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艺术展览 >

「Hi聚落」昆明艺术生态调查报告:出走还是留下?

2019-07-10 21:36:24

文丨啸川&罗颖

采访丨罗颖&啸川

摄影丨啸川&罗颖

地图绘制丨乐天

图片提供丨部分受访艺术家及《Hi艺术》资料库

昆明艺术地图(点击查看大图)

北京与昆明相隔2600公里。在三个多小时的飞行后,我们看着天边翻腾的云朵,大口呼吸着清新空气,已经开始好奇这方水土养育下的艺术家们。途中重温了一遍聂荣庆的《护城河的颜色》,循着这份历史指南,我们第一次踏上云南这片沃土,试图一探“护城河”的底色,以及时间赋予这座城市的艺术新貌。

本文共计8726字,预计阅读时间15分钟。点击原文链接查看往期「Hi聚落」

昆明长水机场外翻腾的云

市中心的南屏老街

昆明老街

边境的火种与传承

云南是民国时期中国的大后方和避难所,除了西南联大迁入昆明八年,还有国立艺专南迁昆明的两年,留下的文化艺术的火种迄今仍在熊熊燃烧。但很难说云南或者昆明是一个艺术中心,虽然这里的确不断向中心输送着人才。从姚钟华的“申社画会”开始,云南首次进入了中国美术史版图。“85时期”的云南同样是非常重要的艺术阵地,数个谈论中国当代艺术难以绕开的响当当的名字,比如张晓刚、毛旭辉、叶永青、唐志冈、潘德海等,均是从这个边陲小城一步步走向了家喻户晓。

“谱系+”展览前一晚,姚钟华、毛旭辉、唐志冈、曾晓峰、张晓刚、李季等老友共同相聚在聂荣庆组织的小型派对

在当晚的小型派对上,那些方才从聂荣庆书中读过的20世纪80年代云南艺术圈的鲜活人物,仿佛跨越次元壁一样一一出现——姚钟华、毛旭辉、唐志冈、曾晓峰、张晓刚、李季等老友聚到一起,因为一个共同的展览:CGK昆明当代美术馆(下文简称CGK)举办的“谱系+——1978年以来的云南油画”(下文简称“谱系+”)。

早已走出云南的张晓刚在当地艺术家和美术学子的心中,更接近于一个传说或想象。吉林人潘德海多年前移居北京,甚少回来。不得不提的叶永青,因为备受争议的“抄袭”事件,大家在谈到他时也变得小心翼翼。但无可否认的是,叶永青对云南当代艺术的推动功不可没,是当地帮助和提携后辈的典范。他在20世纪90年代末创立的集餐饮、酒吧、茶室、画廊、美术馆等功能于一身的上河会馆,成为彼时昆明唯一一所经营当代实验艺术的空间。此后创库的成立,也与他的积极推动密不可分。


创库的TCG诺地卡艺术中心搬迁通知

如今的创库一角

20世纪90年代以后,创库对昆明当代艺术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当我们将创库之于昆明,比作蓝顶艺术区之于成都时,唐志冈颇为激动地连连否认。“应当说成都蓝顶相当于我们这儿,北京的798也是2003年才开始有的,蓝顶就更晚了,创库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艺术区。”二十年后的今天,创库已褪去了昔日的光环。艺术区内曾经的上河会馆被一家叫“源生小院”的餐厅取代,已有二十年历史的诺地卡艺术中心也因为房租上涨无奈搬离。创库只剩下唐志冈和毛旭辉两位知名艺术家的坚守,在今天显得有些落寞。

曾经的上河会馆被一家叫“源生小院”的餐厅取代

不同于其他艺术区,创库将艺术家工作室设在二楼,一楼留做画廊、餐厅等商铺使用,陡峭的楼梯令人胆战心惊,毛旭辉却说,十几年了,闭着眼都可以下楼

是大树,也是珠玉

“50、60后”这一代叱咤风云的艺术家们,在云南成长、生活、留下、出走又归来,这片土地给他们的创作赋予了特别的张力。几十年后,出走还是留下,仍旧是影响年轻一代创作状态的关键所在。如今云南当代艺术的新生力量主要来自云南艺术学院(下文简称云艺)和云南大学艺术学院(下文简称云大)。在唐志冈和毛旭辉的带领下,这两所院校为中国当代艺术的舞台不断输送着新鲜的后备力量。


