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子夜,学弟闻松博士看了母校的发文链接,发信息来:“我能理解你的不容易,这一条艺术之路,一路走来多少不易”
是啊!夜倚床头看俄乌新闻,身无半亩心忧天下心中不无郁郁之时收到母校艺术学院院长张卫发来的链条,思绪迅速切换到1993年94年间创作这批作品时的心境,有什么样的心境才会有什么样的作品,作品里的内涵无不沉浸着其时其地的心力交瘁与抗争、呐喊!
1993年计划经济改革印染工程师的我下海经商,被呛的半死,竟然安然无恙,因业绩不俗1994年被提拔为印花厂厂长,面对一个半年都不开门人心涣散的烂摊子,我临危受命走马上任,让工厂连续三个月不休息,加班加点,夜以继日三班倒,创造了印花厂历史上的辉煌。
今天回顾往事只是三言两语一带而过,其中艰辛如人饮水,而国家经济改革沧海横流中书生的我奋力一搏让曾经沉睡的我苏醒了,《惊蛰》是生命的苏醒。
这些作品都是在空闲、无聊、郁闷中躲在砂洗厂二楼小斗室中的“自言自语”,是无法示人郁闷的喃喃痴呓,是自我内心压力的释放与转移,是自我的天问与内观抽象的疏理。是在特定情境下“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的信天游。没有任何功利目的,没有想成名成家,只是内心深处的恐惧、苦恼、思辩与呐喊的幻化。
说厚积薄发有些书面化未免骄情,说的通俗一点,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精力过剩,激流勇进,四处碰壁,又一筹莫展,焦头烂额,不甘平庸,困兽犹斗,路随山转,豁然开朗,柳暗花明……我真实的心灵状态借着“儿童般”的游戏“移情”甚至“迁怒”,聊以慰藉,“精、气、神”与之同频共振发出的心灵的震颤。
真感情就是好文章,何况又是上天的恩赐,让我生活、工作在这么一个世界上最先进印染设备的工厂,简直是天造地设的一个“版画工作室”,近水楼台先得月,是上天的眷顾啊!
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版画》第九期:广州美术学院版画作品选、张坚如、吴清华、郑忠、郑学武作品选、中央美术学院94助教班作品选。
《中国版画》第九期“丝网版画的新天地~读郑忠版画有感”李树勤(江苏省版画院院长)撰文
《中国版画》第九期“丝网版画的新天地~读郑忠版画有感”李树勤(江苏省版画院院长)撰文
《中国版画》第九期“丝网版画的新天地~读郑忠版画有感”李树勤(江苏省版画院院长)撰文
玉在山而草木润,1994年年底,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我异想天开,扛了这一圈画从南京(南艺、江苏版画院)、天津美院、中央美院(拜访广军教授),他推荐我到人美《中国版画》见副主编李飚,李飚看了画之后说“就算《中国版画》给你约稿了”,后来专访专版隆重推介郑忠版画。再到浙江美院拜访丝网工作室主任陈??强教授,陈教授把我引荐给版画系主任韩黎坤,在版画系画廊做了一天的“郑忠丝网版画观摩展”。一圈“游学”走下来十多天,心一下子通了!
在对的时间、地点、形势下做对了事,遇对了人,成就了《中国美术全集》的一页。阿弥陀佛!
