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梅
王鼎钧先生是公认的文学大师,其作品独树一帜,呈现出大历史的深度、厚度和广度。我前几年读过《王鼎钧回忆录四部曲》,那是一部史诗,而这本 《王鼎钧作品精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9年8月第1版),读来有一种繁华落尽见真淳的感觉,让人痴迷不已。
王鼎钧的作品始终与追忆有缘。这是远走他乡的游子的回忆,这是对世事沧桑感慨万千的智者的回忆,这是一个忏悔者的回忆,这是一个老兵对战争的回忆。无论是插柳学诗的童年记忆,还是对流亡学习诸多细节的补记;无论是踏上台湾岛的第一篇投稿,还是到完成在文学江湖上的一番厮杀,那个怒目少年,依然望着昨天的云追忆过往。生活是最好的老师,追忆是最好的心灵抚慰剂。丰富的回忆文章,让我们随王鼎钧一同回顾他的跌宕人生,感受一个时代、一方风情、一处文化、一个城市。
王鼎钧的作品彰显了对天下苍生生存状态的隐忧。《那树》是他表达这一忧虑的印证。一棵经受过台风重创依然屹立不倒的树,人们对其膜拜不已。砍掉这棵老树所得到的效益,是否真的大于人们所失去的呢?王鼎钧用寓言式的笔法向人类发问、向读者发问。这种寓言式的笔法还出现在《胜利的代价》里。文中王鼎钧讲述了一个家族为了香火永盛,在腊月廿九去祖坟附近捕杀夜猫子的故事。夜猫子去除了,而这个家族的子孙都断掉了食指。得与失的对比跃然纸上,是否等价无须作者多说。作者用这种方式提醒人们,破坏大自然必定要付出惨痛的代价。
王鼎钧以丰富的阅历、深沉的情怀,抒写心灵感悟,咀嚼人生经验。在《最美和最丑》中,娘娘自从逃离皇宫后,只是终日静坐,无思亦无求,像个标本,慢慢地等待风干。她变卖剩余的首饰,以满足生存需求。而那个白发老奴,找到娘娘就如同找回了自己的命运。他终日伺候娘娘,他为娘娘每次变卖首饰而悲痛,这种伤心远远胜于他对自己境遇的担忧。在王鼎钧看来,娘娘和老奴之间已经是一种互生关系,老奴延续了娘娘微弱的生命,娘娘支撑了老奴生存的意念。这最美的和最丑的在人们眼中都很可怜,他们屈服于无形的命运,终归于历史的尘埃。
王鼎钧穷毕生之力 “写出全人类的问题”,打通了古典与现代、中国与西方、散文与小说的壁垒。他的《哭屋》,借一个旧式读书人追求、失败、悬梁自尽的悲剧故事,抒发一种亘古的寂寞之情。与鲁迅《呐喊》《彷徨》中知识分子的遭遇与心路历程有着极大的相似性。但与鲁迅从社会角度分析不同,王鼎钧着笔于读书人“立人”“立志”与“立名”的内在情感书写。从主人公的“哭声”到“我”的共鸣,从传说到现实,“哭声”贯穿始终,寂寞之情渗透全文,超越时代,这是继鲁迅的寂寞悲凉之后,对读书人寂寞情结的另一种书写。
王鼎钧的作品风格圆润,浑然天成而不造作。他在《有一种艺术家》中,论证了何为真正的艺术家,显然给了当下那些自封为艺术家的人一个提醒。他说:“在艺术上完全成功了的崔宁,在现实生活中彻底失败,他的太太不忍让儿子认他。她爱他,敬他,了解他,但是,她禁止儿子放下书本去玩泥塑,不要儿子学他像他。西谚说,人人向道德鞠躬,然后走开。普通人对这种艺术家的态度亦复如此。不知道你会不会为这样的崔宁流涕,我会。”
王鼎钧现已95岁高龄,清瘦而硬朗、睿智而健谈,高高的身架和从容的动作,给人一种闲云野鹤、舒适优雅之感。他一生受两个人影响最大,幼年受沈从文作品影响,立志写作;后来受夏丏尊影响,立志帮助文学青年。读王鼎钧的文字,有时你感觉是在和一位智者说话,有时又感觉在和一位邻居聊天。他或靠新鲜故事逗你,或用你想不到的妙句征服你,或用浅显的道理说服你。在浮躁气氛漫延的今天,王鼎钧先生的文字无疑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迪。
为了进一步展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时期的美术代表人物的创作业绩和艺术成就,进一步弘扬中国美术文化,展示新中国60年中国美术家的艺术风采,也为后人研究这个时期的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