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艺术机构 >

外婆、妈妈和我

2021-07-12 15:36:05

乌密风

乌密风,女,1920年11月生,浙江省杭州人。1943年毕业于国立艺专,师承林风眠、陈之佛、邓白诸前辈。毕业后任职敦煌艺术研究所,东北鲁迅美术学院。擅长工艺美术和水彩画。历任鲁迅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系主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兼任中国流行色协会顾问、辽宁美术家常务理事、辽宁工业美术家协会副理事长等,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第三、四届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代表、辽宁省高级职称评定委员会委员、沈阳市政协会员等。多次领导师生参加北京十大建筑及北京人民大会堂辽宁休息厅的装修设计。理石壁画《睡莲·百合》入选北京人民大会堂辽宁休息厅;毛织壁挂《卧佛》入选辽宁工艺美术精品展,并获一等奖;水彩画多次入选全国美展、全国水彩画展,其中水彩画《牡丹》获1996年第三届全国水彩画银奖。水彩画《牡丹》《水仙》《扁竹莲》三幅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出版有敦煌图案、花卉图案、乌密风画集、乌密风水彩画集等。1998年被评定为荣誉终身教授。

周永红

周永红,1977年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染织设计专业,1982年毕业。鲁迅美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家用纺织品注册设计师协会高级设计师,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会员,中国流行色协会会员。

纤维作品《纤维设计》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并收入《第九届全国美展设计作品集》、《鲁迅美术学院作品集》、《鲁迅美术学院*汉阳女子大学教授作品交流》;纤维作品《郁金香》获第三届亚洲纤维艺术展优秀奖,收入《第三届亚洲纤维艺术展作品集》、《现代纤维艺术设计》。丝绸绘画《花卉之一》、《花卉之二》收入《1998——2008鲁迅美术学院教师作品集》。服装设计《人参娃娃》获辽宁省舞台美术设计奖。水彩作品《清新》入选辽、吉、黑三省水彩画展;水彩作品《水乡》《景物》分别收入《名家风景艺术》《名家景物艺术》(辽宁美术出版)。

出版著作有《新色彩基础构成》《装饰花卉》《装饰动物》《瑞兽图案》《美术设计解误法·色彩构成》《美术高考百日通·染织设计》等。合著有《东北民间美术总计·刺绣卷》等。

 白牡丹 1996 全国水彩画展银奖 75x85cm乌密风

艺术对于大多人来说是一种大美,是抽象的审美理想和情感。而于我而言,艺术并不宏伟、不陌生、不抽象,它浸润了我的家庭,溶解于对长辈们的情思之中,我虽未得其三昧,但也一直在享受着温和的滋养。如今的我在东北大学艺术学院工作,从事环境设计的专业教学。说起来我也算是从小与艺术结缘的人,在我很小的时候,常听到别人叫我出生在艺术世家的孩子,我听不出其中的寄予,只知道家里的长辈和姐姐们都是学画画的,我长大了也要学画,要和她们一样。初中毕业时,我考入鲁迅美术学院附中,选择了留在这个艺术大家庭里。在考大学填写志愿的时候,我觉得自己的绘画天赋很普通,就选择了设计专业,一路上从环境设计的本科陆陆续续读完了博士,一直在研究城市景观环境设计的相关问题。

令箭荷花 1992年 58.5X51.5 cm乌密风

直到读博期间遇到了导师董雅教授,虽然他的研究领域是建筑环境艺术,但他很热爱绘画,有时间就叫我去他画室聊上一会,或坐在一边看他创作,他一边画一边跟我讲:“其实绘画也好,设计也罢,在广义维度上都是相通的。不要就抱着专业不放,没事画几笔,欣赏大美。”当时我也没有深想,可近些年工作之余,我慢慢有了些体会。我回想,为什么我天资平平却仍然喜爱艺术?为什么我会觉得生活中到处充满了美?为什么我对抽象的图案很敏感?这些被我忽视很久的问题逐渐出现在眼前,思前想后我认为是家庭的艺术氛围,以及外婆和妈妈潜移默化的影响为我埋下了艺术的萌芽。艺术于我,就是小时候外公、外婆家那间堆满画板和墙角里挤放着满是颜色和画笔的神秘画室,和墙上挂着的一幅幅画作;就是很小的时候跟着妈妈挤班车去她工作的地方看她教学生画画,翻看她笔下一张张精美的图案;也是她们向我描绘的一段段精彩的人生过往。

