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艺术机构 >

蛙王大战威尼斯

2022-07-04 14:17:52

“蛙王”在其工作室

今年第54届威尼斯双年展(视觉艺术),代表香港出战的是“蛙王”郭孟浩,展览名为“蛙托邦 鸿港浩搞笔鸦”。从事创作40余年,蛙王一直身体力行,用艺术创造正能量;更实验多种物料,成为香港艺术的先驱人物,创作如生命般丰厚。 

还记得那天天气炎热,牛棚的“蛙王郭博物馆”前的绿色植物,长得茂茂密密。我敲了敲门,没有反应。从大门的玻璃窗往裡看,一条小路夹在两旁从地面一直堆上天花板的杂物(作品?)中间,小路尽头隐约可见一个小空间,露出一张椅子的一角。我还在好奇地窥探,一个身影慢慢“飘”了过来,门嘎地一声被拉开,是一个打扮整齐的和蔼长者。不得不承认,我当时有点发呆,因为不论是早期照片中如愤青般留着长发的青年男子,或是打扮得“琳瑯满目”的搞鬼艺术家,都难以和眼前此人对上号。他,就是“蛙王”?

“平时我都要装好身才照相的,不过现在天气太热,所以……不过我有很简易的装身办法,很快就好。”不到5分钟,熟悉的“蛙王”坐在了我的对面,採访,这才开始。访问期间,我仍然忍不住东张西望,挂在墙上的“变装”道具、放置碗碟的架子、嵌在小空档中的鱼缸……这个被海量物品包围的小空间,看似杂乱,却有一种自己的秩序。蛙王一边讲话,一边不时用长木条调整一下远处空调机的风口,又从身后看似杂乱无章的柜子中熟练地找出资料、光盘,或是杂誌;给客人準备的饮料有四五种一字排开,旁边的杯子裡贴心地插着吸管。我剎那间如同来到了宫崎骏动画中的世界,就好像千与千寻走入锅炉爷爷自成一国的工作间,看他用无比熟练的手法,从杂物中有条不紊地抽出一个个神奇物件。空气中有一种怀旧又舒适的味道。

谁说蛙王疯癫恶搞?他比你我都有逻辑。他看似“乱来”的艺术创作后也有一套清晰理念,正能量到飞起。

艺术即蛙 玩转任次元

蛙王说:“生活和艺术分不开,艺术即蛙。”对他来说,青蛙这种两栖动物,生活在水中和陆地上,可以看到两个不同的世界,探索的自由度很大。蛙王的创作的确如青蛙般穿梭不同世界,打破框框与边界。从1967年第一个展览开始,蛙王至今已经参与了超过3,500项艺术活动,作品的种类,包括涂鸦、绘画、书法、雕塑、装置、行为等等,创作的材料更是由传统画布到生活中的卫生纸卷都有,真正把创作的範围由平面的“二次元”推展到随心所欲的“任次元”,做到“如何都艺术”的境界。

在他的创作中,蛙是当之无愧的主角。1989年至今,他发起“青蛙眼镜”计划,邀请每个参观者一起玩,戴上他亲手製作的青蛙眼镜,照相留下“倩影”。戴过青蛙眼镜的,有艺术家好友们,有路人,有澳门小姐,有小猪,也有Kate Mose的海报。这个百搭装饰成为了他的签名式,也正在体现出他认为艺术中人人平等、万物齐一的理念。

他还打造了大量的“青蛙窗口”,在一个类似大嘴蛙的方框中放进摄影作品,变成生活与创作的即时记录。被录入其中的,有他的行为表演,有在纽约时的涂鸦,有在生活中到处发现的青蛙图案,还有韩国太太十多年来亲手做的菜,甚至他中学时的生活照。“比如裡面有一对罐,是以前别人送给我爸爸的。我爸爸以前在联合国海关做监察长,性格很刚正,人家送给他,是‘正刚似铁’的意思。我很小爸爸就去世了,唯一的联系就是这些遗物。”

也许有人说,这也算艺术作品吗?但这恰恰是蛙王艺术理念很重要的一部分——艺术即生活,生活即艺术。通过这种寓于生活的海量创作,他在1999年开始了“九百万件作品计划”。在牛棚的蛙王博物馆中,可以看到玻璃上的绘画、写在一次性纸碟和毛巾上的书法、烧焦上色后成为装置的厕纸卷、悬挂下来互相串联的充气胶袋……900万件作品,本身就是打破框框的创作实验。

在蛙王的创作中,行为艺术也是重要一环,早在70年代,他便已在香港做行为艺术,在当时保守的社会环境中,被视作“搞搞震”的异类。1979年4月,他获邀前往北京参加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交流展,在参加户外参观活动的同时,在故宫、天安门、长城、颐和园等地做突发的创作。他把充气的胶袋用尼龙绳串起,挂在建筑物上展开并摄影,这“长城胶袋计划”令他成为“中国行为艺术第一人”。

