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手工水墨拓印、综合材料,2015年
2019年8月3日,旅德艺术家任戎在苏州寒山美术馆打造的新的“江山”正式向我们打开它的大门。这是其近年来关于艺术观念和文化身份的思考,也是表达更为准确和彻底的一次现场实践。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8月28日。
《寒山》任戎,手稿,2019 ?任戎
宋·马远《寒山子图》
因地制宜,诗意地呼应
任戎是一个事必躬亲的艺术家,每次办展都会提前考察,结合当地的人文环境与场馆的情况因地制宜,并期待有着不同的化学反应表现出来。本次寒山美术馆的展览也不例外,展览现场经过了特别的设计,场馆与作品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天人合一通过作品体现出来。
在寒山美术馆的入口处,配合美术馆外的水池设计,任戎将自己有山意象造型的作品植入,做成中国盆景式的感觉。一面是经过黑白处理的,另一面处理得像水墨。任戎一直对山有感觉,中国现在大量发展经济建造,造成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他说,“这跟我的展览有所呼应,我们该如何面对生存的环境?我希望通过这组作品产生对观众的一些思考。希望大家看到的不是残破的垃圾,能够体会到一种呼应。”而展览开幕日的细雨,似乎为这一切增添了一份更加有诗意的氛围。
《江山》,2016年2018年 ,钢铁碎片焊接,空间装置
一走进美术馆,半拱型的前言墙全部贴上了江水般的贴纸,上面写着这次展览的名字“江山”。任戎出生在南京,江南的河流哺育了他,因此此次来苏州办展,这里的河流勾起了他的回忆。孔子说,“逝者如斯夫”。黑白色渲染的墙表达了无尽流动的水,这与外面山的造型相呼应,表达出无尽流动的感觉。
人不再是孤岛
《远方》,2018年2019年 ,铁铲焊接,旧鞋,空间装置
分别可以从前言墙两侧进入第一展厅,在这里展出的是大型装置《远方》。人总是在不断流动的,艺术家抱着对伊甸园的憧憬,怀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感悟,利用人脸造型的多件铁铲,焊接成了若干辆小船放置在展厅中,从社会各界收集而来的旧鞋摆放在船的四周。这里的船象征了诺亚方舟,任戎一路走来,从南京到北京,再从北京到德国,德国又回国,这种移民的流动性,其实我们大部分的人都有感同身受,为了生活,为了工作,我们不得不远走他乡,外地求学、外地上班的经历,让我们在《远方》中,找到了身份认同。
《远方》,2018年2019年 ,铁铲焊接,旧鞋,空间装置
这件作品种有两个线索,一是收集来的鞋子将鞋带都打开,让它们像线条一样流动,它们互相直接链接在一起,就像现在的关系网。这些来自普通人的鞋子,鞋带让互相之间发生了关联,人跟人因此不再被孤立,亦呼应了现在血缘与互联网的关系。旧鞋子散发出的味道,更增加了人“气”。通过交流,准确根据空间做出了反应。据悉,鞋子会持续收集一直到展览结束。散开来的鞋带在这里象征着人与人间的链接,与空间对话,呼应了远方的主题。二是灯在船的中间向外照射,象征着包裹与保护的力量,我们在黑暗中需要的是光明。船承载着人,不断游到远方。观众看展的过程本身也是一种信息的传递。任戎表示,“我将普通生活中的物件放在作品中,希望产生一个美学价值的存在。通过本次展览中鞋子引入这一新的想法,让我反思化、精密化、准确化,往前走了一步,这对我来说也是重要的一步。”
人型金字塔,永恒的主题
《众生》,2017年2019年 ,铁铲切割,灯光,空间装置
