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忱作品(局部)
“至空”是一种境界的到达,它并不是什么都没有,也不是计白当黑,它是万念归于一念的终极状态。我们现在是从沈忱2005年之后的作品进入空旷的世界,这些作品有着如一的气质,那就是无论画面在视觉上显得或黑或白,或深或浅,在语言和技巧上都是一致的,这些均质或略有变调的画面,都是由无数的,看不见的笔触构成。白的地方是两个笔触之间隔开的地方,黑的地方是两笔交叉的地方,整幅画从上到下是进过无数遍反复才得以完成。如果我们说整个画面是一个调子,那它就是有无数遍的咏念所构成。 这些以纵向的行笔构成的画面,并不是在竖向画布上,借着重力的关系自上而下完成的,而是在平躺的画布上,循序渐进。可以想象其难度大大超过在竖向画布上作画。沈忱把裱工刷浆糊用的笔改造成需要的形状,然后调稀丙烯。这不是一般的稀,而是稀到如墨一样,这样可以画的非常薄而通透。然而要在控制好若大的画面,确实需要相当的功夫。沈忱把这种作画的过程比做“练功”。 沈忱的作品虽然用的是丙烯颜料,而最终画面显示出的还是“水墨”效果。一位中国艺术家身在海外,周围已经是后工业化的电子时代,为什么还眷念着“水墨”? 沈忱不使用市场上可以买到的画布,他都是自己制作,画布对他来说,不是简单的载体,而是可以很好吸收丙烯的托,在丙烯和画布有了良好的互动和协作之后,画面才会有感性出现。“水墨”的情结实际上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崇尚生命和自然的情感的物化,这就是沈忱的绘画作品虽然是空旷的,但它仍然是丰富的,如果你深入到这些《无题》的世界中去,可以感受到空旷的呼吸。 作者简介:
方振宁 - 艺术家,评论家,独立策展人
大本钟奖组委会主任李俊辰(右一)、委员唐文松(左二)、蔡昊(左一)、徐瑛智(右二)受邀参加了为庆祝“2010年度伦敦俄罗斯和东方当代艺术节”开幕的皇家私人招待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