艺术家唐志冈

曾在北京生活闯荡了十年之久的唐志冈,2015年因为身体原因回归昆明,每天在好山好水里写生,把自己“画”痊愈了。他从在CGK结束不久的个展“一个‘儿童’的叛逆史”中看到了一些问题,最近正忙着给创作做校正。在创作和教书之余,他还兼任着云南省油画协会主席一职。此次“谱系+”就由云南省油画协会支持举办,但是当看到2000年以后当地艺术家的创作部分时,唐志冈感到一丝迷茫,觉得并不能从中看出什么清晰的面貌。

唐志冈工作室

“今天的大环境很难让孩子们静下来,为了生存、为了被看到,太容易被干扰。互联网时代太容易看见其他东西,孩子们慢慢就样式化了。容易安静的地方反而是北京,恰恰不是云南。这里其实容易浮躁,老想着外面的事情怎么静得下来?”十月份即将从云艺退休的唐志冈,依然难掩对云南艺术教育的失望,坦言力不从心,但他仍鼓励年轻人去往北京等大城市。所谓大隐于市,大隐于嘈。


CGK昆明当代美术馆馆长聂荣庆

CGK馆长聂荣庆与唐志冈持同样看法,“资讯的便捷反而是一种桎梏,足不出户也能知天下的时候就会削减年轻人身临其境的冲动。”回忆起当年张晓刚、毛旭辉等好友长途跋涉去北京看劳森伯格的展览,他始终觉得在地所见与屏幕上的图像有所差别。常年往返于北京和昆明的聂荣庆,坦言对于云南“70、80后”艺术家,并不如对同辈艺术家那般熟悉,如今他的收藏视野落在了云南之外更广阔的天地。


艺术家毛旭辉

而另一个极端的“反例”则是毛旭辉。常年待在云南的他并没有强烈的出走意识。尽管他的老友王广义和栗宪庭都曾鼓励他来京,栗宪庭的那句话对他尤为触动,大意是“40年都在昆明,你何妨改变一下呢?寻求一种新的可能性?”

毛旭辉也的确鼓起勇气尝试过。1994年因为妻子工作调动,他在北京短暂地生活了半年,但感到并不自在。“城市太大了,总有等级森严的感觉,气候也不适应,自己各方面也没有调整好”。归根结底,毛旭辉在内心深处并不想离开云南,所以会找各种不适合待在北京的理由。

毛旭辉工作室

对毛旭辉而言,艺术从来不是什么宏大的东西,只是个人内心的反射,无需换场地,无需寻找外部、远方、或者任何具体的土壤。在他眼中,画了几十年的圭山也早已超越了写生意义上的风景。他对年轻人的建议也是如此:“在哪个城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艺术有没有感知。”但他也不无遗憾地认同“时势造英雄”,时代的原因使得如今艺术创作的取材面临诸多限制。


艺术家栾小杰

栾小杰是另一个从未离开过云南的“50后”。如果不是付美军的引荐,我们很有可能错过这位创作面貌与云南“大相径庭”的艺术家。不处于任何阵营里的栾小杰与昆明艺术圈有些格格不入,他也是年轻一辈眼中长不大的“大男孩”。“大男孩”正是栾小杰从1996年开始一直延续至今的自我画像,他竭力回避地域在创作上带给自己的影响。

栾小杰的“大男孩”系列

2000年到2010年市场的高峰时候,栾小杰也曾在北京、上海、新加坡、印尼等地的画廊举办过展览。最近一次个展是2015年在程昕东国际当代艺术空间。如今再忆当年,栾小杰感叹艺术摆脱不了资本时代的绑架。本就叛逆的他,在市场大浪过后显得更加消极,画面中的大男孩即是他抵触情绪的真实写照。已从云艺退休的栾小杰,将画室设在家中不足10平方米的阳台。外出散步运动是他的日常,生活于他而言比艺术重要得多。

栾小杰工作室位于阳台一角,不足十平米

有时候是大树底下好乘凉,有时候是珠玉在前。难以否认,这批重量级的“50、60后”云南艺术家在给本地带来前所未有关注的同时,也无形、且无意中给后辈投射下了巨大的压力。毛旭辉和唐志冈所能做的则是竭尽全力给年轻人制造更多的机会。每每有昆明以外的画廊主慕名前来想给毛旭辉办展,他总说“你对我也不大了解,要不先看看我们这个地方的年轻艺术家,先做做群展?”这大概是身为师长“总能做点什么”的良苦用心,有点像奢侈品行业心照不宣的“配货”。

