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画院2019年会之“齐白石与20世纪人物画学术研讨会”
北京画院2019年会之“中国人物画创作专题研讨会”在北京会议中心
北京画院2019年学术年会的人物画主题,一方面正好与第13届全国美展相关联,另一方面是基于公众对于齐白石的人物画还不太了解,学界研究也不是太多,所以,把两者联系起来,共同研究,进一步认识20世纪以来人物画的传承与发展,这在当下具有现实意义。20世纪初期,以齐白石、陈师曾等为代表一批画家在人物画方面所做出的努力,稀释了过去以文人画为主流的整体面貌,包括像陈师曾的《读画图》《北京风俗图》等;齐白石的诸多作品也在原有的基础上自己造稿,画了一些新的题材和新的内容,反映了人物画在20世纪初期这一变革时期的转变。当然,今天的人物画和齐白石时代有着明显的不同,齐白石时代的画和今天的创作也有着本质上的差异。因此,本届年会选择齐白石的人物画来做导引,让专家学者来审视当下人物画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学术切入点。通过它,我们不仅能回顾20世纪以来中国人画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让人们通过一个历史的脉络来认识当下存在的问题。毫无疑问,20世纪人物画创作的成就是有目共睹,而20世纪人物画的整体面貌,大家也都很清楚,但是,各种存在的问题该如何去看待?或者说我们如何来认识这些问题的症结在哪里?或者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方案来应对这样的问题,这正是本次年会以及相关研究的意义之所在。显然,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因为20世纪人物画的发展,基于社会的变革以及社会前行中所带来的若干问题,现代化对于传统艺术所造成的影响是深刻的,是根本性的,是多方面的,而有些是属于颠覆性的。在这样一个时代的变局之中,人物画一方面反映了时代的变化,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人物画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这就是我们所看到的,与传统已经是渐行渐远。在研讨会上,很多专家都已经看到了齐白石人物画中的趣味的问题,兴趣、乐趣、情趣、雅趣、妙趣、旨趣、意趣等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而这正是当代人物画创作所失去的,或者是表现薄弱的问题。如果我们的人物画失去了中国绘画中的趣味,失去了中国画的笔墨,失去了中国画的“写”的精神,而是走向一种以照相为参照和依据的人物画的构造之中,那么,人物画的“以形写形”和“论画以形似”的无趣将成为当代人物画的一个致命的缺点。面对现在普遍的以照片为造型基础的人物画创作,所表现的是20世纪人物画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现实问题。齐白石的时代,照相术在中国刚刚开始起步,齐白石也深深的感叹,照相和西方写实绘画的精准,以及它的立体感、光线明暗等等的逼真;他也感叹,他也表示出对于这样一种画法的赞赏;他也希望学。齐白石时代的局限性,也造就了齐白石这样的伟大的艺术。实际上,现在很多人不理解或者认识不到齐白石人物画方面的成就以及与众不同的特点,或者对他的评价不高。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齐白石的人物画画得比较简单,画的比较幽默,这种属于齐白石的造型以及趣味,与现代学院教育的造型之间有距离,当然,趣味也是完全不同,使得很多人认识不到齐白石艺术中的核心问题。作为民间工匠出身的艺术家,他能够把对人物的理解与中国绘画的精神结合起来,这是齐白石的一个重要的贡献。虽然齐白石的艺术成就有很多的方面,但不管怎么说,他的人物画是独具一格。可以说在20世纪人物画的发展过程中,他是一个极具特色的个案。因为他在一个新旧交替时期,一方面基于传统的方法去研习名家的画法,同时基于现实去造稿、造型、表现,;另一方面他也面对新的社会需求以及新的社会审美,并兼顾两者来发展自己。