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艺术机构 >

李泛《生缘命相》|泛氏影像是您最长情的陪伴

2020-02-03 09:37:24

用影像洗礼灵魂

用影像 慰藉心灵

用影像 温存情感

用影像愉悦身心

泛象是您最长情的陪伴

2020

无论共克时艰

抑或不负韶华

泛氏影像始终与您在一起

当我们深深隐藏在

黑暗中的心沉默不语时,

我们能做的事情就更多了……

这些要比偶然和命运那耀眼的游戏

更为美丽和不朽。

我们可以在心中拥抱神……

并且和他交谈。

我们不能让我们的心远离生活,

但可以塑造我们的心去超越偶然,

从而不屈不挠地去凝视痛苦。

—— 赫尔曼·黑塞《生命之歌》

在家屋的庇荫之中,

在河边舟畔的阳光之下,

在杨柳树和无花果的林荫里,

我们成长、长大,

我们在寻求心灵深处与宇宙合一

而不可毁灭的神我

(《流浪者之歌》)

我们是谁?

我们从哪里来?

我们到哪里去?

画家高更在生命最后一刻,

用作品发出穿透时空的哲学之问。

古希腊抒情诗人品达写道

吾魂兮无求乎永生

竭尽兮人事之所能

艺术家

基于强烈的历史意识和生命意识

通过他们的艺术作品探讨命运哲学

李泛亦然

德国哲学家亚瑟·叔本华认为,

各种审美艺术在本质上

致力于解决人类存在这一问题,

艺术家不断探寻何为生命的真谛,

以及何为人类存在的真实本源。

这种探寻更像是

生命与人类存在之本质的某种流露,

直接回答了“何为生命”这一问题。

每一件高贵而成功的艺术作品

都在解答着这一疑问。

艺术家表现自己的族类,

关键是挖掘表现对象人性的文化内核,

透过对内化的文化积淀深挖

让其特质呈现出来,

一目了然我们究竟是谁。

这是根植于内心的历史意识,

也是对人类自身存在本体把握的基础。

立足时代肌理,抓住文脉内核,

艺术家将生命意识融注到作品中,

使作品有了经久不衰的内因,

使作品有了质感和回望的生命力,

纵然时空穿梭流逝。

泛氏影像

气象大、气格高、浑朴苍茫,

德国思想家歌德曾说,

“如果想写出雄伟的风格,

他也首先就要有雄伟的人格。”

决定作品分量的是艺术家的人格,

中国南北朝时期张融有言,

“不恨我不见古人,所恨古人不见我。”

这是傲骨与气魄,

是创作史诗的雄心,

是高度文化自信的表现,

是拥有独立人格的文化精神体征。

《拉斐尔的异象灵见》中有这样一段话:

如若不能穿越千山万水的阻隔,

攀援人迹罕至的废墟,

进而登堂入室、

奉上深情的一吻,

那迷宫深处的历史女神是不会为你苏醒的。

在永恒轮回的世界里,

一举一动都承受着不能承受的责任重负。

米兰·昆德拉

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写道,

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

让我们屈服于它,

把我们压倒地上。

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

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

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

它就越真切实在。

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

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

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

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

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

李泛
摄于2020年1月

选自《 恒古苍穹: 李泛丝路影像系列》

文字综合自《 苍衫彝鹰》等图书

Li Fan

Xi’an, China

These photos were taken in Bangladesh by Li Fan.Mr. Li Fan has been focusing his attention on the culture and civilization in countries along the Silk Road. He has published several collections of works including Yi People on the Liangshan Mountains, Under Bengali Sky and Religious Faith in Rural Yunnan, China .

影像当随时代,镜头书写历史,为丝路备存影文。李泛行走“一带一路”,长期关注丝绸之路文化,秉持“时代符号、人类情感”,以摄影为笔,致力于丝路影像工程深描——用影像贯通『一带一路』,撰写丝路文明,勾勒出一条具有属己美学特质的影像丝绸之路,至今已出版『李泛丝路影像系列』图书《恒古苍穹》《苍衫彝鹰》《穆花苍烟》。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