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何晶
5月29日,“从泥土到语言——以陶瓷为媒介”艺术家群展正式在上海明珠美术馆对公众开放,将持续至8月22日。
此次展览从陶瓷的材料泥土出发,探索艺术观念和艺术语言,为观众带来一系列古代陶瓷及工艺美术以外、以陶瓷为媒介的独特艺术创作。
明珠美术馆馆长、策展人李丹丹介绍说,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用火烧湿泥土制成陶器,成为新石器时代的开端。人类对“泥土”的发现与探索,从近万年前延续至今,在中国更开辟了从瓷土到瓷器的新天地。
陶瓷既是最古老和日常的材料之一,也是与中国的历史文化、域外文明交流史连结最紧密的艺术媒介之一,陶瓷也成为艺术家们观察与研究的对象。
此次展览甄选14位当下活跃在艺术领域具有代表性的中外艺术家,包括(法)塞莱斯特·布谢-穆日诺、陈小丹、耿雪、梁绍基、梁婉莹、刘丹华、刘建华、柳溪、苏献忠、隋建国、孙月、徐鑫桦、徐震、赵赵。
展出他们以陶瓷材料为媒介,或与之相关的创作,包括雕塑、装置、影像、绘画等形式的30余组作品。
其中,法国艺术家塞莱斯特·布谢-穆日诺创作的装置作品《无题之明珠》颇为吸睛,漂浮在水面上的瓷碗随着不规则的碰撞发出动听的声音。
艺术家在他的创作理念中表示,日常的骨瓷碗也能成为乐器,弹奏出美妙的声音,他希望这件作品让观众在声音与视觉艺术之间感受到自然与人工的平衡点。
陈小丹创作的《线》,则从女性艺术家的审美视角,给观众带来愉悦的观赏体验。
艺术家梁绍基创作的《醉》,利用球形化工玻璃烧瓶、陶土、氧化铁、碳、石膏、酒等材料制作而成。
他说:“球形化工玻璃烧瓶,果真烧起来,像太阳黑子一样爆炸,浓液四溅……继之,陶罐与玻璃瓶在冲撞中化为酒器。酒糟泛起红色,似火焰,似滴血,似赤日,又似地球的残骸……缕缕的蚕丝,其虚透、轻盈,像生命的呼吸一样在颤动着,于灯光下它泛起的丝光涟漪,流水不止、生命不息……”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朱绍杰
为了进一步展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时期的美术代表人物的创作业绩和艺术成就,进一步弘扬中国美术文化,展示新中国60年中国美术家的艺术风采,也为后人研究这个时期的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