明日城市小区一览

朋克小区的硬核后辈,从未离开

对于多数云南的“80后“而言,他们不再为出走还是留下的问题而纠结。在被毛旭辉提携的后辈中,早已在北京做过个展的李瑞和陶发依然在昆明乐得逍遥。他们的工作室在同一个小区——“百年·明日城市”(下文简称“明日城市”)。

通往“明日城市”电梯的通道

站在“明日城市”俯瞰昆明市貌

当地艺术家开玩笑说,这个名字略带科幻朋克感的小区相当于北京的“花家地”。但比起远离市中心的花家地,“明日城市”距离市区的南屏步行街仅6公里左右。小区依山而建,从山脚到山顶需搭乘三段电梯,恍然中仿佛来到了山城重庆。


艺术家陶发

沿着小区的山坡向上,我们叩开了陶发工作室的门。那是一间墙面、天花板满是涂鸦,以及被各种符咒般的纸条贴满的屋子。显然,这座毛坯房已成为他十多年的画布。狂野、不羁、十足的原生态绘画,让他的作品迅速脱颖而出。

陶发工作室

陶发算是毛旭辉学生中最先出道的“80后”,当他的同学还在职业艺术家的岔路口徘徊时,尚未毕业的他就有台湾画商对其作品一见钟情。但断续的收入只能解渴,并非长久之计。毕业后陶发正在为生计发愁时,上海的红桥画廊签下了他。他算了算一年喝酒、吃饭、创作的生活费,十多万便把自己“卖”了出去。之后,陶发又辗转签过台湾的秋刀鱼画廊,如今与索卡艺术中心保持着密切合作。最近的一次个展是2018年年末在索卡举办的“太阳之子”,这也是他的微信名字。陶发也曾想过是否应该趁着年轻去北京闯荡,最终他选择了留下,说服自己的理由是:问题并不在于去北京与否,而是在于真正地触碰到艺术本身。创作之外,陶发还在当地策划过一个叫做“今天没有艺术”的群展,囊括了60多位参展艺术家,旨在消除一切艺术的说教,让艺术回归生活。

陶发策划的展览“今天没有艺术”现场


艺术家李瑞

李瑞就是那个当陶发已经被红桥画廊签约的时候,还在犹豫要不要做艺术家的同学。毕业后他在一家画廊工作过一年左右。因为班里的11位同学基本都在坚持画画,在如此的氛围感染下,也是在老师毛旭辉的支持和力挺下,再加上2008年在今日美术馆的“青涩创想计划大学生评比奖”中获铜奖,李瑞颇受鼓舞,在从艺的道路上看到了希望。后来因缘际会结识了吕澎,也为其2011年在今日美术馆为其策划“水风空落”的个展埋下了伏笔。如今他在“明日城市”租的两层工作室,一年下来四万左右的开销。经济生活压力比北京小多了,李瑞自然也从没动过离开昆明的念头。

李瑞工作室

这种安于一隅也造就了毛旭辉口中的“纯正云南种子”。家乡元阳的美丽自然风光为他的绘画注入了独特的基因,他的画作中也始终保留了“云谷然”的签名——李瑞的哈尼族名字。在同辈艺术家眼中,李瑞显然是“成功”的。十月份在重庆的艺术仓库又将迎来他的最新个展。跟其他三四线城市不同的是,这批艺术家即便身处昆明,也从未间断去外面办展的机会,包括与艾米李画廊合作的马丹和与索卡艺术中心合作的荀贵品等。

李瑞最近在看的书

工作室一角与毛旭辉等师友的合照

李瑞2011年在今日美术馆的个展“水风空落”现场

李瑞提到毛旭辉带出来的学生大多不似老师,他从不在学生创作过程中介入。在作品完成后的点评中,毛旭辉首先会问为什么这么画?从内心出发,寻找每个人的优点,举一反三。从陶发、到李瑞、到虞华,我们不经意间拜访的三位艺术家都是毛旭辉的学生,作品面貌却各不相同。