1994年年底郑忠(左2)携作品拜访天津美院版画系主任陈九如教授(右2),得到了陈九如的热情接待、肯定和指导。
1994年年底拜访中央美院版画系主任广军教授。
1994年年底拜访浙江美院丝网工作室主任陈聿强教授,陈教授引荐系主任韩黎坤,韩黎坤为郑忠在版画系画廊办“郑忠丝网版画观摩展”,这其实是我平生第一次个展。
左起:浙江美院版画系主任韩黎坤教授、艺术青年郑忠、浙美丝网工作室主任陈聿强教授、版画系教师孔国桥。
浙江美院版画系的大爱给初出茅庐的我十多天的游学划下了一个动人的感叹号!敢问路在何方?路就在脚下……
郑忠版画作品论文选
郑忠处在一个特殊的位置上,就丝网版画及现代艺术的创作而言,他有着硬件与软件的优势。硬件是指他拥有最先进的丝网工艺设备;软件则是指他有着丰富的生活阅历和诗人的气质与修养,尤其是古典文学的修养,这种修养在当今进行现代艺术创作的艺术家中并不多见。对于版画,郑忠是无为而为。他原先在学校学过油画和水墨画,后来进修过铜版,参加工作后搞过一段时间的设计,设计的经历可能为他进入抽象艺术打了一个伏笔。由于偶然的机会他来到一家印染厂工作,接触到当时最先进的丝网设备,自从萌发了丝网创作的念头后,就一发不可收拾地进入版画世界了。虽然郑忠是被丝网的制作过程与视觉效果所吸引,但他仍然认为媒体只是一个中介,是把自己的感觉、思考和学养以视觉形式呈现出来的手段,纯视觉的构成并不是最终的目的。这显然是一个矛盾,因为艺术作品最终是以其视觉表现的力度与美感来打动观众。从郑忠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的意思是指形式的表现力不完全取决于形式的预设,更重要的在于实现形式的过程。有了这样的观念,机械的、冷漠的丝网制作过程就注入了感觉的、能动的活力。
(作者:易英《世界美术主编》原载于《艺术界》1998年5、6双月刊)
郑忠是一位十分刻苦与勤奋的版画家,他是通过不断地自学与求学而成才的。他纳于言而敏于行,笃信好学,对版画艺术的热爱是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朝思暮想,欲罢不能。对于郑忠来说,总有一种力量在无形地推动着他,他觉得生而为艺术,有一种使命感与责任感,为艺术的理想、信仰所驱使,如野生动物一般昂扬地生存,啸傲山林。从一个海军潜水员到当代优秀的版画家,郑忠走过了艰难的研修之路,逐渐找到了自己的艺术方向。他先后在南通师院、南京艺术学院、浙江美院、江苏版画院、中央美院进修学习,并且向台湾著名版画教育家廖修平教授、加拿大铜版画家大卫·西维贝格学习专业技法。在郑忠的作品中,人们可以看到多种版画技法语言的娴熟运用,可以说,郑忠在当代中国版画家中具有很高的专业素质。近十年来,他之所以入选了许多重要的国际性版画展览,和他的版画所具有的优秀的内在品质有关。回首郑忠的艺术创作,从他十年前“第五届中国三版展”、“中国版画版种大展”中双获银牌奖的代表作《米字格No.1》,到今天在芬兰、西班牙等国巡回展出的个展,可以看到郑忠默默的劳动和心灵的步履,而作品则是心境与思路的雪泥鸿爪。如果说,郑忠的每一个创作高峰犹如起伏于崇山峻岭的长城烽火台,那么,不断激励他的学习欲望和创作的冲动,则如地层下的岩浆涌动。
作者:中央美院美术史论系博士、中国著名美术批评家:殷双喜
原载《现场》殷双喜论文集
以中国传统艺术的“天地境界”为切入点,反观自身,是郑忠版画创作常用的一种视角。《惊蛰系列》是对中国传统时令节气的有感而发,其实是预示自我内在意志、悟性及慧根的苏醒,是对自身生命节律与大自然同频共振的一种喜悦,是对自我创作冲动和艺术张力的寓拟。《极地》系列所表现的是一种超验的时空,理想中的境地,这种极地境界也是作者的一种心灵境界。郑忠有过六年南海潜水的生涯,这对坚强意志的磨砺,豪放性格的养成,极地胸怀的陶冶,以及铸就他运动员式的体魄,都起过重要作用。因此他对这段海军潜水经历无怨无悔,并充满自豪感。他在一首《极地》诗中写道:“我人生的起点构筑在山的脚底、大海深处。我来自极地,我涌动过岩浆,我融化过冰雪,我奔腾过山川,生命之火已锻烧过我的骨骼。”正是这种经历和气魄使他能以“殉道式的意志”,“甘于寂寞的牺牲精神”,去追寻艺术的终极目标,开启版画的极地境界。
郑忠艺术的成功具有多种因素,就其个人而言,除全新的观念,先进的技艺外,诗人的气质,文人的学养,军人的意志,运动员式的体魄,这多种优长集于一身,不仅使他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而且蕴含着真正到达极地境界的潜能。当然他丝网版画现代语式和传统情结的双重品格,后者虽底蕴较浓却仍需深化与发掘,前者虽语素灵动而富有新意,却需继续完善与升华。可贵的是郑忠对自己艺术的问题点有着清醒的认识,对自身潜能的发挥也有足够的信心。当笔者草成此文时,他正在寻求到最高美术学府的版画研究班深造,如果此愿望得以实现,也许会成为他进军艺术极地的一个新的更高的起点。
作者:齐凤阁 原深圳艺术学院院长中国著名版画理论家
原载《美术研究》1998年第3期
为了进一步展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时期的美术代表人物的创作业绩和艺术成就,进一步弘扬中国美术文化,展示新中国60年中国美术家的艺术风采,也为后人研究这个时期的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