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艺术新闻 >

中国古代足球-蹴鞠起源地是哪「蹴鞠在唐宋时期发展的重要特征」

2024-04-14 08:36:53

引言:2018俄罗斯世界杯如火如荼,小新虽然不是球迷,但是小新懂历史呀。新氧生活的【世界杯】系列,准备和大家聊聊足球的起源——蹴鞠。第一期,就从中国足球的黄金时代——宋代开始说起。朝堂之上,庙堂之远,王公贵胄,黎民百姓,宋代蹴鞠的盛况可谓空前绝后。

“中国除了足球队没去,基本上其他的都去了!”央视著名段子手白岩松一针见血的总结性发言,扎痛了亿万万祖国同胞的心。可是,不要忘了,足球这项国际性运动,真正的发源地可是在中国!宋代蹴鞠运动席卷全国,那就是中国足球的黄金时代!

宋代蹴鞠,当然要从高俅说起。

高俅:

在宋代,有些人升官发财不靠才华靠球技。《水浒传》中的第一大反派高俅就是“蹴而优则仕”的最佳代言人。高俅本是市井流氓出身,但球技十分了得,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超级球迷端王(后来的宋徽宗)面前使出一招惊艳的鸳鸯拐,自此被端王赏识,很快飞黄腾达,官至太尉。

水浒传为了刻画人物,描述多少有些夸张,但是我们依然能从中看出,蹴鞠运动在宋代的重要地位和巅峰盛况。

上流社会:

宋代,上至皇帝,下至王公贵胄、文武百官,都将蹴鞠视作不可或缺的日常娱乐活动。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宋徽宗赵佶、宋孝宗赵昚都是蹴鞠运动的忠实爱好者。

上海博物馆典藏的《宋太祖蹴鞠图》,生动再现了赵匡胤、赵光义及大臣赵普、楚昭辅、党进、石守信等人踢球取乐的场景。一袭白袍,黑带束身的宋太祖,用右脚将球轻轻颠起,神情专注而愉悦。旁边的弟弟宋太宗,则着一身黑裳,右手将下摆高高提起,随时准备接球。身侧的四位大臣都全神贯注地盯着球面,全身心地沉浸其中。

官僚阶层对蹴鞠运动的喜爱,成为流行趋势的风向标,为蹴鞠的繁荣发展提供了隐形的政策支持。

市井民间:

在宋代市民娱乐中心“勾栏瓦舍”中,曾涌现出许多优秀的蹴鞠艺人。在清明、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中,蹴鞠表演也是必不可少的娱乐活动。

云南省博物馆珍藏的“宋代蹴鞠纹铜镜”,就描绘了一场动感十足的民间蹴鞠比赛。左前侧的女子体态优雅,高髻轻挽,左脚直立,右脚轻挑,球被她踢入空中;右前侧男子头带幞头,身着长服,微微前倾,进入防御状态。

身后的女侍和男侍分立两侧,兴趣盎然的观察场上的局势。男侍似乎还充当了本场的裁判。背景以假山、流云、花草点缀,一看便知比赛发生在某大户人家的后花园。整个画面精彩万分,极具动感。从中可以窥探出宋代蹴鞠运动在民间的受欢迎程度。

寺庙僧侣: 

嵩山少林地区,掩映着“中岳汉三阙”之一的“少室阙”。少室阙,是汉代少室山庙的神道阙,世界文化遗产,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阙身除刻题铭,还浮雕狐逐兔、赛马、兽斗、斗鸡、马戏、蹴鞠等画像七十余幅。

汉代,蹴鞠在道教和佛教中广为流行,是僧人、道士为了解决久坐、少行、封闭(指很少出门)等问题采取的运动方法。发展到宋代时,已经成为集娱乐、健身功能于一体的团体活动。

在千年古镇——重庆市合川区涞滩镇,有一组珍贵的佛教石刻。这批石刻开凿于南宋淳熙七年,距今约有800多年的历史,而众多造型各异的佛像中,就隐藏着一组“比丘蹴鞠”的石刻。比丘,即寺庙内一般的僧人,整幅作品共有七名比丘,正中间的两名正翘首仰望悬在空中的球,其余几人做雀跃争抢状。

由此可见,在宋代,蹴鞠的魅力无孔不入,甚至居住在偏远寺庙中的僧侣都不能免俗。

黄发垂髫:

《长春百子图卷》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宋代画家苏汉臣以简洁劲利的笔法和明丽典雅的色彩,描绘了春、夏、秋、冬四季百童嬉戏的情景。其中就有四个孩子玩蹴鞠游戏的场景,最右侧穿棕色外衣的孩童,将球踢入空中,左侧着蓝花衣、白衫、黄衫的同伴则聚精会神地注视着他。悬在空中的彩球,由赤、青、蓝、赭等不同颜色的皮革组成。

邓小平爷爷说,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足球也是。儿童们对蹴鞠的浓厚兴趣,是这项运动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无论是耄耋老者,还是青葱少年,无论是深闺女子,还是战场将士,都对蹴鞠运动有着近乎痴迷的执着。黄发垂髫、男女老少皆“怡然自得”,各“足球队”都有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补充。宋代之所以成为中国足球的鼎盛时期,与这种全民参与的热情密不可分。

下期预告:宋代蹴鞠如此火爆,那么蹴鞠这项运动究竟是如何发展至此的呢?它历经了怎样的变化?记得关注我们的【世界杯】系列哟!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阅读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