艺术家虞华

虞华的工作室同样设在“明日城市”小区,现在的画室也是同校好友李瑞之前租用过的地方。130多幅充斥着卡通趣味的作品占据了整面墙。清新的暖色调让43平方米的工作室显得并不那么压抑。除了平面绘画作品外,虞华同时创作了一批“透过时光”系列玻璃绘画装置。50cm见方、7cm厚的木框里夹了9块玻璃,重达20公斤,男生搬起来都十分吃力。但从除尘、打胶、装框,甚至作品图拍摄、修图等后期工作,虞华都亲力亲为。

虞华工作室

虞华本科的专业并不是绘画,而是美术学。因为喜欢画画,她在2006年毕业后拿起了画笔,现在是一位全职艺术家妈妈。虞华创造的“兔子”形象在卡通盛行的年代很快进入了多位策展人的视野,是昆明少有的走“美术馆路线”的艺术家。她参加过2007年张晴在上海美术馆策划的“果冻时代”和2014年柳淳风在釜山双年展策划的亚洲特别展。在李瑞的引荐下,时任银川美术馆馆长的谢素贞认识了虞华,并邀请她参加“非常上瘾——日常生活美学的再延伸”,20幅参展作品全部被银川当代美术馆收藏。在虞华丰富的展览履历中,还包括2008年第七届上海双年展、2012年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的“首届CAFAM未来展·亚现象·中国青年艺术生态报告”等。从未和画廊合作过的她,作品商业状况并不如参展履历这么漂亮,平时有朋友喜欢就会去收藏一些。

部分玻璃绘画装置

离开后,再回来

有人从未离开,也有人离开后,又再回来。比如刘晶,1985年出生的他已经当上了云艺油画系主任,付美军是其留校后带过的第一个班的学生。他本科就读于四川美术学院,亲历过买家带着现金前往工作室“采购”画作的黄金时期,甚至有人当场拆掉框子直接将画卷走。刘晶也曾萌生过出国继续深造的想法,但终究没能顺利迈过英语这道坎。之后机缘巧合考上了云艺杨一江的研究生,毕业后顺利留校。


艺术家刘晶

刘晶在“谱系+”中的展出作品《空间与倒影》140×140cm布面油画 2012

与刘晶一样,给唐志冈当过助手的苏家寿、苏家喜双胞胎兄弟以及苏捷也都感受过奥运前的资本热潮期,只不过他们当时身处北京,更为直观地经历了金融风暴后的巨大落差。“一夜之间连树叶都没有人打扫了”,苏捷回忆起当年唐志冈工作室所在的酒厂艺术区的情形。北京奥运会的第二年,苏捷考上了云艺的硕士研究生,回到校园继续学习。毕业后,他留校当了老师,与刘晶、苏家寿成为同事。


艺术家苏捷

苏捷在“谱系+”中的展出作品《我们在焦虑中判断未来》80×120cm布面油画 2019

苏捷在云南艺术学院里的画室

我们此行接触到的年轻艺术家们在谈及创作时,“自我”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苏捷也不例外。虽然从上学到工作,画画从未间断过,但面对架上绘画,他仍坦言时感迷茫,甚至会质疑它的可能性,因为他也会被其它门类的表达方式所打动。在昆明生活了十多年,苏捷觉得,昆明艺术圈最重要的特点是对彼此的尊重。他仍记得唐志冈老师上课时说的第一句话,不是关于绘画,而是希望他们建立独立人格,深谙“学者生、似者死”的唐志冈对学生提出的唯一要求是不要像他。在苏捷看来,比起同级别的城市,如长春、南宁等地,昆明的展览机会还是多得多,甚至可以有选择。他的个展“城市纪念碑”刚刚在5月31日结束,地点就在CGK楼下的1903空间。

艺术家苏家喜(左)和苏家寿是双胞胎兄弟

苏氏兄弟则在北京待了六年之后,陆续回到昆明。弟弟苏家喜在离市区30多公里的呈贡大学城附近的众合东苑租了一间工作室,一年一万多块钱的房租跟北京相比压力骤减。苏家喜曾经与上海的全摄影画廊合作过,陆续参加过一些活动和群展。尽管昆明并不存在所谓的艺术市场,但小范围内仍有一些固定的藏家,相互之间的推广介绍也让苏家喜得以持续创作。

