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艺术兴起后,它在继承、更新原有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努力吸收印度、尼泊尔等国家的艺术精华,成为中国艺术中别具风格的艺术门类,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绘画风格,使其日趋完善和成熟。
尼泊尔画派
尼泊尔画派主要流行于11世纪至13世纪,松赞干布娶了尼泊尔的尺尊公主,随同公主进藏的有尼泊尔艺术家,他们把尼泊尔的艺术风格融入于西藏本地艺术之中,形成了唐卡中的尼泊尔流派。这个流派的绘向以暖色调为主,画面中央的主尊占有很突出的地位,护法诸尊被安排在四周整齐的小方格内,造像较为简单,身段僵硬,着衣少而单薄,饰物沉重感强。
唐卡最早是受尼泊尔风格的影响 在公元7世纪左右,随着佛教的大量传入,西藏境内大兴建寺修庙之风, 当时寺庙内的壁画、塑像等都由尼泊尔和中国的画家、雕塑家所塑绘, 自此之后到15世纪之前的由尼泊尔和藏族艺术家创作的作品,后人一并称之为尼泊尔画派。
齐岗画派
齐岗画派由雅堆·齐乌岗巴创立,这一田派主要流行于13世纪的卫藏地区,它一方面继承了吐蕃时期和分治时期的绘画神韵,另一方面也吸收了尼泊尔画风的某些特色,主要在于构图上既继承了尼泊尔画派的构图,又稍有变化。中央的主尊所占有的位置相对减少,在色彩上仍然以暖色为主凋。在背景上,此画派喜欢用卷草纹作为装饰,更为生动细腻地描绘了人物的手指、脚趾等细微之处,也使人物的姿势、服饰等更为流畅、飘逸。
隆钦绕强巴像唐卡(齐岗画派)
勉唐画派
勉唐画派又译称"门赤画派"。是藏区近代影响最大的绘画流派,以拉萨为活动中心,主要流行于卫藏地区。 该画派的创始人是勉拉·顿珠嘉措,他出生于洛扎勉唐(今山南地区),勉唐画派由此而得名。这一画派主要流行于卫藏地区,是15世纪以后影响最大的绘画流派。其绘画特点是主尊身后的背景加入了汉地的青山绿水等元素,造像的法度也更为严谨,尤其注重线条的运用,色调活泼鲜亮,布局也活跃多变。
勉唐画派绿度母
汉地的青绿山水加进主尊身后的背景,以往红、蓝和红、绿两色对比为主的画面变为石绿色调。加强了主尊着装的汉族化表现。
钦则画派
钦则画派形成于15世纪中叶以后,主要流行于后藏和山南地区,创始人是贡嘎岗堆·钦则钦莫(另译:贡嘎岗堆·钦泽切姆)。钦则钦莫自幼酷爱美术,在传统藏传尼泊尔派绘画的基础上吸收中原汉地、印度等地的绘画技法,创立了画派。钦则画派在构图上保持了印度-尼泊尔绘画传统中主尊像较大的特点,重点突出,周围众小像排列井然有序。但在风景表现中已开始融和汉地绘画的表现程式,逐步形成藏民族绘画语言体系。
钦则画派在构图上保持了印度和尼泊尔绘画传统中主尊像较大的特点,重点突出,周围众小像排列井然有序。但在风景表现中已开始融合汉地绘画的表现程式,逐步形成藏民族绘画语言体系。对于勉钦两派,画界历来有“一文一武”之说,勉派尚“文”,钦派尚“武”。
噶玛嘎孜画派
噶玛嘎孜画派又译“嘎玛嘎赤画派”,亦简称“噶孜派”或“嘎赤派”,脱胎于“门孜”画派。流行于藏区东部,以四川省甘孜、德格和西藏昌都为中心,相传在16世纪由南喀扎西活佛创建,以噶玛巴大法会而得名。噶玛嘎孜画派的风格来源较为复杂,其创派人物南喀扎西活佛以南亚梵式铜佛像为范,深受勉唐派绘画嘎丹夏觉巴·页觉彭德的影响。经与南喀扎西同时期的八世噶玛巴活佛米久多吉总结先师及自己的经验,撰成《线准太阳明镜》,从而奠定了噶孜画派的理论基础。
该画派最大特点:时空处理较为灵活,采用了散点透视的手法,结合了汉式山水和藏式工笔的优点,使画面显得更为深遂神秘而丰富。
噶知画派
噶知画派的创始人是噶玛巴?却央多吉,主要流行于17世纪。这一画派是在勉唐画派的画风上,以丝制的十八罗汉唐卡为范本,吸收了汉地美术树木、花卉、建筑的绘画技法,在继承勉唐派、噶赤派传统的基础上创立了新的画派。
接下来请朋友们欣赏一组编号为138-973773的红唐大势至菩萨唐卡:
为了进一步展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时期的美术代表人物的创作业绩和艺术成就,进一步弘扬中国美术文化,展示新中国60年中国美术家的艺术风采,也为后人研究这个时期的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