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艘千年前的大型越洋商船,它的主人是谁?驾驶它的船员在漫长的海上旅行中是如何工作和生活的?这些也是人们关心的话题。 水下考古队员在此前进行的海底探测和发掘中,先后发现了风格独特的金腰带和金手镯,可能都是外国商人佩带的饰品。这不仅可以初步断定该船是艘国际贸易商船,也可估计在船上有部分外国人随行。 考古者还打捞出一些当时船上人的生活用品,包括一只因生锈而膨胀了的铁锅,锅中还保存有一块猪骨头,当是船上人残留下来的食物。据了解,在此前勘测发掘中,尚未找到船上人的尸体或遗骸。有关商船沉没的原因,船上人的生活和工作状况,还需进一步发掘才有可能得到了解。 碗底人名身份成谜 在这次凝结物清理中,唯一的三个文字是在一个碎碗的碗底出现的“李长保”这个名字。而据专家分析,按照宋代习惯,三字排列顺序应念“李长保”比较合适。 据景李虎介绍,自“南海一号”打捞以来,出现的文字都是在瓷器的底部,分别为“李大用”、“六哥”、“林花”和“李长保”,这些应该为人名。而这些人究竟是谁呢?船主?窑主?瓷器订户还是其他?目前谁也说不准。 目前,在出水的瓷器当中,尚没有非常明确的鉴定表明有瓷器出自广东,这是否说明该船未在当时的广州停靠呢?甚至广州不在海上丝绸之路之列呢? 有专业人员认为,不能由此作出此推断。当时的广州就像一个物资集散地,来自全国各地的货物在此集中,船舶来此采购就像参加现在著名的“广交会”一样,采购的并不一定就要是广东的产品。有人大胆地推测,“南海一号”来到广州参加宋代“广交会”,进行一场全国商品的采购盛宴。 景李虎说,“南海一号”打捞出水之后,可以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重要的基地。而且,因为海上丝绸之路经过很多国家,跨国遗产申报不占国内申报遗产的指标,有利于海上丝绸之路尽快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13日,宋代沉船“南海一号”打捞作业现场又传来喜讯:作业人员在清理凝结物时,首次发现了两面铜镜!“南海一号”上有女人生活的推断也由此而生。 据悉,这两把铜镜初步断定为宋代铜镜,其中一面还带柄,给考古人员带来了莫大的惊喜。“可能大家比较关注‘南海一号’上面的瓷器,但船上生活用品带有更多的历史文化信息,更加珍贵。”考古人员推测说,铜镜主要是女人的用品,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当时“南海一号”上有女人随行。 是中国女人还是外国女人?考古人员表示都有可能。从以往打捞出来的金腰带、“夸张的大戒指”以及眼镜蛇头骨等判断,船上应该有异域人群。这次还出水两个镯子,一个金质,一个铁质,似为女人用品。在以前出土的文物里,曾有不少胭脂盒。从数量上来看,是贸易商品的可能性比较多,但也不排除有一些是船上女人的实用品。对考古专家来说,船上出土的女性专用物品能够更完整地复原当时的社会生活。 中国制造 自“南海一号”沉船被发现至今,从沉船及船体周边打捞出的文物中,有不少文物颇具西亚风格,如一条1.7米长的鎏金腰带,仿金属器风格的瓷器和异域风格的花纹,其式样、造型及风格都与国内同类物品风格迥异。尤其令人惊异的是,船上还发现了眼镜蛇的头骨。根据这些线索,有人怀疑“南海一号”是一艘外国商船。 对此说法,魏峻给予了否定。经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检验,“南海一号”船体的残块包含了马尾松和杉木两类材质。因为马尾松是生长于长江流域及其他区域的亚热带针叶树种,因此“南海一号”沉船很有可能是中国南方地区制造的一艘商船。 从打捞出的文物看,这艘船应该是从中国南方的某一个港口出发,驶向中东或者北非的某个国家。至于船主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现在还是一个谜。从已打捞出的瓷器看,有江西景德镇窑系的青白瓷,有福建德化窑系的白瓷,有福建磁灶窑的绿釉瓷器和浙江龙泉窑系的青瓷等,至今未见广东窑口生产的瓷器。至于先前多有争论的“南海一号”是平头船还是尖头船、是平底船还是尖底船的问题,魏峻说,现有资料无法回答这些问题,只有等到沉船整体出水后才能知晓。
画家周春芽回渝建助学基金 “我也有过贫穷的日子,因为有别人的帮助,才没有丢失梦想!”著名画家周春芽昨日回到母校四川美术学院,为该校版画系的贫困学子建立了“周春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