苏家喜工作室

因为有过在北京闯荡的经历,苏家喜并不会盲目地逐梦大城市。他觉得说好听一点,大城市会激发个人的斗志,但并非总是以一种积极的方式,也会让人更浮躁,难以沉淀。而昆明的好处在于外围的刺激并不大,可以静下心来做自己的事情。每年如果有时间、有机会,出去溜达溜达,保持跟外界信息的更新就很好了。

相比弟弟苏家喜的单打独斗,在高校拥有稳定工作的哥哥苏家寿对所谓的“体制内”并不抗拒,刘晶跟他一样。在刘晶看来,自由艺术家可能比体制内的老师所受限制还要大,起码他不用核算创作成本,有一份稳定的工资补贴家用,教学的同时兼顾创作。比如国家艺术基金,就对体制内教师扶持力度很大。刘晶感慨道,“在昆明还能生存下来的艺术家基本上都有稳定工作,没有稳定工作的那批人都逐渐脱离了艺术圈。”这或许也是云南“70后”艺术家缺席的重要原因。唐志冈对此独有一番解释,认为他们“生不逢时”。曾经也有香港某画廊票友轰轰烈烈地代理过他们,遭遇金融危机的时候票友将所有画作全部藏在家中,既不宣传,也不推广,到最后廉价抛掉,重创了这批“70后”艺术家。

苏家喜在“谱系+”中的展出作品《入林》270×200cm布面油画2018

苏家寿在“谱系+”中的展出作品《刺青》40x50cm布面油画2014

苏家寿在“谱系+”中的展出作品《喜鹊》24×30cm布面油画2014

另一位同样选择回到昆明的,是苏氏兄弟的好朋友程新皓,也是近年当代艺术冉冉升起的新秀。近期他的个展“愚人金”正在OCAT深圳馆展出。程新皓1985年出身于玉溪,小学时来到昆明,2013年获得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博士学位。因本科时选修了朱青生的艺术史,受到感染并折服于艺术。2013年7月甫一毕业,他就回到昆明投入到创作中。其作品以摄影和录像为主,后期加入了装置。他的所有项目虽然不局限于云南,但都跟云南相关,回到昆明成了必然。程新皓最早的作品《对一条河流的命名》拍摄的正是盘龙江——那条贯穿昆明南北的河流,也是聂荣庆笔下的“塞纳河”。他从盘龙江开始回看整个城市的变迁,包括自己与城市的关系。


艺术家程新皓

贯穿昆明的盘龙江

程新皓在OCAT深圳馆的个展“愚人金”现场

程新皓《愚人金》截图 17’2” 三屏录像2018

从化学到艺术的急转弯足以看出程新皓的特立独行,他固执地不想有太多商业上的牵制。他的工作室就在自己家中,也因此省下了一笔房租开支,创作资金主要来源于各类艺术基金的申请,比如《小村档案》得到2012年OFPiX基金资助,《莽》得到2014年新浪图片创作基金和2016年谷雨·丹枫非遗基金的资助。2019年之前,在想清楚自己的作品是否会迎合商业化、在缕清自己的创作之前,程新皓甚至拒绝售卖作品。如今他想通了,确信自己不会被商业绑架。说到昆明或云南的艺术生态,程新皓觉得“很难把云南切割出来作为一个自足的生态”,因为几乎每个云南艺术家都跟外面有着某种关联。而昆明本地也并没有一个完整的艺术生态链,在CGK之前,昆明连一个像样的当代美术馆都没有。

艺术家付美军

付美军2018年在玉兰堂的个展“过去进行时”现场

付美军是我们此行云南途中深入了解的最年轻的艺术家,1989年生于大理的他还能勉强搭上“90后”的车。我们在CGK见到了正准备将工作室从重庆迁回昆明的付美军。近日得悉,他已经在呈贡大学城周边租下工作室,便宜又安静。云艺毕业后,他去往西南大学美术学院继续深造,一度过着大理、重庆两边跑的生活。为了生活,他找了一份在某三本院校教书的工作。上了一段时间班后,付美军觉得这样的状态并不适合自己,又重新做回了全职艺术家。

尽管没有直接师从于毛旭辉,付美军依然着迷于毛旭辉“剪刀”系列的图示性并深受影响。他的作品中有高纯度的色块和平滑的肌理,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物体被符号化后放大,营造出一种小品似的幽默。2014年,他因斩获“新锐绘画奖”银奖被发掘,在北京的玉兰堂画廊已举办过两次展览,销售状况喜人。先前除了本科在云艺之外,付美军与昆明的关系并不大,但这仍不妨碍许多人谈起他时,把他当做昆明年轻艺术家的突出代表。


