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女子,风轻云淡,欢迎关注槐序姑娘~
这里有沉香千年的古诗词,亦有最精美的配图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出自唐 杜牧 《清明》
人这一生总是很神奇,总会在一些特定的时间里,想起一些特定的人。
比如“花好月圆夜”,更多的人在唱离歌,比如“阖家欢乐时”,更多的人在思念故乡。
就像杜牧这首《清明》,每年都会被人提起,或在心中默默吟诵,我们用这种方式寄托哀思。将来,也会有人这样来怀念我们。
所以读诗往往读的就是一种情怀,与诗人经历的故事,所在的年代,创作背景,都没有特别大的关系。所有的艺术形式,都是很“私人”化的,一千个人眼里,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其中包括你看过的电影、电视剧,一台舞蹈,一曲不知名的歌,以及一本很平庸的小说。
只要你参与进去,你就会有所收获,你会因为这种发散性的思维,而开阔自己的视界。
这是很重要的事情。
群里也有诗友在争执诗词的平仄韵律,其实大可不必,曲有误,还有周郎顾呢,一件事能够陶冶你的情操,这就足够了。如同我写文章,解读得好与坏,都是出于热爱与自得,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写得更开心,才能持续地写下去。
谁知道,未来我们会是什么样呢!但是我们都知道,有些事只有你去做了,才会有意义,才会与别人变得不一样。
之所以要在这里感慨这些,是因为诗人杜牧这一生,就很曲折复杂,被一半人喜欢,被一半人曲解。
但是,他就是他,与李白齐名的杜牧,每每读到“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这样的句子,你就会觉得诗词是个奇妙的东西,它让你懂得了宽容,学会了去与人类平和地相处。最终,忘掉了诗人是个怎样“风流不羁”的烟柳客。
杜牧,前宰相杜佑之孙,名门之后,为人耿直,随性不羁,纨绔子弟,喜烟花之地,一生留下风流韵事无数。
所以,世人对他诗词之外的评价,总是褒贬不一。这其中也包括他赞同武宗禁毁佛庙一事。
26岁时,杜牧得到了柳宗元力荐,让主考官崔郾给个状元,但崔郾考虑到杜牧的行为不端,以及贪恋风月,所以最终给了一个第五名进士。当时杜牧是凭借《阿房宫赋》而出名,被视为奇文。
可就是这样一个放浪,能说出“天下谁人不识我”的狂人,偏偏很重承诺。他有一首诗,是为一个女子的“十年之约”而作,不算特别出名,但从中可见杜牧并非只是个贪“一晌之欢”的登徒子。
开成二年,公元838年,36岁的杜牧出任宣州团练判官,因听说湖州美女如云,便在刺史崔君的热情款待下,在湖州开始了“选美”工作。崔君也是个投其所好之人,把杭州所有的名妓都召集到一起,供杜牧选择。
可是杜牧口味比较刁,左挑右选都没有中意之人,于是崔君便在湖边举行了一次竞渡活动……这不是野史,文献却有记载,比如和张祜“赌酒取姬”,都非讹传。
竞渡开始那天,湖岸两边挤满了人,杜牧从早挑到晚,还是没有看到能让自己一眼心动的姑娘。
就在要收船靠岸之际,杜牧在岸边的人群中发现了一个十几岁的小女孩,于是激动地大喊:“真是国色天香。”
可是,小女孩还太小,她的母亲也很害怕,于是杜牧又说:不是现在就娶,我现在官还太小,不如我们先把订婚日期定下来,10年后我必然在这里当郡守,届时再来迎娶。
就这样,杜牧下了很重的聘礼。
一晃10年过去了,杜牧对这个小女孩日思夜想,可自己却没有升官,直到大中三年,47岁的杜牧才获得湖州刺史的职位,此时那个女孩已经出嫁,并是三个孩子的妈妈了。杜牧伤心不已,写下了《叹花》这首诗:
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未开时。
如今风摆花狼籍,绿叶成阴子满枝。
这首诗在杜牧的诗作里,不算出众,但作为“守信”之约,却流传千年。
- END -
预展时间现当代艺术8月6日至7日上午9:00至晚6:00拍卖时间现当代艺术8月9日(星期二)下午1:30地点北京昆仑饭店北京市朝阳区新源南路2号九十年代之后,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