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立后的六十年里,苏州国画院在继承吴门画派笔墨传统基础之上,尊重艺术规律,着意创新,追求和表现中国画独特鲜明的艺术风格,组织推出各项展览活动,开展交流活动,得到了国内外美术界、理论界权威人士的充分好评。梳理苏州国画院建院六十周年以来的历程,画院画家们所创作出的优秀作品以及参与的一系列艺术事件,既承载着苏州国画院淳厚的历史,又见证了建设小康社会以来的变迁和进步。接下来我们将连续介绍苏州国画院建院六十周年以来的创作成果,用28位专职画师的优秀作品,连接苏州国画院的历史与现状,并期待年轻一代画家能够遵循苏州国画院“德厚艺精”的院训,延续吴门画派注重学术、精研笔墨的传承,开创新的未来。
杨明义
杨明义,1943年出生,毕业于苏州工艺美术专科学校,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文化部国韵文华书画院副院长,海华归画院副院长,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艺术中心研究员,苏州大学客座教授,李可染画院研究员,对外经贸大学奢侈品研究中心高级顾问,苏州国画院专职画师。
独立人格和独立的审美追求
——邵大箴
杨明义出名很早,“文革”后期就以杰出的水印木刻版画受到画界的关注。20 世纪80 年代初期和中期,人们在谈论江苏水印木刻艺术时,没有不提到杨明义的名字的。他的画之所以能在一般画家的作品中脱颖而出,一是形式感强,二是感情真切。这两点都很重要,在那个时候,画家中敢于而又善于用形式美感来表达自己真实感情的人,不多。这说明,杨明义是有艺术天分的,天分来自他的遗传基因与家庭教养。不过对画家来说,天资仅仅是艺术成长的有利条件,而不是成功的关键,仅有天赋而不勤奋,往往是少年得志和风光一时,因后力不足成不了气候。
杨明义不以自己有才而稍许懈怠,他勤奋好学,古今中外上下求索,广为结交良师益友,切磋技艺,开阔胸襟。他到美国求学多年,异国学院对他的艺术发展所起的作用几乎微乎其微,而世界各国博物馆中历代大师的典范作品,却为他提供了丰富的滋养,他在敬佩、赞赏中暗暗体悟艺术创造的规律和原理。同时,中外美术的同和异,也引起他浓厚的兴趣。正是在对中西艺术默默地比较中,他加深了对中国传统艺术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了民族文化和艺术的自信心,也对当今中国美术在世界格局中的位置有了较为清晰的判断。
杨明义 姑苏五老峰 166cm×233cm
比较一下杨明义出国前后的艺术创作,可以明显看到发生的变化,他对水墨艺术的兴趣更浓厚,更注重笔墨的情调、韵味以及作品的意境,也更注重形式语言的独特表达方式了。也有不变的地方,他仍然那样重视对自然的观察和忠实于对现实生活的体验,仍执迷于绘画的手艺。也许正是这两点,他觉得,他的艺术发展空间在养育了自己的故土,而不是在以行为、观念为主要表达方式的西方国家。他毅然决然地回到了祖国,在这里施展自己的才能。
江南山水是他作品的主要题材内容,生于斯长于斯,从最早拿起画笔开始,他便痴迷于水乡的景色之中。河塘星罗棋布,柳树成荫,小桥流水……这里的人民的勤劳、智慧既表现在阡陌水田的耕耘和房舍、园林的建设上,更体现在跨越河界的桥梁设计和建筑之中。南方的桥,各种材质,形式多样,大都建于古代,虽历经岁月沧桑,但仍然有强健的生命力,不仅至今仍为人们日常交通所必需,更以其与自然环境协调一致的质朴形式,显示出一种独特的力和美。桥,是江南历史和人文传统的一部分,也是江南人和自然“气质”的形象化符号。它似乎是忍耐、宽容、大度和联结四面八方的象征。苏州家乡的桥,早就出现在杨明义的艺术视野之中。他早期的作品常有桥的图像出现。可是集中以桥为主题进行有一定规模的系列创作,则是在他回国之后的2004年,他画遍了苏南、苏北的桥,跨过省界画浙江的桥……他的这一题材选择已经具有独一无二性,可是真正能显示其系列作品的价值和意义的,不是题材内容,而是作品不同于一般的艺术构思和形式语言。
杨明义 金色水乡 68cmx136cm
有古今中外艺术修养的杨明义,坚持自己对水墨艺术的理解,运用自己的表达方式,重视笔墨语言,但不亦步亦趋沿袭文人画的套路;关注客观物象的真实性,又不为形式所拘束,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在艺术语言上别出心裁。在国内外画界都强调艺术个性的声浪中,他以沉静的心情画他自己喜欢的画,似乎对艺术个性的问题漠然视之。因为他懂得,艺术个性是艺术家个人综合修养的自然流露,有什么样的艺术家,便有什么样的个性艺术,艺术的个性面貌是做不出来的。杨明义的艺术作品之所以使人觉得率真、自然,便是因为他借助桥及其周围的自然环境和人的活动,表达自己真实的感情,没有丝毫的造作和矫饰。他把水墨和色彩当作表现感情的艺术手段,没有先入为主的框框,不受文人画模式的束缚。他深知,每一个画种的艺术语言,都有自己较为固定的程式,后人应当尊重和学习,可是这种程式又不是僵化的、一成不变的。
杨明义 青山春树人家 68cmx136cm
杨明义 终日江南雨 97cmx180cm
所谓中国画,便是随着时代不断变革和不断更新的艺术体系,具有很大的包容度,不应当仅仅狭隘地理解为文人画的代名词。在杨明义的水墨作品中,既有文人画笔墨、章法的影响,也有西画的素描造型和写生的痕迹,还有水印木刻和水彩画的技法。这些技巧、技法在他的艺术创作里形成一个有机的综合体,可称之为杨明义画风。大概正因为如此,有些人认为他的作品不是纯粹的中国画,而另一些人又认为不够当代……而依我看来,这恰恰是杨明义艺术创作的特色所在,也是当今中国画走向多元观念和多样形式不可或缺的一条探索与创新之路。
杨明义 周庄之秋 136cm×68cm
杨明义 姑苏雪68cmx68cm
回顾20世纪中国画的历程,我们清楚地看到,支撑它发扬光大的力量来自两方面:广泛的历史传统观念和开放的现代意识。所谓广泛的传统观念,是指中国画多方面地吸收民间艺术、金石碑学以及其他艺术的营养,而不拘泥于文人画本身的传统;所谓开放的现代意识,则是指中国画要借鉴其他民族艺术的观念与技艺,要关注现代人的审美观念。杨明义不但不以自己的水墨画不是所谓“正统文人画”而苦恼,相反,他满怀信心和带着难以抑制的激情在浇灌自己的艺术之花。他尊重面对自然的感受,自由地运用笔墨与色彩,以形写意,借景抒情,传达客观对象与自己心灵世界相互碰撞而产生的旋律与节奏。这既是我行我素,又暗合艺术创造原理的艺术创造。这是杨明义对自我艺术意识的确信,也是有独立人格和独立审美追求的艺术家应有的品质。
杨明义 江南瑞雪图 136cm×68cm
杨明义 秋塘 103cm×97cm
地址:苏州市姑苏区庆元坊12号
电话:0512-65225575 0512-65118319
邮箱:[email protected]
为了进一步展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时期的美术代表人物的创作业绩和艺术成就,进一步弘扬中国美术文化,展示新中国60年中国美术家的艺术风采,也为后人研究这个时期的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