艺术家周凤仪

云艺毕业,同样师从栾小杰,且与付美军是同班同学兼好友的周凤仪在2016年毕业后,选择前往重庆,理由是在四川美术学院既能频繁地看到国内活跃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也能常常听到学术讲座。相比之下,昆明的艺术活动显得相当匮乏。即使毛旭辉常年生活在昆明,观众也甚少有机会看到他的原作。在周凤仪看来,艺术家在昆明的生长环境过于单一。也难怪聂荣庆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之所以“谱系+”选择展出张晓刚2004年的《大家庭》,而非其20世纪80年代在西南时期创作的作品,就是希望为本地观众提供一次近距离观看“名作”的机会。

但在重庆待了近两年后,周凤仪还是回到了家乡昆明,将工作室设在了家中,同时向诺地卡艺术中心投递了一份简历。

周凤仪毕业后都没有找稳定的地方做工作室,很多画都是在临时搭建的地方完成,图为她现在在昆明的居所,也是她的画室

因为多数作品都是在单色基础上再做肌理,周凤仪笑言一般投稿都选不上,她近乎要放弃展览投稿

屈指可数的艺术机构

如果说过去的上河会馆是昆明仅有的艺术坐标,那么今天再来盘点这里的商业和非商业机构时,仍可以用“屈指可数”来形容——CGK昆明当代美术馆、位于西山同样隶属于地产商的艾维美术馆、TGC诺地卡艺术中心,以及刚刚于2019年年初关闭的苔画廊……

1999年成立的诺地卡艺术中心已有二十年的历史,由瑞典人创办,是当地艺术家眼中最前卫最具实验性的艺间。尽管它的功能并不纯粹,同时举办音乐、戏剧、表演等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因为房租上涨,诺地卡艺术中心于2018年搬离了它的创始之地创库。新空间位于润城第二大道,是昆明新晋的一处商业综合体。尚处于试运营阶段的诺地卡正在展出七位艺术家的群展“Hello Goodbye”。作品明码标价,多在一两千元,已有几幅贴上了红点。

TGC诺地卡艺术中心外观

诺地卡艺术中心新址位于润城第二大道,也是昆明的一个新兴商业区

作为该展览的策划人和参展艺术家,周凤仪也有四幅作品在其中。她选择的是与自己同龄的“90后”艺术家,这也是我们此行第一次看到“90后”作品的面貌,媒介涵盖影像、绘画、水墨。


“想要在这里做实验性的展览,不管是硬件还是软件都有很大的欠缺。”周凤仪透露,“比如播放录像的电视机就是艺术家自己带过来的,也没有专业的布展团队,需要艺术家亲自上阵”。虽然无论从软件还是硬件上,诺地卡都存在局限,但在空间稀缺的昆明,并不影响它的地位。“虽然没有市场,也缺乏文化积淀,但艺术家们并没有因为地理位置的偏僻而降低创作热情”,这让周凤仪感觉一种强大的、持续生长的力量。

2019年6月15日在诺地卡开幕的展览“Hello,Goodbye”

如今在昆明领衔的专业艺术机构非CGK昆明当代美术馆莫属,它位于“公园1903”商区最具标志性的建筑“凯旋门”,隶属冠江集团,由聂荣庆全权掌舵。美术馆于2018年3月正式亮相。开馆展“地缘笔记”主打本地牌,十位“80后”艺术家(程新皓、郭棚、贺晶、何达、李钢、林子丹、李东海、苏家喜、颜俊杰、叶甫纳)全部与云南有关,或生长在云南、或学习在云南、或创作在云南。

“公园1903”商区最具标志性的建筑“凯旋门”


CGK昆明当代美术馆正在展出的“谱系+1978年以来的云南油画”,柳淳风担任策展人

有意思的是,这个探讨云南艺术生态的展览却由一个美国人策划。他的中文名叫谢飞,2000年初便来到昆明,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目前是CGK的策展人。他因为翻译的机缘认识了许多当地艺术家,后与叶永青结缘,工作重心转向当代艺术,并逐步参与到展览策划的工作中。入滇已十九年有余的谢飞,自然对这里的当代艺术有充分的发言权。在他眼中,云南是有别于北京或上海的另外一条线路,并非一直要往高处跑、快速赚钱,而是提供了另外一种现代性。但这里并没有一个更广阔的市场,只是刚刚开始萌芽了中产阶级对原创作品的需求而已。


