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艺术机构 >

原创 内在是艺术修炼的成果 外在则是大自然的缩影

2019-07-03 16:21:34

内在是艺术修炼的成果 外在则是大自然的缩影

——朱立明榕树盆景《云山风度》赏析

文/摄:黄昊


2018首届闽派盆景精品展中荣获金奖的《云山风度》


2018年海峡两岸(厦门)盆景精品展中荣获铜奖的《云山风度》

初识朱立明于2010年,他同柯成昆老师陪同苏放老师南下广西调研考察。在我印象中,他是盆景生意人,再无更多信息。有缘总是常来常往。这‘緣’就是他的榕树作品《云山风度》,在2018年海峡两岸(厦门)盆景精品展中荣获铜奖,在同期展出的首届闽派盆景精品展中荣获金奖。

《云山风度》是大树型格的作品。它在根盘的调理、树身的雕琢、枝条的蓄养及叶片的管控等方面有值得借鉴之处。

《云山风度》1997年到朱立明之手。当时是个光干的下山桩,没有嫁妆枝,所有的枝条均为后天在盆中培养而成。为了不走弯路,当时朱立明请了漳州的郑建民大师过来共同探讨、研究方案。现在看来,当时的枝托定位是准确的:左边的大飘枝从树干平出,第二节出侧枝,侧枝又分为两枝,一枝向上,填补空白;另一枝向下,跟随主线与其形成追随呼应之势。大飘枝的主线条往后向下,硬角转前,上抬一节再往下走,曲折变化中向外伸展。大飘枝的轮廓走势清晰可见,和它下方的树身、根盘连成一体,如狂风卷着海浪,拍打礁石后翻滚向上左泻形成的浪花,一气呵成。右边的第一枝粗壮有力,走势在曲折中向上,呈收紧之势,彰显内敛的力量。右枝托也相对厚重,它与左边的大飘枝形成力量上的平衡,使树势在对立中求得统一。两大关键枝确定了树势的构架,其它的枝条根据树型布局需要设置、蓄养,将树冠养成不等边三角形,枝托之间留有足够的空间,骨架时隐时现,藏露交替穿插,作品既敦实厚重又不乏秀气灵动。

根盘和树身的塑造,往往体现作者的艺术修养和文化底蕴。首先要弄清楚什么形态是美的,然后才去塑造出心中的美来。

《云山风度》的根盘,展现出作者做根的最高境界:苍古、柔软、光滑、银灰色中透白色斑点。根系几乎布满盆面,根的走向赋予变化,有穿插但不纠缠成团;各根均从树干而下,方向朝外又不平行呆板;根的上下起伏,左右摆动,充满跳跃感,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又仿佛有生命的银蛇在翻滚蠕动,这就是拨动美感之弦的灵动。

这样的根盘如何造出来的呢?那是作者的美学知识用23年的年功塑造而成。当每条根还是筷子般粗时就摆布定位,每年都要跟踪检查,随时调整,防止变形,日积月累,才铸就了今天的百看不厌。

树身的中部和右下方的深色两大块,看似是大疤口,实际上是树干和根的舍利,水线翻卷,再过时日,肌肉丰满,别有一番韵味。

《云山风度》展出时的叶子指甲般大小。朱立明是这样做的:确定年底参展后,‘五一’和‘十一’左右两次剪光叶子,当芽点出第二片叶子时就把芽剪掉,如此反复,叶子就变小了。控叶期间,最好每十天左右施一次淡淡的尿水肥,促叶子苍翠靓丽。

自然界的榕树,除受气候和生长环境影响外,几乎是随性生长,形态狂乱,婆婆娑娑,占地延绵几十亩。根盘成网,交织成板;树身气根密布,或悬飘空中,或落地成柱而日久成林;枝桠任性分布,从树干到枝条末梢,蜿蜒十几米甚至更长竟无一侧枝。近看如瞎子摸象,远看才觉得婆娑霸气,这就是自然界榕树的影像。

盆景是大自然树相的缩影,龙缩成寸,树缩为咫尺,还要求符合中国山水画画理,在人工与自然之间恰当拿捏,完美融合,达到高于自然的效果。所以,凡盆景高手,必须胸有丘壑,腹有诗书,谙熟树性,掌握美学知识,有娴熟的创作技艺及丰富的种植经验,畅游艺海,游刃有余。

(图文源自网络,版权属原作者)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