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艺术机构 >

上海虹济艺术讲述陶瓷中常见植物纹饰及寓意

2019-09-07 13:58:20

如果说玲珑瓷是从古代的“镂雕陶瓷”演变而来的,那么,它的历史至少有1400余年的历史,也即我国的隋唐时期,江西丰城罗湖一带的洪洲窑就已成批生产了镂雕陶瓷。(《江西历史文物》1981年第1期《江西丰城罗湖窑发掘简报》)。青花玲珑瓷作为景德镇著名的四大传统瓷之一,其表现意义不仅仅局限于是一种商品,更代表的是一种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故得到了国内外的普遍青睐。

“玲珑生辉”刚劲有力的四个字经常出现在各种陶瓷书籍和室内室外的宣传牌匾之中,这四个字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方毅同志专门为光明瓷厂荣获国际金奖产品“青花玲珑清香45头西餐具”而题的。据时任光明瓷厂厂长徐志军介绍:1986年4月18日,方毅同志在当时的省市领导万绍芬、全文甫、欧阳志凤同志的陪同下到光明瓷厂参观视察。徐志军带方毅一行参观了玲珑瓷成型作业线,比较先进的油烧遂道窑和手工试制组,最后来到产品展示厅(当时称陈列室)。他仔细认真观察每一件(套)玲珑产品,当走近“45头清香西餐具”时,停下了脚步。徐志军马上介绍说:这套产品是刚刚荣获德国莱比锡国际博览会金奖的产品(3月20日获奖),其主要特点表现在,既保留了玲珑和青花的装饰工艺,同时对一贯不变的“龙心”、“花心”、“工字边”、“巴蕉脚”等内容及装饰布局进行了大胆创新。其次是对瓷胎的泥巴和釉料进行了改进(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使用了高白泥和高白釉)。最后是在品种配套上仍然保留了传统的碗、盘类中式品种,同时增加了西式的杯碟和咖啡用具,使之达到了古今结合,中西相融。方毅听完介绍,连连点头,表示赞许。

送走了嘉宾,徐志军觉得意犹未尽,她立即布置买来了纸和笔。当晚就带着几个人去合资宾馆求见方毅,但时间过晚,方毅同志已经休息。徐志军把来意跟其秘书说了,秘书收下了笔和纸,说:首长已经休息,回北京后一定帮助办妥这件事,并告知了方毅同志在北京的住址。时间在过去,可仍不见回音。这年8月,徐志军去北京办事,一天晚上,她拿着由秘书提供的地址,找到了方毅的家,敲开了门,方毅同志热情接待了徐志军,并当即挥豪泼墨,在宣纸上题写了四个大字——“玲珑生辉”。从这年的4月份方毅参观光明瓷厂到8 月份题辞,经历了4个月的时间,可见这4个字来之不易,弥足珍贵。透过这件事,足以证明三个问题:其一,在玲珑瓷发展至今1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曾经的国营十大瓷厂之一——景德镇光明瓷厂为她的继承和创新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她的灿烂辉煌添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二,我们前一辈的陶瓷工作者为了陶瓷事业的传承、创新和发展呕心沥血、勤奋工作,为后一代陶瓷人树立了榜样,也将激励他们去书写景德镇陶瓷的更加辉煌!其三,中央领导对一种日用瓷产品进行肯定并题辞,在当时来说是绝无仅有的。

扁菊花纹特指明洪武朝瓷器上的菊花图案。菊花纹饰在宋、元瓷器装饰中已经出现,花形近似团形。洪武朝瓷器则将菊花形状处理成扁圆形,因此称作扁菊花纹。一般将菊花的花蕊画成椭圆形双线圈,内填网格纹。其外围以两层长圆形菊瓣,内层菊瓣为白色,外层菊瓣填色留出白边,花形清晰,时代特征鲜明突出。

百花纹又称“满花纹”、“万花纹”、“万花堆”。

以多种花卉为题材绘满器身。始见于清乾隆景德镇窑粉彩瓷器,嘉庆朝继续流行。构图多以牡丹花为主,并绘菊花、茶花、月季花、荷花、百合花、牵牛花等花卉,蕴含百花呈瑞之意。由于百花繁密不易见纹饰地色,俗称“百花不露地”,绘画极为工整秀丽。

三果纹瓜果纹的一种,以两种瑞果作为装饰题材,多见于明、清景德镇瓷器上。最著名的如宣德釉里红二果纹高足杯,腹壁饰石榴、柿子、桃三种果实,其装饰技法为施白釉后先剔出果实的轮廓,再在轮廓内填以高温铜红釉,烧成后,红窄石般艳丽的二果纹在白釉的衬托下显得格外醒目,称为“宝烧”。

折枝纹构图方法系截取花卉或仡果的一部分枝,形似折下的花枝或花果,习称“折枝花纹”、“折枝果纹”或“折枝花果纹”,统称折枝纹。如折枝梅、折枝莲、折枝牡丹、折枝枇杷、折枝石榴、折枝荔枝等。折枝纹在瓷器装饰绘画中多作为单独纹样,也有配合禽鸟组成的折枝花鸟纹。以一枝单独使用者居多,也有作连续式或交织式组合。

忍冬纹一种以忍冬植物为主题的瓷器装饰纹样。忍冬也称金银花、二花,为多年生常绿灌木,枝叶缠绕,忍历严寒而不凋萎,因此而得名。陶瓷装饰中的忍冬纹通常是一种以三个叶瓣和一个叶瓣互生于波曲状茎蔓两侧的图案。忍冬纹始见于魏晋时期浙江一带的青瓷上,与佛教的传人有关。南北朝时期较为盛行,常与莲瓣纹相配作为主题纹饰。主要表现手法是刻划。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南朝青釉刻花忍冬纹单柄壶是典型器物,表现风格比较写实。

过枝纹又称“过墙花”、“过墙龙”,是一种特殊的纹饰构图,指器物内壁与外壁或器盖与器身的纹饰相连,浑然一体,宛如花枝越墙头,从外壁伸至内墙。有过枝花卉、过枝花果等纹样。《饮流斋说瓷》载:“过枝,成化开其先。”清代开始流行起来,以雍正、乾隆、道光、光绪等朝为盛。过枝花卉多见于盘、碗、瓶等粉彩器上,有过枝牡丹、过枝菊花、过枝梅花等。尤其是表现“一枝红杏出墙来”诗境的过枝花卉纹,令人称绝。 皮球花纹以多个大小不一、花色不同的团花有规则或无规则地分布在装饰画面上,宛如跳动的花皮球,因而称作皮球花纹。皮球花纹的基本单位是团花,即圆形适合纹样。团花纹成熟于隋代,隋唐陶瓷器上常见,多以模印手法制作。明、清两代团花纹再度盛行,且内涵远比隋唐时期丰富,表现手法主要是彩绘。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