CGK昆明当代美术馆策展人谢飞

这样的市场状况对于经营了近八年画廊的刘丽芬来说,体会更为深刻。艺术家出身的刘丽芬2011年创立了苔画廊Tai Project,她为空间取了一个颇有地域特征的名字——“苔”,即苔藓,是一片过滤层和细小世界的微丛林,又是舌苔,一块尝鲜地。这家专注于年轻艺术家群体的画廊在2018年11月为李瑞举办了个展“秘城”后,便于2019年1月正式结束了实体空间。刘丽芬曾试图找到接手苔画廊的人,但可操作的只能是非盈利空间的方向,房租等日常开销无法解决,最终只能作罢。已为人母的刘丽芬如今定居瑞典,同时管理着瑞典的KB Art 画廊,希望能延续国内艺术家的推广。


苔画廊创始人、艺术家刘丽芬

苔画廊的前身-943小组,由昆明当地的几位设计师和艺术家组成,开展了国际艺术家驻地计划和东南亚艺术家交换项目,以及最早的“创库创意市集”。从2008年到2015年间,共有67位国际艺术家陆续来到昆明驻地创作和展出交流。当时项目得到了一些赞助,但他们逐渐意识到仅仅是非盈利的交流项目无法让机构持续运营,所以2011年成立了定位为商业的苔画廊,着力推广云南年轻艺术家,郭棚、付美军、杜溪、李纪华,张华、薛滔、周凤仪、苏亚碧等都曾在这里举办过个展。

艺术家赵爽在苔画廊的个展现场

2014年,Janeric Johansson个展在苔画廊展览现场

首届云南杨丽萍国际舞蹈季工作坊:《呓语芽生——氣》在苔画廊现场,表演:潘泌,潘宇 2012年 摄影:王鹏飞

画廊最初拥有两个空间,其中一个是独立文化综合体验店,包括声音/音乐试验场、讲座、艺术衍生品、绿植花卉和咖啡。刘丽芬希望从生活美学方式的引导到认知艺术,普通大众从消费咖啡开始,慢慢地享受一屋子鲜花绿植艺术的空间,再进入艺术品收藏。2015年,画廊将业务全部集中在经营艺术品上。刘丽芬表示,昆明的艺术市场进程非常缓慢,画廊一直以普通家庭的收藏为主。

“斜杠青年”的乐土

尽管机构稀缺,但并不妨碍艺术活跃分子施展拳脚。2007年至2018年在TCG诺地卡艺术空间担任了十余年总监的罗菲就是一个典型,他既是策展人、写作者,也是艺术家。他笑称这种“斜杠青年”的状态在青年艺术家群体中十分普遍。


独立策展人、艺术家罗菲

1982年出生的罗菲来自重庆,是唐志冈和李季的学生。毕业后,他在一个叫做“丽江工作室”的美国基金会工作了两年,担任项目协调人,参与一些实验项目。2005-2006年间,罗菲组织了“江湖”系列艺术活动,聚集了各地的实验艺术家,在各类场所开展艺术实践,融入大量民间娱乐和游戏精神,极具市井和先锋气息。长征空间曾于2006年发起过一个年度最受欢迎展览的网上投票,排名第一的是2006年的上海双年展,位居其后的就是“江湖”。

2005年“江湖”第三回:户外移动影像计划,通过自制的一个小推车,国内外艺术家们的录像在昆明的大街小巷流动放映

2005年4月,“江湖”第四回“超级倒叙”表演现场,昆明实域空间

2005年5月28日“江湖第五回”在丽江古城,艺术家们蒙上眼睛穿过丽江古城去爬山

我们本以为昆明的艺术家大多从事架上绘画,罗菲却告诉我们,在2000年到2005年间,昆明艺术家在新媒体领域十分活跃,尤其许多年轻艺术家都会尝试装置和影像。架上绘画的回潮则是在2006、2007年前后,艺术市场辐射到云南以后的事了。罗菲还张罗过一年一度的“合订本计划”,这是自2006年开始,每年由居住或旅居云南的艺术家集体完成的限量版艺术家书籍项目。通常在春节前发布,每年由不同的艺术家组织策划,以低成本众筹的方式筹集活动经费。