接下来,走进作品《众生》,根据展览主题“江山”,前面是水,这里应该是山。《众生》由无数铁锹组成了半圆感觉的纪念碑造型。据任戎介绍,“历史上每个国家都在找一个形式作为纪念碑,我想到了金字塔。人类为了记录,为了永恒,比如西安的碑林,通过石头记录。我出生在南京有城门,为了恢复古文化,我用宋代《平江图》来打底,我想用城来界定生存空间。”用铁锹来作为材料纯属出于偶然,本来坏了打算扔掉,但是任戎却意外发现它们像人的造型,因此而启发了他的想象。中国超速发展的战斗力是农民,世界为了开荒耕地,为了生存,不断向前。艺术家手里的公锹与母锹,更与人对应,这是人类最基本的面容。于是任戎越想越多,他将手里的铁锹手绘后再切割, 每一个锹都是原作。地贴是上一个地图展览留下来的《平江图》,你曾经走过的街道、爬过的山峦,都可以真真切切地踩到。苏州发展很快,跟世界连接在一起。光从铁锹中打出来,将不同面具映照在墙上,充满整个空间。从另个一个角度,呼应了这个展览也是由众生组建完成的。
《自在》(局部),2017年2019年 ,钢铁碎片焊接,音乐,水雾,空间装置
《自在》,2017年2019年 ,钢铁碎片焊接,音乐,水雾,空间装置
最后一个展厅展示了作品《自在》,用一个帘子隔开内外展厅,增加了神秘感。门帘外播放着布展视频,为的是突出主题——我们的江山是我们人类众生建立起来的。任戎跟大家介绍道,“我用钢铁的造型切割剩下来的碎片,没有作为废铁卖掉,做成荷叶莲的盘子。在当地找来太湖石,放在荷叶莲上面,将每个石头“供”起来,作为独立欣赏的对象,并且用氮气喷发出的雾气营造现场效果。钢铁是由矿石冶炼出来的,石头与江山的题目吻合,二者结合在一起十分有趣。这就是江山,这就是对话。人类的冶炼、工业,自然的石头、时间的风化结合在一起,构成了这件作品。”现场配合着利于冥想的背景音乐《心的觉醒》,游走在石头间,我们仿佛置身于早晨的山里与湖间,体味那种难得的清新与宁静。
《自在》,2017年2019年 ,钢铁碎片焊接,音乐,水雾,空间装置
世界公民的新思考
策展人吴鸿说,“任戎的这一系列个人展览的实现过程中,已经逐渐超越了狭义的‘作品’的局限,更多的是将展览的发生地作为一个文化对象,深入地研究和发掘这一系列文化对象所内涵的那些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信息,同时将这些‘无形’的社会文化属性在展览空间中与‘有形’的作品相碰撞,从而产生出新的并超越于那些‘作品’所固有信息之外的意义。”
策展人吴鸿
作品中基于任戎多年的艺术积淀和对“万物同源”、“虚实相生”等东方哲学的深刻领悟,通过素朴铁雕装置的艺术形态,结合拓印作品、旧物、音乐与水雾灯光等不同元素,深刻呈现艺术家着眼于对社会与文明衍进,历史与当下交融的思考,通过艺术家自身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从传统中传递具有现当代的表达。
寒山美术馆执行馆长胡仁仁
对话任戎
问:德国的生活学习对您有什么影响?
答:我的性格是喜欢到处走动的,西德的经历,启发了我作为职业艺术家要独立的存在,不是技术的掌握,而是要内心强大起来,锻炼一种独立自主与清晰表达。
问:最大的触动是什么?
答:超现实主义对我有影响。我小时候在山东生活,画像砖、剪纸等潜移默化地对我有影响。德国求学中,我的老师告诉我,要在自己国家表现语言的基础上,结合现在的生存感觉,重新回望自己的文化背景,从而建立自己的文化语言。这对我的触动是最大的。
问:每次展览的中心会变化吗?
答:我的中心是:普通人的创造与人的尊严的表达,始终有一种向上的东西在里面。
这个主旨不变,而是一个逐渐深化与丰满的过程。比如这次金字塔的造型、收集的鞋带、方阵感、丝线与地贴以及太湖石的对应。都是一些新的改变,令人兴奋。我始终都在思考,我是谁?我是什么样的天性?我不断吸收营养,寻找对当代我自己生活的文化认同。
任戎
问:通过展览向传达给观众些什么?
答:人人都是艺术家,生命的可贵之处是挖掘对人的生存环境的关注,环保是我们现在缺少的。强调人要跟生存环境保持尊严与尊重,不是无节制、无规划地开发与建造。尊重人文环境,更多地追溯到了我们中国的古代哲学的天人合一。
为了进一步展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时期的美术代表人物的创作业绩和艺术成就,进一步弘扬中国美术文化,展示新中国60年中国美术家的艺术风采,也为后人研究这个时期的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