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格雷厄姆,2017. 图片:Sebastian Kim ? Dan Graham/Lisson Gallery.
具有深刻影响力的美国艺术家丹·格雷厄姆(Dan Graham)于2月19日去世,享年79岁。格雷厄姆受到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让-保罗·萨特(Jean-Paul Sartre)、玛格丽特-米德(Margaret Mead)、让-吕克·戈达尔(Jean-Luc Godard)、莱斯利·菲德勒(Leslie Fiedler)、摇滚乐、犹太式幽默、罗伯特·文丘里(Robert Venturi)以及流行文化的多种表现形式的影响,虽然他不认同任何艺术运动或信条,但他的跨媒介作品常与极简主义、概念主义和后极简主义的遗产联结在一起。
格雷厄姆1942年出生于伊利诺伊州,在新泽西州长大。作为一个有文学抱负的青年,他在高中辍学后搬到了哈德逊河对岸的纽约,并于1964年成立了约翰·丹尼尔斯画廊(John Daniels Gallery),举办了索尔·勒维特(Sol LeWitt)的首个展览。1965年画廊关闭后,格雷厄姆搬回到新泽西,开始拍摄郊区房屋的照片,后来成为艺术家最著名的作品系列之一《美国之家》(Homes for America, 1966–67)。与此同时,格雷厄姆开始撰写摇滚乐和艺术评论,这源于他对“艺术作为一种社会符号”的理解。格雷厄姆的文章被编成很多文集,包括刚刚出版的《博物馆进化思考及其他新写作》(More Nuggets or Evolution of the Museum and Other New Writings,2021)。
1960年代末,格雷厄姆开始使用声音、影像、镜子、行为和反馈来创作作品,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观众在被其他人观察时观察他们自己”。在1976年的第37届威尼斯双年展上,他用一大块隔音玻璃将一个房间隔成两半,其中一个房间的后墙是一面镜子。观众们被要求在房间里待半个小时,看着自己被观看。这件作品《公共空间/两群观众》(Public Space/Two Audiences)开启了格雷厄姆的建筑创作尝试。之后,他进一步探索家庭和办公空间,在接下来的四十年中创作了著名的“亭”(Pavilion)系列。格雷厄姆后来又参加了两次威尼斯双年展,三次惠特尼双年展,四次卡塞尔文献展,两次明斯特雕塑展。2009年,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举办了艺术家在美国的首场回顾展,“丹·格雷厄姆:超越”(Dan Graham: Beyond)。
20世纪80年代,格雷厄姆成为纽约朋克和实验音乐界的前辈,他与音速青年(Sonic Youth)合作,并与格兰·布兰卡(Glenn Branca)和罗伯特·隆戈(Robert Longo)等人结为好友。他的散文电影《摇滚我的宗教》(Rock My Religion,1983–84)认为摇滚乐谱系始于美国早期的宗教崇拜,如震教(Shakers),并一直延续到战后。2004年,他与托尼·奥斯勒(Tony Oursler)和罗德尼·格雷厄姆(Rodney Graham)合作制作了摇滚木偶剧《不要相信30岁以上的人》(Don’t Trust Anyone Over Thirty),由Japanther乐队现场配乐。
“亭”系列作品在格雷厄姆职业生涯的后半段占据了主导地位,曾出现在包括Dia Chelsea和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屋顶上。“这件作品是关于时间的,”格雷厄姆在谈到该系列时曾说,“极简艺术是静态的。而我的作品一直都是跨主体的。”
为了进一步展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时期的美术代表人物的创作业绩和艺术成就,进一步弘扬中国美术文化,展示新中国60年中国美术家的艺术风采,也为后人研究这个时期的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