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艺术机构 >

当代艺术家的创作价值何在

2022-07-26 10:10:48

本文所谈及的当代艺术家是指当前在传统美术与当代艺术领域从事平面或多媒介等视知觉创作的艺术工作者。然而,面对当代艺术家创作过程与社会认同的不确定性,当代艺术家面临的创作问题是什么,以及作品对于今天又有何价值意义?

从历史维度来看,艺术家对于所处时代,或带来一种视觉审美的实在导向,或提供一种感知其创作的精神魅力。新中国建立至改革开放前(1949—1978),人们对美术的认知以及选判,往往在思想上局限于主流意识形态,创作上难以逾越体制化的主流美术范畴。当然,回望当时的社会景观,人们的衣食住行,在视知觉等艺术样式方面,也是较为单调,无多少选项可选。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艺术领域中,那些所谓精神上的多样化诉求也是无法达到的。

改革开放以来,已有数百年积淀的西方思想与文化艺术的一起涌入,对于身处这个时代的我们而言,即使持续不断地吸收、消化,也当然不能完全融会贯通。回顾这四十年走过的历程,文化与思想的碰撞,带来了困惑与彷徨……庆幸的是,我们从中获得了了解世界各国不同历史、文化艺术的机会;同时,这个时代也提供了我们在专业内多样化的价值研究,当然,也满足了我们在精神方面的各类诉求。回顾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在文化艺术上的交流、碰撞,并自我进行反思,然后,蹒跚地走出国门,坦然面对世界。应该说,与四十年前相比,我们在文化艺术发展的价值问题上,看得更清楚且全面了。

人除了具有生物意义上的价值外,还有思考与实践意义上的价值诉求,艺术家的创作也是如此。那么,一个当代艺术家的创作在综合因素的作用下,又如何可能成为有价值的呢?

艺术史(图像史)、人类工具(包括材料)发展史、哲学思想史,是从事艺术实践创作者不可或缺的三类知识储备,也是艺术价值创新的可能方法与路径。

首先,艺术史。主要是指艺术创作作品的语言风格史。大多艺术家都不会认为自己的创作是没有价值的,相反,他们甚至可能认为自己的作品是最好的,缺少这种自信,艺术家创作的欲望、动机等就无从谈起。但是,艺术家以为的创作,是否真的具有开创性呢?很难想象,对历史上的艺术以及艺术图像风格发展知之甚少的艺术家能够创作出具有创造性的作品。或许,艺术家自认为的开创性作品,客观上在艺术史里早就出现过,然而,在对历史全然不知的情况下,艺术家仍执着地重复那些历史上的图像形态。倘若到了垂暮之年,依然无知无觉,那该是何等“悲壮”!

其次,工具的发展史。人类的发展史也是工具的发展史,艺术也是如此。从早期人类在洞穴里用石头、树枝或动植物液体等工具留下那些原始图像艺术,到后来文人用笔墨纸砚创作中国绘画艺术(西洋绘画有所不同),再到近现代艺术家运用各种新工具完成综合材料、影像多媒体数字艺术等,无不显示了原始时期、手工业时代以及工业科技时代的发展,所带来的工具演变在艺术领域里的作用。同时,工具的发展也导致了艺术形态上的根本变化。因此,对于艺术家而言,运用不同的工具会造成不同的艺术形态,这在价值认知上自然会产生比较上的时空障碍。

再次,哲学思想史。艺术家对艺术史、人类工具发展史等的认知与掌握程度,最终将指向那些基于专业认知与工具选择进行实践创作之后的意识问题,也就是创作能够传达出什么思想价值问题。显然,如果艺术家对于人类哲学思想史既不了解、又语焉不详,我们自然无法相信他们能产生什么有价值意义的观念。如果,艺术家只是个人笔记化地自言自语,且没有特点与普遍意义的话,他人也没有义务必须理会。

可见,当代艺术家进行创作时,无法回避艺术史、人类工具发展史、哲学思想史等综合性问题的挑战。

一、基于历史认知的创作与不谙历史进行创作,后果是截然不同的。由于历时悠久,艺术家运用传统工具进行艺术创作非常普遍,因此,在视觉形态上的突破或许更难一点。但是,这一点也并非完全不可能突破。比如,英国当代油画家卢西安·弗洛伊德的作品,通过对传统油画材料的运用,加上艺术家的研究拓展,亦表现出了极具个人化的图像风格。诚然,卢西安·弗洛伊德的创作方法与形态无疑与过往艺术史存在不同之处,否则,他的作品也无法立足。此外,如果出于入门之偏爱,选择了传统艺术工具,而又不忍心放弃的话,那就尽力去完成个人的心愿吧!若是以传统工具去衡量之后出现的运用新工具所创作的艺术作品,这是不恰当的,因为二者没有可比性,类比的结果也毫无意义。

二、文明发展带来了艺术创作工具的多样性选择,就像手工业发展带来了中国绘画的笔墨纸砚等工具,从而摆脱了人类原始时期的涂刻。对艺术创作而言,新工具无疑可能产生新形态,比如,被誉为影像之父的当代艺术家白南准(韩国),其运用新工具(电视机)创作了相关情景影像作品,可以说,这个工具(电视机)本身就具有时代性,随之也带来了创作上的新形态、新解析等问题。就新工具(包括材料)而言,艺术家将面临如何认识、掌握、运用、表现它们,面临工具的迭代性、跨界能力的养成等一系列无法回避的问题。当然,面对新工具所呈现出来的新艺术形态,人们也需保持一种好奇与达观的态度。

三、传统工具与新工具在艺术创作中,都面临着各自不同的挑战。传统工具主要面临是如何在既有的历史图像中进一步拓展的问题;而新工具主要面临的则是艺术家如何发挥艺术综合能力表达等问题。无论是传统工具还是新工具,对于艺术创作而言,都应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这个不可替代性包含艺术形态以及艺术表达背后观念的创新。当然,艺术家在创作时,或许更注重艺术形态的变化,至于艺术观念的创新也许要求过于苛刻,但是,做到观念的针对性并不是不可能的。我个人认为,艺术家是通过艺术来揭示观念的,而所谓观念,应是在艺术感知之后的结果,而非忽略了艺术表达,仅仅关注观念本身,贬损艺术的主体作用。

纵观世界艺术发展史,艺术创作的繁盛时期也是相对更为开放与自由的阶段。艺术家在研究过程中或许会纵观古今中外,对不同思想文化艺术进行研究比较,尤其是针对如何创新的问题。因此,我们都应保持开明与好奇之心态,避免地域、民族等偏狭之念所带来的艺术创作与创新之困。

(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阅读

本周推荐

深圳图书馆开启“暑假模式” 万册新书陆续上架

深圳图书馆少儿服务区开启“暑假模式”。【深圳商报讯】(记者聂灿 文韩墨 图)记者昨日从深圳图书馆获悉,本周开始,深圳图书馆少儿服务区正式开启“暑假模式”,将持续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