2006-2013年的“合订本”

合订本2017“尚未完成”画册内页白雪娟作品

合订本2017艺术家与昆明合影

对于罗菲“折腾”的这些新媒体项目和各类出版计划,“50后”的前辈们都很支持。唐志冈觉得如果这些活动在北京或者上海举办,情况就远远不一样了,也许会有更多的机会,在云南更接近于自娱自乐。但也正是因为这样才更要支持,要鼓励年轻人去做跨媒体的尝试。毛旭辉则坦言,自己已经在绘画这个门类中陷得很深了,在绘画中看到了太多有趣的东西,没法跳出来去做别的尝试,但仍对于年轻人组织的各类艺术活动表示十分欣赏。

来了并不想走,下一个艺术移居地?

我们曾在经历过Art Chengdu之后感慨成都的城市魅力,感叹并非是艺博会给成都加分,而是反过来,成都给艺博会加了分,依依不舍地唱着“带不走的,只有你”。在亲临昆明之后,相较成都,“来了就不想走”的感受有过之而无不及。也难怪尚未可以谈论“艺术生态”的昆明,竟吸引了不在少数的外来艺术从业者定居于此。

滇池湖畔

昆明太远了,因为离中心太远,酝酿出一个无比自由且包容的氛围。这座边陲小城暗藏着生机,或许会成为下一个新兴的艺术移居城市。在此基础上,我们也许仍可以对此地重现20世纪80年代的辉煌寄予厚望,就像云南折叠的地貌一样,一山更比一山高。

昆明不是巴比松,不是高更的塔希提,也不是凡高的阿尔勒。在现代艺术勃兴之时,不少艺术家选择离开中心巴黎,寻找理想的桃花源,用异域的景色和文明疗愈被现代性灼伤的心灵。殊不知他们的出走与归来也正是现代性的一部分。云南也好,北京也罢,当代资本主义洪流只催生一种国际性的当代艺术。但从现代性中分裂出来的后现代性,却总是暗示着更多不可捉摸的可能性。今天再来谈地域性还重要吗?艺术的本质,在任何地方都有可能被人触及。只是艺术的繁荣,远非如此可期。历史不经意间眷顾了云南这块沃土,给它留下了艺术的种子,让人们都期待着这些种子的发芽,生长,开花,结果……

鸣谢:CGK昆明当代美术馆、朱子甲、蓝庆伟、以及所有受访者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阅读

  • 甘肃天水市秦州区农民书画艺术家刘淑芳业绩及作品
    为了进一步展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时期的美术代表人物的创作业绩和艺术成就,进一步弘扬中国美术文化,展示新中国60年中国美术家的艺术风采,也为后人研究这个时期的美术
    2022-04-29
  • 佳士得春拍将呈现逾2000件珍品
    佳士得2010年春季拍卖,将于本年5月28日至6月2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隆重举行。这次拍卖将呈现逾两千件珍品,总估值约15亿港元。此次拍卖将涵盖12个广泛不同
    2022-04-29
  • 台湾艺术界掀起登陆风 大师名作频现大陆
    台北市/圆山饭店总统套房的玄关里,发现一幅署名“法蜀人张大千”的泼墨画,在书房正中央则挂着蒋夫人的国画老师,黄君璧的飞瀑流泉,呼应着眼前一览无遗的河滨公园。据
    2022-04-29
  • 2010年值得关注的7位年轻艺术家
    陶巴•奥尔巴赫,《按受欢迎度排列》,2007 纸面墨水画,50x38英寸随着本周惠特尼双年展和军械库展——以及周边那些备受
    2022-04-29
  • “北美艺术·海洋情怀”李蓝迪雕塑作品展亮相广州图书馆
    由广州图书馆主办,海南富力海洋欢乐开发有限公司、高剑父纪念馆、广州市海珠区美术家协会、广东省国际华人书法研究会、广州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广州市海珠区书法家协会协办
    2019-06-25
  • 黄金疯涨 金银币投资价值凸显
    黄金:遮不住的光芒 在股市、楼市等泡沫破灭之际,国际金价却一反低迷,周线更呈”五连阳”。 今日黄金价格1439美金 盎司,创近6年来新高。 黄金,又一个伟大牛市
    2019-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