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悟道
——张民生国画赏读
李新平
“道可道,非常道”,道是中国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核心,中国绘画的根基即发源于中国文化和哲学,尤其是中国的山水画,更易使人通过澄怀悟道之路径而明心见性,陶醉于自然与艺术之中。品赏老朋友张民生的山水画,加之多年交往的认知特写成“民生悟道”这一小文。从艺术层面品读张民生的山水而悟道,需从他的3种绘画风格的作品入手。一是他的古风系列,此类作品承袭其师龙瑞风格,从高古入手而取法于黄公望、王蒙、石涛、龚贤、黄宾虹、李可染诸家,繁密苍茫、逸韵高古、笔墨浓重、用线灵动兼刚劲,墨韵苍厚润泽相融,皴擦勾勒皆得古法之妙。《九华山印象》
二是他的清雅山水一路,大多取法元人笔意而表述个人心境,清逸幽远呈个性追求表达方式,且能融南北画风于一炉,融中西技法于一体而自出机杼,既能从传统中走出去对自然,赋传统以内在的新生命、又能在面向现代时,以深厚的传统底蕴展现当代人的审美观念,从而走入艺术内在生命的王国,进入到心灵自由的精神空间。这些作品大多呈现出一派春和景明、清风明月之澄明景象,犹如桃花源般的意境在画幅间溢扬出一脉清润雅逸之气,可令处于繁杂忙碌中的世人暂避尘嚣、修养生息。杜甫《秋兴》诗意图
三是他的写生之作。这类作品因其个性格使然,大都呈现出一派天真漫烂的童趣。为了亲身体验自然生成的山水丘壑,获取绘画意境,吸取自然物象的营养,张民生踏访江河山川,倾听天籁松风,乘天地之灵气,融天趣于神思,抒情怀于笔端,以自己天生的乐天派性格营造着自己那充满童真逸趣的精神家园。他凭籍对大自然的灵悟,以古人的图式、章法、结构,把从写生中得来的自然意象,通过笔墨使写生作品化育成了一种精神的寄托与载体。这也成为了他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杜甫《江村》诗意图
一个画家的成功,基础是过硬的画技与努力的学习,而要踏上丹青高峰,尤需具备深厚的综合素养,高超的艺术追求和超逸的人生境界。读罢张民生三大系列作品,再回头赏析其画作精神层面的“道”,更能为其艺术修为所感染。张民生出生于山东定陶,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系,进修于中央美院和国家画院龙瑞工作室,工作在山东美术馆,现为中国美协会员、山东美术馆专职画家,他多年来深受齐鲁文化之薰陶和自然山水之供养,成就了其萧散雅逸的襟怀与天真漫烂的天性,爱好诗词、书法、喜好品茗、习武、练太极拳,更痴情陶醉于山水之游,回忆其人生经历,使我想起了美学家宗白华的一段话,“中国的魏晋风度、晋人之美之所以有独特美,就是因为魏晋人的心灵本身就是艺术,不用学琴棋书画,整个心灵就是艺术”。《杜牧诗意图》
品赏张民生《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意图》;近景峰林古幽、厚重朴茂,远景云海苍茫、群峰秀岀天外,其构图和用笔用墨汇聚王蒙、黄公望、龚贤之法,意境借取倪云林之逸风,加上所题“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王维诗句,在古风古韵古意满幅弥扬中彰显出了画家那高古的笔墨技巧和深厚的传统功力。而他的杜牧《寄远》诗意图、李白《春归终南山》诗意图、杜甫《江村》诗意图等系列佳作,均是画家将传统笔墨、现代感悟与写生观象经过心灵的迹化、笔墨的抒发使其画作呈现出了如诗意般的天然美景。而《乌江之畔龚滩古村落》《川西高原藏族寺院写生》《柬埔寨写生——圣剑寺》《红山文化发源地》《冰沟丹霞山写生》《太行山郭亮村写生》等依据写生稿创作的佳作,均充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这些作品既彰显出了张民生三种山水绘画题材的大致格局,亦印证出了宗白华这段论述与张民生艺术境界的契合之处。文章结稿之日,收到民生兄发来微信照片一幅;武当山道观处白云飘荡,松风入耳,山峦竞秀,林木碧幽……他双手合手,闭目盘腿,静心打坐于坡石之上,由此更引发我对民生山水画境的畅想,噢,这便是其画中逸气的生发之源吧。(张民生:中国美协会员,山东美协理事,山东美术馆专职画家,北京凤凰岭美术馆展览部主任。)
(李新平:山东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副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美术评论家。)
《红山文化发源地》
《乌江之畔龚滩古村落》
《川西高原藏族寺院写生》
《青海写生作品》
《青海写生作品》
《青海写生作品》
《青海写生作品》
《青海写生作品》
《青海写生作品》
为了进一步展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时期的美术代表人物的创作业绩和艺术成就,进一步弘扬中国美术文化,展示新中国60年中国美术家的艺术风采,也为后人研究这个时期的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