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艺术家 >

浴火而生的“技”与“艺”

2022-12-15 20:47:56

天空之境 程滢

浴火而生的“技”与“艺”

——“传统灯工玻璃创新人才培养”成果汇报展在天津美术学院举行

  近日,国家艺术基金2020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传统灯工玻璃创新人才培养”成果汇报展与优秀灯工玻璃作品邀请展在天津美术学院举行。此次展览由天津美术学院主办,展示了项目集中培训期间15位学员创作的38套共计125件灯工玻璃艺术作品,此外还邀请到国内外20余位灯工玻璃艺术家、手工艺传承人和院校优秀作品参与展出。整个展览共计展出180余件灯工玻璃艺术作品。

  灯工是通过气体燃烧的火焰,高温加热已准备好的玻璃管或玻璃棒,再用钳子等工具使之塑形的一种工艺。灯工玻璃在我国也被称为“料器”,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此次的“传统灯工玻璃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由国家艺术基金出资支持,由玻璃艺术领域的专家和非遗传承人组成教师团队,遴选了来自全国各大专院校、美术馆及相关文化单位的15名学员接受培训,培训包括课堂教学、交流采风、艺术创作实践等多种形式,旨在推动传统灯工玻璃料器工艺的传承与创新发展,提升灯工玻璃艺术创作的原创力和专业水平,培养出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高水平玻璃艺术家。

  据介绍,玻璃艺术专业方向进入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时间并不长,是天津美术学院最年轻的专业方向之一。在短短的七年中,天津美术学院玻璃艺术专业方向形成了以灯工玻璃工艺为主、其他玻璃工艺为辅的教学特点,并在国内外玻璃艺术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

  此次展览展出作品主要以传统灯工玻璃的“传承与创新”为出发点。学员赵柯的作品《葫芦·娃》选用葫芦这一中国传统造型代表多子的吉祥寓意,以数字可视化的理念代入到葫芦器型维度的变化而产生的造型呈现,引发人们对人口比例结构、新生人口增长率低的思考和关注。学员程滢的作品《天空之境》结合灯工玻璃吹制工艺与福州软木画工艺,将中式的桥梁、亭台、古树封存在炫彩的玻璃气泡内并且能托捧在手中,象征对失去记忆的珍视和对古老文明的守护。学员孙绍轶的作品《连理枝酒具设计》设计了婚礼上对饮的一对酒杯,下如枝干纠缠,上如绽放的蓓蕾,象征吉祥与永恒。学员吴冕的作品《标本:玻璃科高硼硅属》使用灯工玻璃工艺,对工业现成品——高硼硅化学玻璃仪器进行再加工,冰冷的人造物试管、烧杯、培养皿等在重组后反而获得了植物般的生机感。此外,学员陈丽伶的作品《山丹丹花开了》运用中国传统灯工玻璃技艺,以花环献礼方式,表达山丹丹是革命火种的“承载者”。学员刘燕的作品《花野》以两件花器、两种不同元素塑造了优雅但带有锋芒的女性形象。学员周小星的作品《气》融合陶瓷与玻璃两种材料来歌赞生命之美。学员熊勇的作品《海螺花》表现海螺在海洋中自由自在的优美状态。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王建中认为,玻璃艺术的发展前景广阔,本次课程对于锻炼学员思维方式,结合其他材料实现创作实践创新,从而推动创作理念创新有着重要意义,让学生能够通过这样的艺术实践,达到心、脑、手的统一。这样的训练教育模式,对于工艺美术专业意义重大。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副院长李玉普认为,本次项目成果体现了3个关键词,即自由、宽容与融合。作品创作方式、材料的选取非常自由,表现出来极强的宽容度,艺术造诣的呈现非常有新意,呈现出多专业、多角度的融合态势。天津美术学院教授庞黎明指出,灯工玻璃专业体现出跨学科特色,人才培养要把玻璃材料、玻璃生产工艺、玻璃的创意设计结合起来,把灯工玻璃的生产与市场结合起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