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艺术机构 >

一堆白泥被建造成山水园林,这个展览一天一个样

2019-11-03 12:32:08

文、图、视频/羊城派记者 柳卓楠 黄宙辉

通讯员 刘丹妮

11月1日,7号空间·广东美术馆青年艺术家学术提名展第十回“造园·遗墟——周巍艺术项目”在广东美术馆开幕。展览选取“造园和遗墟”为意向,试图在空间和时间的维度不断拓展,以进行时的呈现方式,隐喻城市更替过程中不断被覆盖、挖掘的记忆,以及其中“治愈”的主题。

一场“进行时”的行为艺术

一场“进行时”的行为艺术

“这是一场“进行时”的展览,每个人都是观展者,也是参与者。”策展人姜俊介绍,本次展览分为文献区和体验区两个部分。

在文献区,观众将会在入口的白立方空间中看到“城市遗留物”档案,包括图片、影像、文字。这些遗留物是艺术家向周边的朋友和熟人们募集的,它们被分门别类制作成档案和文献,成为城市建造的“遗墟”。而在体验区地上堆砌着平整如“砖块”的白泥,墙面被镜子包围,放眼望去是看不到尽头的白色。这个空间是一个虚拟的园林,它正对应着广州这座城市的发展。

此次展览的创作者周巍表示,在展览的每一天,这里都会有变化,那些白泥在“工人”的手中逐渐被建造成一个山水园林。但与此同时,白泥下也埋藏了曾经的“遗留物”。油泥一天天积累,最终将所有日常物品全部覆盖。而展览结束时,白色园林将被参观者挖开,那些遗留物也将再次出现。

本次展览的创作者周巍(穿白色制服者)

文献区是一个固定的空间,即静态部分。体验区则是一个过程性的营造空间,即动态部分。两个空间分别对应艺术家个人的城市记忆档案库和艺术家对城市更新过程的模仿。因此在展览中,观众将会看到已经完成的档案展示和正在“施工”的体验区,这一体验区将在展览的尾声最终完成。

探寻城市建造与遗墟的悖论

“在一个纯白空间内,城市开始被建造,有往昔记忆的‘遗墟’,也有时刻行进的‘造园’,还有随时随地工作的人,当建造与遗墟碰撞,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存在着何种意义……”主办方介绍,本次展览选取“造园和遗墟”作为意向,“造园”是将园林的建造比喻为城市的建造;“遗墟”是聚焦作为城市记忆的遗留物。

观众在欣赏展览

展览现场

在展览中,城市的更新处于建造和遗留之间。城市的记忆,城市的不断更新,它们作为隐喻体现在文献中、视频中、被埋入油泥的物品中……人工建造的园林折射着姿态万千的广州日常,它让观众再次审视这座熟悉的城市,重新发掘那些视而不见的周遭,对“我”与这个家园的关系再次进行提问——我们能为它做些什么,它如何才能变得更宜人,城市和人的和谐共处将如何实现?

本次展览由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担任总策划,艺术家推介人皮道坚担任学术主持,姜俊担任策展人。据悉,此次展览是广东美术馆首次以动态呈现的方式进行展览探索,将持续展至11月29日。(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江文华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