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农历七月半,也就是七月十五,是中国传统“鬼节”,民间有七月祭祀已故先人亡魂的习俗传承,特别在七月十五这天达到拜祭高潮。
源于国教“玄门(指道教)”的中国民间“鬼节”广泛的祭祖习俗,不仅使道教文化发扬光大,也使中华“孝道”文化,对感恩敬仰已故祖先,有了“心灵”慰祭层次上的更具体可见的现实操作方式。自产生起,已经影响中华民族千年以上乃至更悠久。完整特别的祭拜形势,对于教化中华民族亲近自然、敬畏玄灵、拥德孝老起到了良好的积极作用,通过参与大型集体祭祀法事和以小家庭为单位的个人祭拜活动,以敬天、敬地、敬祖宗的厚德尚为形式,来熏陶后人,以利其养成诚信忠孝良好品质和促其萌生尊老爱幼家庭责任担当的史命感,其积极意义非常深远,不可小视!
道教把七月十五这天称为中元节。鬼节的习俗传承有每逢农历七月初一“鬼门开”的说法,到了农历七月十四午夜就是“鬼门大开”的时候,因此,我国南方部份地区,尤其是广东、广西两广地区把七月十四做为鬼节。此后直到农历七月三十鬼门才慢慢地关上。农历七月半不仅仅是道教传统的中元节,还是佛教的盂兰盆节,中元节和盂兰盆节的活动形式相差无几,其目的都是为了“感恩”已故先人在生前对后辈的养育之恩。
道教认为中元节这天是地官赦罪的日子,所以,在中国很多地方都有祭祖的习俗,在祭祀已故先人的同时祈求神灵赦免祖先亡魂之罪,并由祭拜自家祖先发展扩大至一切亡魂野鬼。探究民间鬼节产生的原始诱因,应该与道教的赦罪超渡亡魂有极大关连,也就是说民间鬼节祭祀祖先习俗是道教文化的衍生扩大再发展。另外,道教为祖先以及亡魂野鬼祈求赦罪与佛教的离苦解脱仪式的形式规制较为相近,其目的更是基本一致,且同样符合东方文明奉行的传统“孝道”,于是“道、佛”两家的鬼节习俗在民间很自然的便被统一融合在一起了。这一点在“道、佛”两门宗教对七月鬼月有关主执神灵崇拜的高度一致性上有明显体现。
相传地府大门被打开时,阴间的鬼魂被释放出来,由冥界神仙“面燃大士普渡真君(就是统慑诸鬼的九幽冥界鬼王)”执管统领。陆续从阴间浩浩荡荡奔赴阳世,享受人间的斋醮施食和香火供俸。大家都知道,道教正统传承将太乙救苦天尊尊为幽冥教主,救苦天尊极仁极慈,悲怜阳冥两界众生,誓愿广渡亡魂脱离地狱,使其往生太乙天尊所在的“东方长乐世界”,故业障深重的地狱亡魂,诚求“太乙救苦天尊”提拔超渡。太乙天尊的救苦解厄、慈悲广渡地狱真宰大能力于中元节得到极大的发挥,鬼节使太乙救苦天尊信仰亮点频闪达到高潮,亲和感染力凸显。
道教甚至认为太乙救苦天尊在仙降地狱演道讲法,施斋众鬼魂时,为阻止日久得不到饱食的饥魂饿鬼群体轰抢斋醮供品。更为避免冥界发生混乱,天尊便本真转相化身为面相十分凶恶的厉鬼,以“鬼王”的凶狠形相震慑管制群鬼,统领地狱全部鬼魂。此神便是被尊称为“面燃大士羽林监斋普渡真君”,居沃焦山下的“面燃鬼王”,人称“大士爷”或“普渡公”。为阴间诸鬼之统帅,护佑冥、阳两界。在地官七月十五赦罪时,负责中元节督统监管亡魂享领人间香火事宜。这个道教鬼王形象同佛教的面部火焰燃烧鬼王形象高度一致。与道教鬼王头顶太乙救苦天尊神像不同的是,佛教鬼王头顶上的佛相为观世音菩萨。
佛教同样也认为“面燃鬼王”是观世音菩萨在阴间普渡众鬼亡魂,讲道说法时的化身。“面燃鬼王”被“道、佛”两家一致认可,十分难得,但鬼王形象和神格究竟是由“道、佛”两家宗教团体最先敬请推出的,目前,只能依据古籍文献和宗教传承及有限宗教资料来加以合理推论,也是为了宗教群体的团结,暂不能下绝断性定论。但敬请谅解,这里暂按道教的定义,合理认可“九幽面燃鬼王”为“太乙救苦天尊”的幽冥本真转相化身。
在鬼节这天,为广渡众鬼诸魂往生“东方长乐世界”,太乙救苦天尊会举办宏大的普渡道场,为亡魂讲经说法。下面从简介绍一下“太乙救苦天尊接引浮生法事”过程,由一高功道长扮作太乙救苦天尊,端坐高台正中。诸道士扮为众仙弟子,立于两侧。
天尊(道长饰)用团扇扇三下,以宝剑(或铁拐杖、玉如意等法器)敲三下,义为天尊灭地狱之火,以法器破地狱之门,引鬼魂出离地狱,后开始为众仙、地狱鬼众与悠游人世之亡灵讲经说法,
天尊说法毕,则遣众仙跳下虚空(饰演的道士们各持法器,跳下高台满场跳跃),意是拯救四方鬼魂与信众之祖先。此时天尊作法,并用柳枝或桃枝等,蘸金瓶中的甘露法水洒下(也有丢掷糖果、面饼的,以供信徒拾取),代表着施食饥饿鬼众并超渡其离苦难出地狱。
有后人、子孙等晚辈祭祀的鬼魂,会回到家中供俸的神主牌,去接受其香火供养。无主的孤魂野鬼只好四处徘徊寻找食物。悲怜之心促使人们纷纷在农历七月,举行布施祭祀、诵经作法等普渡众生的活动,以超渡冤魂野鬼,防止它们为祸人间,同时“面燃鬼王”也会时刻严格监管这些鬼魂,以免其危害人世。
另外,七月初一民间有“拜门口”的习俗。 据说,七月初一“鬼门”一开,所有获准可以返回阳间探亲的孤魂野鬼,将会自阴间地狱一拥而出,四处抢食供品。因此,在鬼月的第一天下午,家家户户都要在自家门前摆供祭祀,这种习俗被称为“拜门口”。由于只是让途经的鬼魂好兄弟小歇吃食,也是为了避免它们因贪恋美食而进入屋中侵扰家人,所以不提供太过丰盛的供品。现时高楼大厦较多,“拜门口”也随之演变为在街上拜祭,称为“拜街”。
"拜门口”或“拜街”通常只需按步骤做到下列的几件事即可:
1.摆上供品,有豆腐、芽菜、龙眼、糖果、白饭。
2. 在白饭上插上一柱香,并祈告鬼魂好兄弟们享用后不要逗留,尽快继续上路。
3. 焚烧一些金银衣纸及经文。
其实中元节只是一个祭祀的节日,只要平常不做坏事,就不怕有“鬼”找上,鬼王面燃大士普渡真君也会监视着,不会让孤魂野鬼随意伤害人。
(文中部份仪式规制词条和图片源引自网络,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先知道作品,欢迎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