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艺术机构 >

网络艺术馆:普及名作还是“画饼充饥”?

2022-07-09 15:34:48

上周末,谷歌在首页下方新增一项导览——谷歌艺术计划。点击图标,人们可以进入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伦 敦泰特美术馆、圣彼得堡冬宫博物馆、巴黎凡尔赛宫等17家顶级艺术馆,一幅幅世界名画纤毫毕现于电脑屏幕。用高科技手段将艺术馆搬上网,谷歌并非第一家, 却是声势最大的一家。70亿像素分辨率,拉近了普通人与艺术的距离,还是“画饼充饥”,抛弃了传统欣赏方式的愉悦?

比实地看到的还要多

庞大的谷歌网上美术馆,搜罗逾1000件世界级名作,其中17件作品清晰度达到70亿像素。用户可以通过工具框放大影像细部,观察画家笔触,免去长途奔波、漫长排队、跟着拥挤人群凑前瞄一眼就让位的尴尬。

将艺术品扫描上网不是新鲜事,但“谷歌艺术计划”通过“画廊浏览”和“放大”两项特色功能将其做到了 极致。 “画廊浏览”技术基于谷歌“街景”服务,由拍照团队利用“街景手推车”360度拍摄艺术馆全景照片,通过技术手段组合,宛如实地走访。“放大”突破了画作 上网、放大几倍即出现马赛克的问题,以图像捕捉技术将其高解析度呈现出来。比如布鲁盖尔《收割者》,背景里一群农妇在池塘里游泳,站在原作前,你只能模糊 地看到水面波纹。梵高《卧室》画面中有几个镜框装裱好的画作,这几幅“画中画”在纸本上显得十分潦草,通过鼠标却能看到清晰的细节。

国外热闹国内冷清

与谷歌在扫描图书时的版权纠纷相比,“艺术计划”阻力小得多,乌菲兹美术馆、梵高博物馆、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都在镇馆之宝中特意挑选出一件“明星作品”用于70亿像素单独展示,比如伦勃朗《夜巡》、梵高《星夜》等。

国外艺术馆热热闹闹上网,令人反思国内现状。事实上,中国美术馆、今日美术馆等早有类似计划,囿于技 术和资金,尚停留于拍照扫描上传阶段,远未达到“纤毫毕现”清晰度。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利用现代传媒延伸美术馆、博物馆的公 共教育资源,应该是未来发展方向,涉及具体问题,却不是那么简单。 ”几年前,敦煌研究院耗资千万元,与美国梅隆基金会合作开展“数字化敦煌壁画合作研究”项目,完成42个洞窟“虚拟漫游”制作。美方率先推出“梅隆国际敦 煌档案”,在中国,这批成果却躺在保险柜里,因为 “国内盗版太猖獗,影像资料又太容易被盗版”。

虚拟与现实之争

即便解决了版权和技术难题,如何看待网络艺术馆这一新生业态,业界仍存争议。稀有的艺术品变得触手可及,这会削弱实体艺术馆 “唯一拥有”的影响力吗?所有人都在观望,包括谷歌的合作者们。

有评论家提出,“梵高的天赋能够被拆解成一个个像素吗,我们深表怀疑。观赏环境中的光线、气氛和空间 会对人的艺术体验产生重要影响。无论技术有多么先进,这个新的网站永远都不会取代参观博物馆。 ”“有人用X光、红外线反射仪、紫外线成像、激光扫描观察艺术品,他们发现艺术的秘密了吗?什么都没有。”尽管如此,大多数人尤其是普通参观者,对网络艺 术馆还是持欢迎态度。电视机没能扼杀电影院、电子书没有毁灭纸张书,虚拟平台的艺术世界,如何与实体艺术馆取长补短,这一探索将会持续下去。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