上连环画展的基础上,对连环画本体语言的再度打磨。因为,对于传统艺术形式来说,保持长久的艺术生命力,不仅要跟随时代步伐,引领时代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更是艺术工作者的使命。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