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艺术机构 >

崔如琢: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

2022-04-27 22:27:22

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以坚持文化传承、树立民族文化自信、维护民族尊严作为其人生信念。

“中国的墨有一种沁人心脾的清香,这种清香,能禅助画家驰骋文思”

崔如琢1944年生于北京,曾执教于中央工艺美院,1984年获美国纽约杜威大学荣誉艺术博士学位,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从艺逾五十载,他早年作画取法石涛、八大山人、吴昌硕、傅抱石等先贤大师。书法承袭碑派书法家郑诵先,绘画为李苦禅入室高足。

崔如琢誓愿宏深,绍续前贤,振兴指墨书画

崔如琢的巨幅画作《荷风盛世》在人民大会堂

2011年1月,崔如琢的巨幅画作《荷风盛世》在人民大会堂揭幕,这幅作品长18米,高2.8米,悬挂于人民大会堂二楼回廊北侧。“听说他要为人民大会堂画一张关于荷花的巨制,我简直不能相信,不相信他怎么能在十二张宣纸上,画出我无法想象的画来。所以我排出时间,我要看一看,他到底怎么画!”回忆往事,上海中国画院画师谢春彦感慨万千。目睹了一个多星期没有草稿的作画,谢春彦竟放心了:“我感到高兴,我相信了!我用眼睛看到了崔如琢作画,他最大的一片荷叶我量了一下,有两米之巨。”

崔如琢作品《春夏秋冬》

钻研指墨书画十余年,崔如琢可谓成就斐然。国博展厅里,悬挂着一幅原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对其指墨画的评价,称其为“继往开来一大家”。崔如琢深爱中国画,在他看来,“中国画的美感,源发于一个大有深意的‘写’字。‘写’,不仅仅是一个笔墨技法的问题,其中包含了力度、速度、激情、悟性、灵气、学养;一个‘写’字,包含了绘画这一灵智活动的全部内质。”

2007年10月,“崔如琢美术馆”在北京静清苑开馆,展出其16岁至今创作的书画作品百余幅。画了大半辈子中国画,崔如琢仍保持着一份初心。“他对中国传统的看法,有时候你会觉得他有点固执。”谢春彦说,“举一个形而下的例子,他在人民大会堂画《荷风盛世》的时候,对方拿出了很多墨汁和大盘子,他拒绝画,他说我从来不用墨汁画画,我得研墨。这一句话,就说明了他对传统中国画的这种认真。”

“中国画讲究墨韵,故如何研磨,也大有讲究。”在崔如琢《研边之悟》一文中,他曾写道:磨墨时,要随顺时针方向重按轻推,远行近折,指力平衡,用力均匀,在这个过程,看着墨色,闻着墨香,自会进入古人所谓“古墨轻磨满几香,研池新浴灿生光”的美妙境界。从师苦禅先生,他始终不忘恩师教诲:“人品不高,落墨无法。”在中国传统写意绘画创作上,崔如琢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执着。

他以先生的作为为榜样:“当年苦老画画不但研磨,且惜墨如金。画完画以后的水盂里头,可以游鱼,清澈见底。那墨在纸上的运用,可以说到达了一个顶峰。”对现实的浮躁嗤之以鼻:“时下的一些画家,基于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只求尽快‘出活’,尽快地‘出售’,作画时将墨汁一倒,随手就画。其实,中国的墨有一种沁人心脾的清香;这种清香,颇能禅助画家驰骋文思。”

《和平颂》随同神舟六号一起遨游太空

“作为一个艺术家,要对当下的文化处境有清醒的认识”

崔如琢曾有过长期在海外生活的经历。他说,正是这种“漂泊”,使他发现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有着很多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激发了他对中西方文化的关系作更加深入的思考。“我很早就出国定居,在美国、欧洲的各大博物馆都参观过。可绕了一圈以后,我发现我的最爱还是祖国的写意绘画,根还在水墨之中。”

总有些画家问他:“你到美国那么多年,画的东西一看还是中国的,太纯了。”可崔如琢不以为然,“实际上,与传统相比,我的画风还是有很大变化的,但主体没变,也不能变,如果连主体都变了,还能叫中国画吗?”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在崔如琢看来,中国画不是只从技巧层面理解如何用笔用墨,更多的是在传达一种精神、一种境界、一种哲学意蕴。

“我对中国文化是充满自信的,这种文化自信源自我对传统的研究,我们有几千年的文明史,和悠久的绘画史。人们从中国画‘笔墨’中所能感悟到的那种‘技进乎道’的东西,西方人未必能够深刻感悟。”崔如琢说。

西方的文化,不能一味地盲目崇拜

一种悠久、深厚的文化传统背景,对于一个画家的成长,无疑是天赐的裨助。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沐受着这种“根文化”的艺术工作者,都会由此产生出秉承这份丰富馈赠的幸运感和自豪感。

西方艺术在国际市场上占主流地位,这对中国艺术领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崔如琢忧虑:“对于外来文化,中华民族从来都有着一种兼容并蓄的雍容大度。可时至今日,这种恢弘气度与开放精神,正日益弱化。不少知识分子面对西方的冲击,对我们的传统文化所采取的是一种虚无主义态度,因为他们觉得中国落后、西方先进,故一味地盲目崇拜,盲目向往。”

崔如琢《冷碧清秋水,秀色空绝世》创作年代:2019年 材质:设色纸本 形制:手尺 寸:引首34.5×127.5cm;画心37×1033.5cm

“东西方绘画在文化精神上有着本质性的差异。作为一个艺术家,必须对中西方文化的发展状况和基本脉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对当下的文化处境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唯有如此,才不会被趋之若鹜的潮流和时尚所左右。”

崔如琢还记得从苦禅先生游,最大的启发不仅在绘画技法,还有他对传统文化那种深刻的理解。“我跟他学画的时候,他说,白石老人讲,‘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即不要表面上去学老师,要学传统,学中国历史。”

“我觉得我所有的智慧,都源于强大的传统文化背景。”崔如琢说:“从一个民族的文化意识来讲,不管民族的历史悠久与否,不管民族强大与否,都必须弘扬自己的主流文化,主流艺术。因为这是一个民族的自尊,一个国家的灵魂。”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