水仙 1984年 44X43 cm 乌密风

我的外婆

我的外婆叫乌密风,直到我高中时才慢慢对外婆有了一些了解。她1920年出生于杭州西子湖畔,我常翻看她的相册,看外婆年轻时的照片,感叹她那江南女性独特的气质,优雅又自信。幼儿园时期,有段时间寄住在鲁美外婆家。记忆中,家里总是不断有人来拜访,多是找外婆探讨工作,求教指导学习之类相关的要事。有时正好在吃饭时间来客人,外婆也总是放下碗筷到画室待客,直到我们都吃完了她还没有出来。在鲁迅美术学院,外婆是被人敬重的长辈、学者,不仅是因为她致力于筹建工艺美术系,装潢、染织专业,更是因为她严谨治学、不辞劳苦对待工作的态度和崇尚艺术的品格。但相对于教育家的身份,我更喜爱身为画家的外婆。

迎春 1981 45X45 cm乌密风

向日葵1995年 70X52 cm乌密风

白扁竹莲 1991 69X52 cm乌密风

外婆家里有一个重要的空间,那就是她的画室。从小到大在外婆身边陆续搬了几次家,每次到了新房子,外婆总会留出一个房间作画室,那是她每天使用最多的空间,也是我最喜欢去的地方。外婆有时会让我画速写,她来当模特,我的速写连续就是从家人开始的。无论我画的好与坏,外婆总是笑呵呵的给我鼓励,从没批评过。我在鲁美大院里长大,很多好朋友的长辈也都从事艺术工作,有时大家在一起玩时会互相炫耀家里的画室,分享在画室里看到的奇妙的作品。我曾经一度认为每个人的家里都会有这样一个房间,后来长大了才知道并非如此,出生在这样的家庭是我的幸运。现在我自己的家虽然家里不大,但也保留了一个角落作为画室,也是留住了小时对外婆画室一份留恋。

丁香 1994 51.5X48.5 cm乌密风

牡丹 1973 31.5X23 cm乌密风

牵牛花 1992 54X50 cm乌密风

外婆爱花,她的水彩、水粉画作品也主要以花卉为主题。她认为人生如花,生命的成长与衰亡,物我相同。她在描绘花时,从中找到了她崇尚的人格,喜爱的情境,抒发了自己的感情,寄托了自己的精神。从我记事以来,外婆一直在研究水彩花卉,花的种类繁多,既有尊贵神秘的牡丹、睡莲和昙花,也有亲民的迎春、丁香和春桃。小时候最期待和外婆到院子里采花,记得那满院子的丁香花和迎春花,我穿梭在花丛中,跟着外婆找那些姿态优美的枝丫。外婆是崇尚写生的,画之前要观察花卉的形态和变化特征,从发芽、出苞、初开、盛开一直到凋谢,她说只有充分了解、熟悉和热爱它们,才能在水色交融中表现出花的姿态、韵味和意境。以至于后来大家都说外婆是将写生创作融合为一体的画家。她在写生中创作,创作中写生,她的画将技巧隐藏在情感表达中,没有炫技的痕迹,只有喷薄的生命力。外婆的色彩修养很好,色域极宽,能全方位地控制色调,从冷到暖,从明到暗,从热烈到含蓄。她的水彩透而不薄,细腻中透着厚重,用笔洒脱而稳重。这些都是她多年的历练,才成就了她那些优秀的绘画作品。

