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听觉被限制在20Hz到20kHz之间的一个狭窄的频率范围,耳朵虽然无法听到超过这个范围的声音,但却可以通过身体其他感官察觉。在这个宇宙中,无限的物体每时每刻都在我们周围产生超声波和次声波。这不光是许多古老诗歌灵感的来源,并自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它就被用作武器和监视的潜在物质资源。那么,这个“听不见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近日,郭颖佳和张孟泰合作项目 >19980-miasma入选2019年由国际电脑音乐大会(International Computer Music Conference,简称ICMC)和纽约电子音乐节(New York City Electroacoustic Music Festival, 简称NYCMEF)联合主办的会议,并于纽约大学图书馆展出。Miasma是 >19980系列中的一件作品,使用录音来纪录那些日常生活中听不见的声音,超声波,次声波以及电磁波,并结合计算机生成图像来表达对声音世界的想像。声音录制于日常中随处可见的,却又被忽略掉的内容,包括地铁、水管、电器等。通过时间拉伸,将20Hz以下和20kHz以上的波形从原始录音滤出并调整到人耳可听到的范围内,作为曲子的声音基础,形成独特鲜明的音色和音质,音响的变化,并结合抽象的图像,该作品犹如流动的水或液体,提示着我们,那些不起眼的事物之中也存在着丰富的节奏和韵律。
“2016年底在哥大的一节课上,有一个鸟类学家来给我们讲解了很多不同鸟的叫声和它们的频谱分析。我突然想起了在阿拉斯加录过的那些虎鲸,也给它们做了频谱分析,看到了很多超越人听觉范围的超声波和次声波。我用了一些简单的频率处理方式,把录音中听不见的声音转移到人耳可听的范畴,然后很神奇地听到了和弦和旋律。是个挺震撼的经历…因为意识到人类的感官是很有限的。”郭颖佳说到。
那是2013年的夏天,郭颖佳和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人、声音艺术家在阿拉斯加参加了EcoSono Institute,其间他们用水下麦克风在冰川下记录了虎鲸的所发出的叫声,其声音远大于人类的听觉范围。在录音期间一大块冰从冰川上脱落,轰隆一声沉进了水下,那是Anchorage (阿拉斯加首府)接近40摄氏度,周边冰雪融化时出现的景象。阿拉斯加的夏天的美景,雪融,蚊子复苏等,同时也映射出当下人类面对的环境问题 – 全球变暖。
在那之后,郭颖佳便针对听不见的声音这种媒介进行了一系列的创作,通过录各种地方听不见的声音,用它们为素材创作音乐。“>19980”是这个系列的名称,其指的是超越人耳的听力范畴(20Hz到20000Hz)。18年之后艺术家张孟泰为这个项目带来了视觉的成分,以声音视觉化的形式,用计算机生成的图像表达了对这个听不见的世界的想象。
郭颖佳(Lemon Guo),跨域艺术家,音乐人,出生于福建,现居纽约。弗吉尼亚大学荣誉项目作曲学士,哥伦比亚大学声音艺术硕士。 近期是Montez Press, Human Impact Institute, 布鲁克林公共图书馆,Banff Center for Arts and Creativity, 以及 Headlands Center for the Arts的驻地艺术家。曾获Sylff基金会和中世纪日本文化基金会资助,于17年在亚洲进行传统人声音乐的研究。曾受邀参加2018年国际计算机音乐大会(ICMC)的“Feminist Perspective in Computer Music Practice”(电脑音乐实践中的女权视角) Panel会议,作品收录于Computer Music Journal, MIT Press。
从一个表演者,变成作曲人,再逐渐跨域到艺术家的过程中,人声一直是她的作品中很重要的一个媒介,针对人声的感染力,人声和身体、权利控制的关系进行探索。她现在在纽约拥有一个自己的乐团, 同时也是Yasna Voices (纽约保加利亚女声合唱团)的驻地作曲家,和Infinity Folds(由艺术家Samita Sinha发起的实验性人声项目)的共同创造者和声音艺术家。
ICMC是由国际电脑音乐学会(International Computer Music Association)开办的世界各地杰出的电脑音乐研究和实践者的年度研讨会,是目前世界上最大且重要的电脑音乐会议。自1974年起,ICMC每年由不同的国家主办,集结了从事电脑音乐创作,软硬件开发,研究人员等杰出人才。会议章程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学术报告和音乐会,其中分为数个小项,分别为音乐表演,装置,讲座和工作坊。
NYCEMF是纽约最大的年度电子音乐节,起始于2009年,旨在将世界上最具创造性的新电声音乐带到纽约市。呈现多声道音乐,原声音乐,电脑音乐和自制乐器等作品。
融声创意
融声创意(Zone Sound Creative)是艺术家纪柏豪于2017年成立的微型创作单位。关注“科技的未来”,期待能让更多人能以简单、有趣的方式体验创作,并借由数位工具辅助,更有效率地创造、学习、发明,让天马行空的想法成真。
为了进一步展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时期的美术代表人物的创作业绩和艺术成就,进一步弘扬中国美术文化,展示新中国60年中国美术家的艺术风采,也为后人研究这个时期的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