“身体装置是把人本身当作一个物料,去做一个生命雕塑。”蛙王说。

但最重要的是,蛙王的艺术是快乐的艺术,他喜欢与人同乐,在游戏中与观众互动即兴。这次去威尼斯参展,蛙王请来曾经教过的学生刘小康作平面设计统筹,设计的标誌就是一个大大的青蛙笑脸。“这裡面有中英文字体的综合,中间的一条意味着中西的桥樑,也体现快乐平和的未来,整个造型又像一艘帆船—一帆风顺。”其中一幅宣传海报,蛙王举着蛙的笑脸,背后是他独创的“叁文治字体”,将中文英文夹杂在一起,用书法的形式写出一个大大的“爱”字。蛙王说:“现在的时代好像什么东西都在不停变动,艺术家要追求一些东西来和大环境协调。我找到‘爱’来作为回应。生活中有很多灾难变动,大家难以挤出一个小小的笑容。我这个蛙叔叔很希望创作一种融合欢喜、万物齐一的世界。展览的主题‘蛙托邦’,就是这么一个想像性的国度。”

艺术值得奋身一搏

蛙王说,他创作的能量大概是与生俱来。幼稚园时,他便喜欢用动作来表达自己,很得老师的喜爱。“诡计多多”的他也时常整蛊同学,例如悄悄用绳子把同学裤头绑在树上,再让他来抓自己等等。中学的时候他也喜欢扮鬼扮马,有很多淘气举动。例如在安静的自修课堂上“带领”大家不停咳嗽,搞得一帮人被老师罚站。知道了这些“前科”,再来看他后来出格的艺术创作,就觉得一点都不奇怪。

80年代,蛙王前往纽约,一住15年,1995年才回到香港。去纽约前,他是理工大学设计系的讲师,辞职到美国后,却要蹲街边写大字。一般人大概很难接受这种变化,他却很释然。“一方面是因为没有工作证可以维生,另外也是体验现场创作的经验。在街边创作,已经摆脱了阶级观念或是面子问题。艺术正是有这种自由度:不要想太多,就去做好了。”

蛙王说,要想作品演变成有个人风格的创造,必须投入生活才行,“不能没感觉、没体验。”他又说,现在香港的艺术系学生,要应付考试,创作也往往被框框框住,跳不出来。如果想要拿个学位,必定要和老师教的东西去协调,不能太出轨,只能稳稳当当地创作。毕业后找份工作,就更被制度牵着走,创作生活越来越侷促,等到有了家庭,要供楼,就更难全面地去创作。

蛙王说,做创作,成功的机会大概只有1%,但放弃的话就意味着连最后的可能性都失去。做创作,要够胆奋身一搏。“我现在都担心交租的问题的。”他说:“今天早上太太才问我交租怎么办。但是上个月我捐了一幅画出去,筹到11万,给Clean Air Foundation,我交不了租,却又筹到钱哦。因为这对自己来说有存在的意义,证明我是精神富有的。我能随时做很多创作,这就是无价之宝。你看我虽然没有钱,但是我有能力,能控制自己的自由度。”

蛙王说,创作的自由令生活平衡,更脱离了围着钱转的焦虑状态。“我是一个例子,走出一条另类的路线。”他笑着说。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阅读

  • 蛙王大战威尼斯
    “蛙王”在其工作室今年第54届威尼斯双年展(视觉艺术),代表香港出战的是“蛙王”郭孟浩,展览名为“蛙托邦鸿港浩搞笔鸦”。从事创作40余年,蛙王一直身体力行,用
    2022-07-04
  • 珠海拱北海关截获百件国家限制出境文物
    海关工作人员在检查截获的文物(5月11日摄)。新华网图片张建林摄(记者魏蒙)珠海拱北海关相关负责人12日披露,该海关分别在拱北口岸和中山港截获18件古旧
    2022-07-03
  • 金佛像展览 便衣出动护驾
    金佛像展览便衣出动护驾(记者任笑一)故宫失窃的余波已波及到了文博会。昨日,第七届文博会深圳古玩城分会场开幕,展出的号称价值1亿元的清代皇宫纯金佛像提高了
    2022-07-03
  • 任哲:80后的谦谦君子
    展览海报浩气凛然青铜107x97x642008年《横空》不锈钢65x55x85cm2010-2011年传统文化是我们常常挂在嘴上的一个词,
    2022-07-02
  • 摄影师彼得·林德伯格:PS是人间惨剧
    摄影师彼得·林德伯格想当年,为了请彼得·林德伯格(PeterLindbergh)出马,法国时尚杂志《Numero》曾承诺送他去世界
    2022-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