作为一个中间的发展过程,正是我们认识文化发展所不可或缺的,因此,在认知上必须看到齐白石的人物画方面的成就以及贡献。齐白石在艺术方面有着多样性的贡献,在艺术的很多领域都有其独到的见解和创造。齐白石在不同题材的画面中都有自己独特的画法,也表现出独特的成就,而人物画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毫无疑问,他的人物画是被其他更具盛名的成就所掩盖。通过这次年会来集中研究齐白石的人物画,也是以此来唤醒更多的学者,希望更多的公众来关注齐白石的人物画在一个世纪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殊性的贡献,也是让人们重新来评价齐白石在人物画方面的艺术成就和突出的贡献。当然,对于齐白石的艺术,尤其是对于齐白石的人物画的评价,每一位学者可能都有不同的看法,因为他确实在一个时代的转变过程中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复杂性。有人能看到这种社会的因素对他的影响,有人会看到他的民间身份与他的关系问题,也有人看到市场与他的艺术之间的关系等等。所以,基于不同的立足点来看齐白石的人物画,都有其合理性的存在,都有其内在的关联。但是,如果把彼此之间的关联集中到一个点上,或者互通串联起来看的话,这应该是一个完整的齐白石艺术成就的全部。北京画院以学术年会的形式来探讨中国画的种种问题,之前是关注山水画,今年是选择人物画,而今年在会议的形式上又有了变化,分了4个会场,这是北京画院持续7年的年会发展过程。也就是说自从齐白石国际艺术研究中心成立以来,每年抓住一个主题来开展年度的相关研究,展开关于齐白石艺术的梳理等,应该说是比较具有特色的。这项持续的研究活动在国内美术界也有很大的影响。客观来说,社会对于画院体制并不是全部能理解它存在的必要性,以及存在的合理性,因此,必须要有一些能够代表国家的画院在学术方面做出成绩,以回应社会的关切,以解释社会的疑问。北京画院可以说是领学术风气之先,在全国各画院中保持了在学术上的引领,而这正是通过像齐白石国际艺术研究中心,传统艺术研究中心这两个中心来实现。当然,北京画院还有其他的常务的工作。2012年5月14日,北京画院建院55周年
2012年5月14日,在北京画院建院55周年晚宴上致辞
就两个中心的年会来看,持续七年的发展在国内所有画院中也是少见的。它形成了一个有影响的学术品牌。而因为有了这样一个学术品牌,人们也看到了它的号召力。所以,在本次会议的会场上可以看到很多陌生的面孔,看到很多年轻学者在研究方面的成就。虽然我曾经与我的前辈、同辈在7年前一起参加了首届年会,见证了它的开端,经历了一年又一年。而在今年,很多年纪大的学者都没有能够参加今年的年会,反映了7年来学术发展过程中学者队伍的变化,这也是北京画院在学术研究方面的一个重要的贡献。我认为一个单位的学术贡献不仅仅是看其学术的成果,还要看它在发展过程中的承前启后,对于学术的带动和引领,以及对于年轻学者的培养。我想面对下一个7年,可以看到一批新人已经完全出现在中国美术研究的舞台上,他们不仅在美术创作、美术研究的诸多领域能够反映出新的时代特点,同时也能反映出像我们这一辈的学人在这个领域研究中的一些启发性贡献。人们常说代有传人,在7年的发展过程中所反映出的如此变化,就说明了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历史规律。而今天的年轻学者在7年以后可能会更加成熟。毫无疑问,齐白石的研究不是7年能终结的,可能70年也不能完全解决现阶段提出的问题。而70年间可能会有更多的新见解和新内容,而这之中也一定会有新材料和新发现,其中有新内容的研究,也一定会有新研究的成果。如此等等,都会产生一些新的成果,如果是这样的话,齐白石国际组研究中心年会的继续与发展,都会对学术有所贡献。
2012年5月14日,北京画院建院55周年举办研讨会
2012年5月14日,在北京画院建院55周年研讨会上与薛永年教授
(本文是根据“艺术中国”的10月31日采访录音整理)为了进一步展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时期的美术代表人物的创作业绩和艺术成就,进一步弘扬中国美术文化,展示新中国60年中国美术家的艺术风采,也为后人研究这个时期的美术