鲜花 1990 75X82cm乌密风

蟹爪 1993 49X55.5 cm乌密风

雨后 1990 77X75cm乌密风

印象中外婆的画室里有许多画板和画笔,我曾不解的问,画完一张再画另一张,为什么要用那么多块画板;大中小号水彩画笔都齐全,为什么还要那么多只写书法的毛笔?后来慢慢了解,外婆会同时画几张画,因为当她不确定如何表达景物色彩或情感发生变化时,她会停下来重新观察和思考,而并非根据经验完成作品。这个过程有时会持续很多天,也有时会突然爆发灵感将原画洗掉或补上关键几笔使画面立刻熠熠生辉。而对于画笔,外婆觉得水彩画笔适合刻画剔透轻盈的花瓣,而书法毛笔则可以较好的表现枝干的苍劲和明暗关系。看外婆的画,起初会觉得大气磅礴,即便是平日里常见的野花,也会觉得酣畅淋漓。但仔细看,会发现无数的细节隐藏其中,色彩的混合变化,笔锋的轻重转折,以及构图空间的虚实都体现了她对作品的深刻雕琢。见画如人,外婆一生用画笔描绘作品,作品静静地讲述她的情感精神。

令箭荷花 1992年58.5X51.5 cm 乌密风

我的妈妈

相对于外婆,妈妈周永红对我的影响是直接和深刻的。妈妈也是个老师,退休前一直在高校从事染织设计专业教学,平时课余时间会画画水彩,且热爱做手工。小时候的印象中,妈妈总是很忙碌,奔波在学校里,课堂间。在大连生活的那段时间,因为没有长辈帮忙,她常会把我带去学校,我便穿梭在系资料室里、走廊里及学生专业课教室里,看墙上的范画(也是妈妈的作品),看着大哥哥、大姐姐们描摹和创作者各种形色各异的图案作品,我也会在他们废弃的草稿纸上涂涂画画。如果说起我从艺的早期启蒙,这也算是重要的一个阶段。

寂 2014年72x52cm 周永红


花卉58x48 cm 周永红

丁香花开 2014年70x52cm 周永红

妈妈也是成长在艺术家庭里的孩子,外公外婆年轻的时候为了追求艺术历经了许多波折和艰辛。妈妈常听外婆讲抗日时期她在国立艺专求学的经历,在敦煌千佛洞研究壁画图案时期的工作与生活。外婆告诉妈妈追求艺术是一种信仰,需要无止境的付出时间和精力去耕耘。外公、外婆的经历唤醒了妈妈内心里对艺术的向往,她很幸运的参加了文革后第一届高考,成功就读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染织美术系。上学的时候妈妈发现她的班主任老师正是当年敦煌研究所所长常书鸿先生的女儿常莎娜老师,缘分就这样在妈妈的身上将外婆曾经的过往与她连接在了一起。几年的专业学习让妈妈的人生有了重大的改变。她继承了外公、外婆的事业,同时也圆了自己的心愿,能拿起喜欢的画笔画自己喜欢的画。妈妈和外婆很像的是在面对人生转折时刻也很坚定。这种品格也一直影响着我,在追求艺术的路上不惧独行,带着信仰和热爱不断耕耘。

泊 2017年53x36cm 周永红

草原龙胆 2012年 72x52cm 周永红


初雪2017年55x40cm 周永红

对于水彩画,妈妈有些天赋,从小的耳濡目染及后来专业训练学习了一些外婆的绘画技法。我觉得与外婆不同的是,妈妈更像是在用水彩记录生活、诉说心情。这可能时代背景不同及对绘画理解不同而产生的差别。妈妈的水彩画是在追求一种安静和润物无声的境界。

街角丁香 53x68cm 周永红


礼赞2012年 72x53cm 周永红


苗寨 27x36cm 周永红


思念 53x68cm 周永红


无邪 2014年72x52cm 周永红


闲暇时光 35x55cm 周永红


幽 2014年56x52cm 周永红

余香 2012年54x46cm 周永红


小小白七岁2020年 35x26cm 周永红

本文作者:杨小舟

博士东北大学艺术学院讲师

END

版权归原作者 仅供学习交流

艺术传递情感

艺术发扬生命

在这里优秀的艺术家展现

他们的才华

艺术家的饕餮盛宴邀请您一同加入

长按识别二维码

欢迎关注&互动


欢迎投稿

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朋友圈也是一种赞赏

图片编辑:安墨

文字编辑:寻真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